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772|回覆: 7

[其他] THE LEX COLUMN 2013年8月13日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8-14 00:33: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3年8月13日

THE LEX COLUMN
神州潛力還看百佳交易

隨便選一家國際超市連鎖集團或私募基金公司,再看看香港本地報章,大有機會發現它們的名字跟百佳扯上關係,只因為香港首富李嘉誠正為這項超市業務尋求買家。

割愛或因市場見頂

表面看來,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013)既是貿易綜合企業巨擘,年初至今亦已花掉超過40億美元收購資產,出售百佳看來只是無關痛癢的業務整理行動而已。卻其實,只消看看百佳日後由誰人入主,交易作價多少,自能清楚窺見業界對中國市場潛力有多樂觀。

百佳在香港共有290家分店,可謂無處不在,由大眾化的百佳超市到走高檔路線的Great。百佳與牛奶公司企下的惠康,在香港超市市場形成迹近雙寡頭壟斷局面,而惠康的母公司正是和黃的洋行死敵怡和。根據市場調查機構尼爾森的數據,街市佔香港雜貨市場約四成,在餘下的份額中,和黃佔五分二,怡和則佔三分一。

不過,和黃1973年創立百佳,一直經營至今,何故決定在此時此刻放售?表面看來,和黃此舉是希望更專注發展增長迅速的藥房業務,無疑也屬英明決定。

另一方面,百佳創立40年,一直為集團帶來穩定現金流;此時此刻決定割愛,另一原因必定是相關市場已見頂。香港市場看來已很成熟,雖則超市仍可搶佔街市的市佔率。但中國大陸市場卻另當別論。

百佳在廣東省經營約60家分店,據說有利可圖,但相關數字並沒向外披露。問題在於據傳媒報道,法國超市巨擘家樂福(Carrefour)正考慮撤出內地;另一邊廂,英國超市連鎖店Tesco為了減低風險,計劃以合資經營模式進軍中國,可見這兩家超市經營商想在內地市場賺錢,實在沒太大把握。

過江龍動向打擊叫價力

根據傳聞,百佳索價高達40億美元,相當於2012年銷售額的1.5倍。但上述過江龍的最新動向,難免會打擊百佳的叫價力。自和黃承認正考慮出售百佳至今,集團股價已攀升一成。投資者顯然贊同管理層撤出超市業的決定,但願最終交易作價同樣令他們高興。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 百佳在內地有約60家分店,最終由誰人入主,作價多少,將可讓人清楚窺見業界對內地市場潛力有多樂觀。(彭博圖片)
 樓主| 發表於 2013-8-14 00:34:22 | 顯示全部樓層
2013年8月13日

THE LEX COLUMN
富豪時興點「報」成金

成功在科技業或華爾街闖出名堂,真了不起。既然如今已名成利就,自然希望另覓挑戰,再闖高峰。一直以來,另覓新挑戰很容易,就是成為運動隊伍班主。但隨着球會價值升至數十億美元水平,當班主不再是滿足虛榮心的交易,而是機關算盡的經濟考量,跟科技業或華爾街沒兩樣。正因如此,新紥富豪如今紛紛投向報紙,實在自然不過。

多年來,經營球會利潤可觀之餘亦叫人樂在其中。取得錦標所帶來的榮耀,市民的感激愛戴,自不待言;經營球隊的利潤更相當可觀。美國大型體育聯賽都巧妙地架設關卡(薪酬設上限,自由身球員受諸多掣肘),薪酬合約因而未能充分反映球員身價。另一方面,球隊往往能成功敲詐地方政府,迫使對方補貼興建金碧輝皇主場館的支出。

