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9月30日
THE LEX COLUMN
中國的共產式電影業
2009年上映的《建國大業》是一部政治宣傳意味濃厚的中國歷史電影,主要是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獻禮。此片票房超過6千萬美元,因為有大量中國演藝界的重量級人物參與,而且所有政府員工都有贈票。然而,這部電影未能獲得內地年輕一輩的城市物質主義者垂青,他們覺得這是一部沉悶的電影。
內地市場潛力大
內地電影業一直沒有什麼改變,官僚主義和嚴厲的審查制度持續肆虐,但仍然不斷吸引投資流入,因為內地市場實在龐大。
中國首富王健林上周表示,他打算斥資80億美元左右,在中國東岸城市青島興建一座有700足球場那麼大的影視主題公園,風格是迪士尼樂園與荷里活片場的混合體。這個浮誇的計劃並不像表面看來那麼怪異。
王健林是地產發展商大連萬達集團的創辦人,而大連萬達是內地最大的電影院持有人。王健林去年以26億美元收購了美國連鎖影院AMC Entertainment,現在希望利用AMC在電影院方面的專業知識來開發中國市場,賺取更多利潤。
私人製片商發展難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僅次於美國,今年上半年的電影票房收益大升了36%,至18億美元,預料全國電影院數目可在年底前增至近5000家。
然而,內地市場雖然潛力巨大,但私人投資者要從中獲利並不容易。香港上市的橙天嘉禾(1132)一直拓展內地及鄰近地區的影院網絡,而且有不俗的利潤。但上市電影發展商發現他們很難與中國電影集團等國營製片商競爭,例如只有國營製片商可以分銷外國電影,令私人製片商需要在海外尋找共同製作的機會,以繞過內地的限制。
在美國納斯特市場上市的電影發行公司保利博納,今年上半年的營運盈利只有190萬美元,主要原因是政府補貼。深圳上市的華誼兄弟為了開拓電影意外的利潤來源,一直有投資網上遊戲。這就是演藝事業──共產式的。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僅次於美國,今年上半年的電影票房收益大升了36%,至18億美元,預料全國電影院數目可在年底前增至近5000家。 (彭博圖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