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樓主 |
發表於 2013-10-22 23:59:49
|
顯示全部樓層
大公報刊評論批行會撐上街
繼社論批評政府發牌決定後,《大公報》再刊登措詞嚴厲評論,批評蘇錦樑「論盡」,更批評行會是特權階級。
大公報在上周三(16日)曾經刊登社評,認為外界相信政府不發牌,是有政治考慮,促請政府公開更多資料,更建議政府發出暫時牌照,取態與另一份傳統左報《文匯報》並不相同,文匯報相對接近政府口徑。
大公報今日(22日)更刊登署名為游閣松的評論文章,題為《電視台多元助化社會戾氣》,指市民上街的一天可以被「載入青史」,稱支持香港電視的群組,在社交網站上集結數十萬支持者,社會不滿直指行會。
文章稱,商務及經濟局長蘇錦樑對發牌決定的解釋「沒有最論盡,只要更論盡」,「變相說明了香港已不再奉行自由市場,把我們的砵也砸了!」
評論又指行會掌握實權,決定卻要保密,「結果就出現了大量不需要向公眾交代的決定」,又指行會無解釋為何香港只能有四個免費牌照,以一句「行會保密」打發公眾。
評論更把今時今日香港政治分裂的現象,歸因於『公權力不停在「公義」與「不公義」之間盪千秋』,又指「在現行制度下,行會的權力幾近不受約束;又因為行政主導,權力便不公義地,高度集中在一小撮特權階級身上。市民的忿怒就在於此。」
評論引述台灣開放電視牌照的經驗,指電視台的競爭應由市場定奪,而非十數位行會成員決定,以免被「外行人」左右正確決定,更避免私相授收。評論更支持市民上街:「市民除了「用腳」表達不滿,還有啥可以幹呢?」(即時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