與此同時,電視網絡亦甘願向班主奉上數十億美元購買球賽播影權,只因為廣告商都鍾情直播盛事。克里夫蘭布朗足球隊(Cleveland Browns)及洛杉磯道奇棒球隊(Los Angeles Dodgers)等體育品牌,近日均已超過10億美元之數成交,儘管兩支球隊多年來都未能晉身決賽。估值水平如此之高,加上有線電視收費出現回落迹象,經營球隊已不划算,即使對財閥來說亦然。身家豐厚至可以隨便花掉十億美元,即使虧掉也在所不計,這類富豪畢竟寥寥可數。

因此,富豪要一嚐點石成金滋味,收購報紙才是正道。近日易手的《華盛頓郵報》及《波士頓環球報》都是優質品牌,雖然發行量持續下跌,但讀者人數依然龐大。兩份報章均以低價(前者2.5億美元,後者7000萬美元)被億萬富豪收購。新金主不僅搖身一變成為博學能文的報人,只要兩報稍有起色,更能鞏固其無寶不落、高瞻遠矚的形象。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經營報業比經營球會的成本及風險低 (彭博圖片)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74

回帖

203

積分

中級會員

積分
203
發表於 2013-8-14 19:41:08 | 顯示全部樓層
2013年8月13日

THE LEX COLUMN
力拓以增產抗跌價

面對商品價格下跌,大型礦商難道比質疑者所想更具免疫能力?力拓(Rio Tinto)上周公布的上半年度業績就顯示,削減成本及增加開採量,或多或少能抵消價格下跌的影響。雖則力拓基礎盈利按年倒退18%,至42億美元;但當鐵礦石價格下跌帶來13億美元損失的同時,削減成本及提升產量卻為集團帶來11億美元進賬。其餘打擊業績的因素,還有一次過的項目及稅率上升。

話雖如此,價格下跌的作用卻不能永無止境以削減成本抵消。力拓經營收入大部分來自鐵礦石,在今年上半年,鐵礦石平均僅下跌4%,至每噸137美元。隨着中國經濟放緩的影響漸告明顯,鐵礦價跌幅預料將遠超於此。與此同時,集團預料未來18個月只會削減20億美元成本,相當於過去6個月的兩倍。

如此一來,力拓要保住業績,就只能靠產量增長。力拓這方面的計劃相當進取,矢志把今年鐵礦石開採量提升5%,至2.65億噸;隨着澳洲皮爾巴拉(Pilbara)開採區擴張計劃進一步推展,產量可望再添1億噸。計劃雖然盡善盡美,但供應增長到某個限度,就會加劇價格跌勢。

為免受價格下跌衝擊,力拓資本管理必須更審慎,以便減債。集團今年首季經營現金流達80億美元,表現不俗。但資本開支達70億美元,加上派息增加15%,以致淨債額仍增加30億美元,至220億美元,相當於預測盈利現值的1.2倍。要鞏固財務根基,出售資產至為關鍵。力拓上半年出售20億美元資產,但太平洋鋁業(Pacific Aluminium)未能脫手,卻令人失望。

有賴鐵礦石價格輕微反彈,力拓股價的跌幅才不至超過15%。但該公司的預測市盈率仍達9倍,迫近3年高位。若鐵礦石價格未能企穩,力拓估值看來就太高了。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 力拓以削減開支及增加產量抵消鐵礦石跌價的影響(彭博圖片)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1806

主題

11萬

回帖

104萬

積分

141正式版主

花無常開~月無常圓 ~珍惜目前 ...

