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9月13日
THE LEX COLUMN
巴克萊為雷曼倒閉乾杯
對英國大行巴克萊而言,每個雷曼兄弟倒閉的周年紀念都是值得乾杯的日子,而不是為那些過去而傷感惋惜,儘管對其他大部分人來說,雷曼倒閉標誌着一個特別時刻:一場銀行界小火災失控變成難以撲滅的大火,令經濟變成煉獄。
搖身一變成大行
不過,大火之後緊接着的是賤價大甩賣,而當時巴克萊有足夠的財力和足夠的精明去掏出支票簿。雖然巴克萊近日面對不少問題,例如操控倫敦銀行同業拆息(Libor)的醜聞,業務重組等等,令人很容易忘記該行在5年前買下了雷曼破產後剩下的資產,然後搖身一變成為投資大行。
巴克萊以低至2.5億美元的價錢,買入了雷曼的投資銀行及資本市場業務(此外還投入了15億美元興建企業總部和兩個資訊中心,同樣物超所值)。金融資訊公司Dealogic的資料顯示,在2007年,單是雷曼的債券及股票包銷和併購顧問業務便帶來了40億美元收益,在全球排名第九。雷曼並沒有高盛的地位那麼高,但要知道巴克萊那時候是投資銀行界後來者,尤其是在美國市場。
美銀錯在太心急
2008年是收購問題銀行的好機會,但貝爾斯登(Bear Stearns)只算小魚,而美國銀行(BofA)一心只向著美林。可惜美銀行政總裁劉易斯(Kenneth Lewis)當時沒有耐心,一早便買入了美林所有資產,並承擔其全部債務,而不是等到美林真正「翻肚」再挑選最值得的資產來買,現要後悔也太遲。
在2012年,巴克萊的投資銀行收益排名全球第八,比2007年雷曼的排名高了一位。投資銀行也成了巴克萊最大的業務環節,盈利達到40億英鎊,比零售及商業銀行業務高出10億英鎊。
巴克萊股價從2010年至今上升了11%,落後於摩根大通的30%,但是表現勝於美銀、滙豐(005)、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這真是個值得慶祝的周年紀念。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雷曼倒閉本來只時銀行界一場小火,最後卻演變成經濟煉獄,而巴克萊成功「趁火打劫」,在雷曼大甩賣中得到投行及資本市場業務,搖身一變成為投資大行。 (彭博圖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