|
樓主 |
發表於 2013-10-18 12:38:20
|
顯示全部樓層
parma 發表於 2013-10-18 12:27
以前台灣商人很有良心,現在卻............
乃又搞錯鳥@@原來禾地直左巧多年既塑化劑都唔知
2011年5月在台灣發生的塑化劑事件(傳媒稱為塑化劑/塑毒風波、塑化劑/塑毒風暴等)是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
起因為市面上部分食品遭檢出含有塑化劑,進而被發現部分上游原料供應商在常見的合法食品添加物「起雲劑」中,使用廉價的工業用塑化劑(非食用添加物)撙節成本。
除了最初被披露的飲料商品之外,影響範圍亦擴及糕點、麵包和藥品等。相關政府機關在事件爆發後,明訂同年6月起若相關食品未完成自我檢驗,一律禁止販售。
由於對台灣社會影響甚大,該事件常與2008年中國爆發的「三聚氰胺事件」並論;
然而部份專家指出涉及的塑化劑的毒性是三聚氰胺的20倍,是三十年來最嚴重的食品摻毒事件。
以塑化劑取代棕櫚油製成的起雲劑,早在1980年代前就已出現在台灣市面上,
因這類起雲劑顏色純白、保存期限比棕櫚油配方的起雲劑長6、7個月,且能夠稀釋飲品的份量也更大,
因此不少起雲劑製造商紛紛跟進,尋求這款非法配方。
以棕櫚油製成的起雲劑不僅顏色偏黃,當存放一段時間後還會有油臭味產生,產品穩定度較差;塑化劑則穩定度較高,價格更是便宜5倍之多,而逐漸在市場上取得優勢。
雖然塑化劑可合法的添加於保特瓶等食品容器,
在很早以前各國就已經有人呼籲重視食品及醫療容器溶出的塑化劑DEHP(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
認為合法的極微量DEHP就會有不良影響[4],
但此事件是直接將DEHP當成食品添加劑,含量遠高於過去測量的溶出量。
DEHP比三聚氰胺毒上3.5倍[5] 或20倍,不只造成生殖毒性,甚至有致癌危險。不肖業者加入塑化劑,勢必影響民眾健康。
各上游食品廠為了壓低成本而層層轉包、由於台灣通路遠較食品生產者強勢,不斷擠壓利潤空間,
上架費可能佔去產品行銷費用的一半以上,並要廠商配合通路促銷吸收折扣及通路廣告成本等。
食品廠礙於成本的壓力下,業者就有可能從原料降低成本,讓便宜的不明添加物進入供應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