積分
1046275

「影音Hi-Fi」勳章「性愛專家」勳章「電玩大使」勳章「賭神」勳章「玩具模型」勳章「廣告/設計」勳章「遊藝專家」勳章「棋藝大師」勳章「爆笑王」勳章「爬山遠足」勳章「動漫一族」勳章《健美之星》勳章「數碼達人」勳章「生活常識」勳章「各行各業」分區勳章「消閒興趣」分區勳章「魚樂無窮」勳章「車迷天地」勳章特嗜章收藏家勳章「觀星入門」勳章「AV達人」勳章「潮流時尚」勳章「資源分享」分區勳章「痴線佬」勳章「飲食健康」勳章「會員交流」分區勳章「資訊情報」分區勳章「自然大使」勳章「雙子座」勳章成家立室勳章四台股神勳章百萬富翁勳章千億富豪勳章精華帖王勳章萬千寵愛勳章傑出成就勳章141榮譽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超級元老勳章究極元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貼圖之星」勳章「戲劇之王」勳章「博學多才」勳章「體育精神」勳章「為食之神」勳章「能言善辯」勳章「型男嗜好」勳章「音樂大師」勳章「141玩家」勳章「攝影達人」勳章「創作大師」勳章「神州之星」勳章「玄機妙算」勳章版主勳章長時間服務勳章終身成就勳章勝利勳章熱爆勳章141紳士勳章群組紀念勳章論譠元老勳章十萬帖勳章

發表於 2013-8-14 21:26:11 | 顯示全部樓層
vincen_k 發表於 2013-8-14 00:33
2013年8月13日

THE LEX COLUMN

"投資者顯然贊同管理層撤出超市業"

Or CK group needs any financial upside after the sale of the super't?
心悅誠服,不是咄咄逼人;而是你的胸襟,風度,包容,以及誠信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8-14 21:38:44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schmid9394 #4 的帖子

u means as "賣橙(Orange)" long time ago?

Maybe.......不過我傾向相信「開始冇咁大賺頭」係主要原因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1806

主題

11萬

回帖

104萬

積分

141正式版主

花無常開~月無常圓 ~珍惜目前 ...

積分
1046275

「影音Hi-Fi」勳章「性愛專家」勳章「電玩大使」勳章「賭神」勳章「玩具模型」勳章「廣告/設計」勳章「遊藝專家」勳章「棋藝大師」勳章「爆笑王」勳章「爬山遠足」勳章「動漫一族」勳章《健美之星》勳章「數碼達人」勳章「生活常識」勳章「各行各業」分區勳章「消閒興趣」分區勳章「魚樂無窮」勳章「車迷天地」勳章特嗜章收藏家勳章「觀星入門」勳章「AV達人」勳章「潮流時尚」勳章「資源分享」分區勳章「痴線佬」勳章「飲食健康」勳章「會員交流」分區勳章「資訊情報」分區勳章「自然大使」勳章「雙子座」勳章成家立室勳章四台股神勳章百萬富翁勳章千億富豪勳章精華帖王勳章萬千寵愛勳章傑出成就勳章141榮譽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超級元老勳章究極元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貼圖之星」勳章「戲劇之王」勳章「博學多才」勳章「體育精神」勳章「為食之神」勳章「能言善辯」勳章「型男嗜好」勳章「音樂大師」勳章「141玩家」勳章「攝影達人」勳章「創作大師」勳章「神州之星」勳章「玄機妙算」勳章版主勳章長時間服務勳章終身成就勳章勝利勳章熱爆勳章141紳士勳章群組紀念勳章論譠元老勳章十萬帖勳章

發表於 2013-8-14 22:42:09 | 顯示全部樓層
vincen_k 發表於 2013-8-14 21:38
回復 schmid9394 #4 的帖子

u means as "賣橙(Orange)" long time ago?

NO, what I meant such act from CK is similar to the behaviour from HSBC to sell Ping'An in the past
心悅誠服,不是咄咄逼人;而是你的胸襟,風度,包容,以及誠信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8-15 02:12:57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schmid9394 #6 的帖子

um.......也是......

