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0月4日
THE LEX COLUMN
強生太笨重 分拆遲早事
強生(Johnson & Johnson)是永遠不會分拆的。公司對連續性非常執着,現任領導人已經在位25年,之前兩位分別在任了40年,公司的原則性聲明已有70年歷史,而且以直話直說見稱,不像現在的企業說話時喜歡加工修飾、故弄玄虛。
那些對強生分成三部分的財團架構表示質疑的人,可以看看公司股價的表現:過去20年,強生股價不但跑贏了醫療保健股指數,也跑贏了標普500。
業務過分多元化
不過,撇開其股價的出色表現,其實把藥物、醫療器具和非處方產品全都收歸在同一屋簷下是沒有什麼實質理據支持的。要多元化,那在投資組合中實踐會比較好。
讓一個業務為另一個業務提供財政支持也是無意義的,因為資本市場開放,任何一個業務都可以單獨透過市場集資。而且,多年來的產品回收事件和生產問題,令強生管理層能夠把任何醫療保健產品點石成金的印象開始瓦解。
但顯然這一切對強生來說都不重要,公司仍然堅守其架構,儘管其他醫療保健公司分拆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而且無數分析員舉出了分類加總分析法(sum of the parts analysis)。
不過,現在分拆的理據愈來愈大。強生股價的光芒開始轉弱,過去五年一直跑輸大市,而過去十年來說也只僅僅跑贏醫療保健股指數。
公司價值難釋放
強生的製藥業務近年增長強勁。今年上半年錄得雙位數的增長,相對於2012年上半年的呆滯表現。然而,強生整體市盈率為16倍,與默克(Merck)、賽諾菲(Sanofi)等大藥廠相比差不多,而這兩家公司的營業額都在收縮。製藥業務表現愈出色,強生不能釋放的價值就愈大。
奇怪的是,面對這些轉變,沒有激進股東站出來挑戰強生的財團架構。不過,這只是暫時的,世上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發生的。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 強生數十年來堅守其集團架構,但業務過分多元化令問題叢生,而且眾多醫療保健公司分拆後成績理想,強生看來要好好考慮分拆的可能性。(彭博圖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