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671|回覆: 0

[其他] 畢老林: 牛魔王?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9-18 22:26: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9月17日,周二。當擦鞋童也跟閣下談股論市,你最好第一時間清貨離場。這種逆向思維,歷久常新。另一個被視為萬試萬靈的相反指標,是每當雜誌封面「牛蹤乍現」,投資者便得提高警惕,進取者更可反其道而行,雜誌怎麼說,你便跟它對着幹。

對着幹賺大錢

這一招,好淡皆適用,並非單單針對雜誌唱好。舉個例,《經濟學人》於1999年3月封面故事中揚言,油價將從當時每桶約10美元跌至5美元,理由是油組配額名存實亡,海灣諸國不理油價死活紛紛增產。投資者若不怯於《經人》盛名,在雜誌出街當天押重注於石油資產,那麼恭喜閣下,時間啱啱好,搭上了商品大牛市首班車,超級升浪就在眼前。

座落於紐約華爾街的銅牛,乃美國資本主義「地標」。架上墨鏡、頭戴派對帽子的銅牛現身《時代》封面,會否令你興起股市見頂、此時不沽更待何時的念頭?

閣下若這麼想,那可是天大的誤會了。銅牛雖狀似High爆,而〈華爾街怎樣得勝〉(How Wall Street Won)這道標題,一般的令人易生錯覺,以為這是一篇為華爾街創新高敲鑼打鼓的「鱔稿」。

卻其實,此文作者Rana Foroohar用心良苦,就金融海嘯五年來美國經濟和金融系統是否已回復舊觀進行認真的「體檢」,乃一篇對宏觀環境(就業對人口比率、薪酬中位數)和金融監管(《多德-法蘭克法》〔Dodd-Frank Act〕、巴塞爾III)的客觀分析。

政府作家爆筆戰

結論是,美國復蘇殊不足恃,否則事隔五年,經濟何以仍須QE支持(聯儲局減購債券不代表取消量寬)。美國銀行體系現在雖比2007/08年安全,但那是跟最極端的情況比較,本身並不代表什麼。你認為,以目前銀行體系的穩健程度,另一次金融危機必然不會發生嗎?

值得一提的是,在《時代》封面牛蹤乍現的同一天,白宮發表長達49頁的報告,對奧巴馬政府在金融改革上的建樹自吹自擂。財政部更透過官方網站,向Foroohar還以顏色,逐點反駁這位《時代》作者對美國政府的批評。Foroohar毫不示弱,馬上對財政部的反駁作出回應,一場筆戰就此掀起。

雜誌封面與股市的逆向關係,到底真的那麼準,還是寫文章的人借題發揮小題大做下的想當然?欲知這種坊間智慧是否經得起實證考驗,最客觀的方法莫過於求助統計。

美國投資機構Birinyi根據過去六十五年的「剪報」紀錄,發現《時代》封面牛蹤乍現共有十次(連同最新一期)。雜誌出街後,華爾街是否都「凶多吉少」?從客觀數據觀之,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參考【附表】,《時代》「牛封面」登場後一年,道指九次中有六次上升,三次下跌,升市比率高達67%,而升幅平均數和中位數分別為12.79%和16.44%。

二十年「牛荒」打破

雜誌封面乃投資者指路明燈的說法,有準確的時候,亦有不靈的時候。然而,老畢在Birinyi的統計中,發現了有趣的一點。在該機構列舉的九個《時代》「牛封面」中,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佔去六個;六十年代佔一席;餘下兩次俱出現於八十年代。換句話說,《時代》以華爾街為封面故事題材,六七十年前遠比近年頻密。假設Birinyi的統計立足於未經篩選數據(即不存在為了支持特定結論而選擇性處理數據),那麼上世紀九十年代和本世紀首十二年,「牛封面」便稱得上絕迹《時代》周刊,直至2013年9月23日最新一期,「牛荒」才告打破。這個現象,也許比「牛魔王」(雜誌封面與股市的逆向關係)更值得研究。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9-24 04: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