不過我同你ge睇法真係同你唔一樣,我反而覺得係有人覺得做唔落去多過為業績 (e.g.新商品說明條例邊D公司係針對對象?)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8-15 02:27:39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schmid9394 #1 的帖子

其實我已經算講得保守la

對於外界猜測今次賣百佳與政治有關,有政界人士稱李澤鉅曾私下說,香港近年政治、社會環境不利營商,「佢(李澤鉅)覺得香港同以前唔同,社會越嚟越左,政府又好、政黨又好,成日針對商界,我諗CY(梁振英)上台之後,更加強佢呢種睇法」。
所以有商界人士稱,自一、兩年前李澤鉅開始全面接掌長和系,已積極在海外「買嘢」,「佢成日話歐洲、澳洲好多嘢好抵買,回報率高過香港好多,使乜一定要喺香港投資」。對李澤鉅而言,香港只是放假的地方:「香港係放假同見屋企人嘅地方,出埠先係傾生意,佢目標係將和黃業務更加國際化。」
早在2010年,李澤鉅已公開說投資主要是考慮回報率、當地的法律穩定、政局穩定以及基建是否齊備,去年又指和黃在海外的投資,回報率有十多個百分點以上,直言「不是香港今日嘅政治環境可容許」。

(《李澤鉅打骰 只求回報率》,20130721,Apple)


根據和黃年報,李氏家族在香港的投資比例正在減少,和黃在2010年除稅前固有業務盈利(EBIT)為392億元,其中香港佔三成,相當於118億元,但直至去年EBIT增長至583億元,香港佔比反而下降至93億元,比重降至16%,兩年間下跌接近一半。反觀歐洲EBIT則由2010年佔17%,倍增至2012年的34%,關鍵是2010年開始,在英國狂掃電網及水務業務,基建公用貢獻比重急增。去年3月梁振英跑出,李澤鉅加快海外收購步速。
超人的地產王國同樣令人關注,本報翻查資料,長實在特首梁振英上任前的2011年尚算積極投地,合共投資逾200億元買地,但去年梁振英當選後,僅購入荃灣西站及馬鞍山兩幅地皮,而且自去年11月至今,更罕見未有買地,反觀一眾「梁粉」發展商如會德豐、新世界及華懋卻積極投地而回,昔日貨如輪轉的龍頭發展商卻按兵不動。
李澤鉅接掌長和系王國前,主要負責管理集團旗下另一上市公司長江基建,當時他已開始藉銀行低息環境,透過低息貸款收購回報率穩定的海外公用資產賺取利潤,令長建股價在三年內上升接近一倍,去年更成為基建股「股王」。
近年長實及和黃的生意作風,明顯向長建「學習」,長實上月宣佈,以總代價約98億元收購荷蘭廢物處理業務,更是年內第二項大型收購,而一直以地產為主業的長實,過去數十年甚少洽購或參股地產業務以外業務,但在近年卻突然夥拍長建等狂掃歐洲資產,在李澤鉅主政下,未來隨時變成海外公用股。

(《擲千億攻海外放售百佳「無意撤資」口不對心 和黃、港盈利佔比兩年減半》,20130721,Apple)

覺得生果老吹居多? 咁13日來自21世紀商業評論ge文章你又點睇?

李嘉誠「脫港入歐」:因為他玩不轉未來的政治
作者:陳永傑
2013-08-13 09:29

過去幾年,李氏王朝在歐洲瘋狂地收購大型企業,而最近卻在香港傳出消息要拋售百佳,港人難免心頭一震:「脫港入歐」,李嘉誠要拋棄的究竟是什麼?

李嘉誠父子的商業帝國在香港覆蓋了幾乎所有與生活相關的行業,這種幾乎主宰經濟命脈的影響力被稱為「李氏力場」。過去幾年,李氏王朝,在歐洲瘋狂地收購大型企業,但最近卻在香港傳出消息要拋售百佳,港人難免心頭一震:「脫港入歐」,李嘉誠要拋棄的究竟是什麼?

李嘉誠是個精明的商人,得以香港最動盪的年代起家,靠的本領便是準確判斷形勢,然後低買高賣。1967年香港左派暴動,李嘉誠認定是時機趁低吸納,然後乘勢崛起。2008年後,歐洲經濟幾乎跌入谷底,李嘉誠就去抄底收購。從技術看,他在香港賣百佳,為的是套現資金投入到歐洲的收購戰中,這當然是個商業決定。但企業、物業遍佈全球的他,為何單在香港套現?這正是最耐人尋味之處。

在內地,有些媒體認為,李嘉誠出售百佳反映香港「營商環境變差」、「社會多爭拗」,例如碼頭工人罷工,香港市民捐款支持,令他意興闌珊。在香港,評論則多集中於探討李氏王朝與現屆政府的不咬弦,「被逼走」一說不脛而走。李嘉誠父子為此一再澄清,聲稱商業決定與政治無關,強調並無撤資意願。最近幾天,和黃大班霍建寧更說,放出消息只為測試市場作價,百佳「可賣可不賣」。

如果動輒就用「內耗」或「多爭拗」來解釋勞資糾紛,按此邏輯,被指責的難道是拒絕出賣尊嚴的勞工?有必要說明的是,香港在回歸後廢止了集體談判制度,勞工在勞資糾紛中處於絕對劣勢。如果李嘉誠為了避開「爭拗」而撤資香港,卻一頭撞入國際工運大本營的歐洲,實在讓人匪夷所思。

儘管和黃集團擺出一款百佳未必要真的出售的架勢,但過去兩個月裡李氏王朝的一系列動作都說明拋售百佳幾近勢在必行。六月下旬,百佳在香港註冊的一家以「PARKnSHOP」命名的新公司已負責百佳超市的業務運作,尤其是進行員工僱傭關係的轉移。此外,百佳母公司的屈臣氏集團就百佳超市零售業務進行策略性評估。眾所周知,這類評估費資不菲,若非為出售之故,完全沒有必要。

因此,前述猜測,要麼就是完全脫離了香港的現實,要麼就是未能準確挖出李嘉誠「脫港入歐」策略背後的深層次含義。李嘉誠是香港華資商人的代表,在內地與香港的政商界均有深厚人脈。但即使如此,他的集團仍要在回歸十六年後定下「脫港入歐」的發展策略,這似乎顯示,他判斷自己處於壟斷地位的商業王國,在未來的政經版圖中將不能再佔據主要位置,如果遲早要離場,不如早點趁價位高拋棄資產。

這種判斷應該來自於李嘉誠對內地及香港經濟格局的認識。與內地改革開放初期大量民企湧現並蓬勃發展的形勢不同,當下內地最賺錢的都是壟斷性行業,而這些行業裡的巨頭全部「國」字號。毋庸多言的是,香港回歸後,這些「國」字號資本都希望進佔香港市場。李嘉誠應該明白,站在內地的角度看,作為華資商人的他不過是個民營企業家。五星旗下,國企要進佔的陣地,民營企業家的去向都有著清晰的軌跡。在這樣的格局下回顧去年的特首選舉,將不難明白梁唐之爭不過是兩個板塊在香港的一次先禮後兵式的接觸,連較量都算不上。改朝換代風雨欲來,李氏父子定下的歐洲策略,當屬上策。

如果李嘉誠的部署,在香港傳統華商中有代表性的話,那麼不難預見香港政經版圖將出現劇變。今天李嘉誠出售百佳,看起來有點像九七前英資怡和退出香港。過去二十幾年,香港的經濟命脈先從英資轉到華資手上,未來很可能再從華資交到國企。英資交棒華資時期曾伴隨著大規模的形式移民——九七前不少香港企業更換註冊國家繼續經營,很多港人換個國籍拿本護照後再回流香港,實質上只是買個政治保險,並未真的移居他國。持加拿大護照的李嘉誠如今在香港套現資金,轉攻歐洲市場,似乎將遠甚於一種形式。李嘉誠曾說過,「喜歡投資在有法律保障地方」,是為商業失利找理由也好,是真的反映其心意也罷,無論如何,對於香港,這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9-24 10:4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