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827|回覆: 2

[貨幣外匯] 转载 97式东南亚危机恐再次登场 香港或为风暴中心

[複製鏈接]
簽到
956

433

主題

568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發表於 2013-7-30 09:03: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3年6月13日,日本股市暴跌6.4%;泰国股市一度下跌5.5%;菲律宾收盘大跌6.8%;台湾收盘下跌2%,上证综指收盘跌幅近3%;恒生指数跌幅超2%;美元兑日元跌破94,跌幅近2%。
这引发的大家对再次爆发98年东南亚经融危机的担忧。

那么,再次爆发98式危机的可能性有多大呢?如果会再次爆发类似危机,什么时间爆发的几率最大呢?与上次98危机相比,会有什么不同呢?
98年东南亚经济危机老百姓损失惨重,当地社会剧烈震荡,老百姓如何避免危机造成的损失呢?

1997年-1998年的经济危机回顾②我们先看看目前的98年发生了那些事,和现在有哪些迹象类似: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
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
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
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
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 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
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
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
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 000∶1。
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
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
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 600多点。
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
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
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券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
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
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
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危机成型的原因:

东南亚金融危机,是在东南亚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且是东南亚国家未及时化解的下述几大矛盾激化而产生的后果。②

  1、巨额经常项目逆差。早在1996年8月,经济学戈尔茨坦就在英国《经常学家》周刊的文章中提醒东南亚国家:
如果经常项目逆差继续保持在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5%以上的水平上,那么他们就是在玩火。 据有关资料显示,1996年泰国的经常项目逆差相当于它的国内生产总值的8%(与墨西哥1994年的情况一样);
马来西亚的这一比例高达10%。泰国和马来西亚两国的巨额经常项目逆差是由于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导致出口停滞,引起巨额逆差。
又因为东南亚四小虎是实行出口导向型战略,因此国际竞争力的下降不仅影响出口的发展,也必然影响其经济增长,使长期资本的流入减少。

  2、巨额外债。自1994年以来, 东南亚国家的经常项目赤字状况一直在恶化,因此只能通过大量的资本流入才能平衡国际收支。
在资本流入结构中,外国直接投资所占比重较低,证券投资和短期负债所占比重较高。1996年外债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泰国为46%,印尼为47%,马来西亚为39%,菲律宾为54%。
在如此高的负债率及资本流入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下,国外资本突然抽回必然会引起金融危机。


  3、僵化的汇率制度和不力的宏观经济政策影响。 泰国长期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这种汇率制度对八十年代中后期的泰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然而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和泰国国内的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制度已经不再适应泰国经济的发展。
第一,挂钩货币的两个国家的经济必须协调发展,当盯住货币国家的通货膨胀率高于被盯住货币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则会引起实际汇率上升。
九十年代以来,泰国的通胀率较长时间高于美国的通胀率,而泰铢兑美元的名义汇率保持不变,这必然使泰铢汇率高估,这就限制了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并且自1995年以来,
美元兑换其它国际货币一直处在升值的地位,美元兑日元升值率高达50%以上,这就意味着泰国货币也相对日元和其他货币大幅度升值。这显然是不利于泰国的出口产业的。
第二,这种盯住汇率制度使本国的货币政策失去了灵活性。泰国八十年代后期的高速发展及弥补经常项目赤字导致大量的资本流入,
同时,大量的流入资本流入倾向于股票市场、不动产市场和货币市场、大量的流入资本影响和左右着这些市场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为了降低国外巨额资本流入所带来的副效应。实行盯住汇率制的泰国只能采取较高的实际利率的政策来降低负效应。
这样必然造成泰国境内外的利差扩大,并使国内投资者在大量地获取外国低息资金、高息在国内贷放的同时,不需关心泰铢贬值,而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
因此,危机一旦出现必然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4、金融体系不健全。并非所有货币贬值都会造成金融危机, 1995年以来,美元兑日元的汇率波动幅度高达60%左右,
美元兑马克的波幅也在30%至40%之间,但没有造成全球金融危机。泰国出现金融危机的原因还在于它的脆弱的金融体系。
在过去的几年中,泰国完全向外资开放了国内市场,忽略了对外资质量和投向的引导管理,并放松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
摆脱了管制、但在风险管理方面还没有经验的金融机构,曾在国外大量借入低息贷款,用于在国内高息放出,尤其是对建筑和房地产部门的企业大规模贷款。
各类金融机构对房地产市场的放贷占其放贷总额的50%左右。5月中旬, 那些在投资房地产的金融机构投入了大量资金的国内外投资者发现,
这些金融机构的利润已大不如前。这些金融机构在房地产领域的贷款有31%无法收回,已建成的办公楼中,有一半以上找不到买主。
因此,大部分金融机构无法偿还从国际市场上借来的资金。怀疑的情绪开始产生,进而演变成为对出现灾难的担心。
随着经济增长的放慢,泰国银行和外国投资者收回投资的希望越来越小了。金融危机也就随之暴发了。

5。东南亚金融活动日益与物质生产脱离。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
人类的一切金融活动都不能脱离物质经济活动,它既是物质经济活动发展的结果,又会反过来推动物质经济活动的发展。
否则一切金融活动都将成为空中楼阁。但在当今国际金融自由化浪潮的推动下,东南亚各国的金融机构都在努力摆脱金融管制,
缺少风险管理经验的它们大量从国外借入低息贷款,用于国内高息放出。结果吹起了一个巨大的金融泡沫,导致东南亚许多国家出现了银行危机和房地产危机。
例如在菲律宾,过去两年发放的贷款增加约68%;在印尼每11笔货款中就已有1笔收不回。 而且东南亚地区的银行特别向当地建筑业贷放了大笔资金,
现在曼谷、雅加达、吉隆坡和马尼拉等城市的办公楼大大供过于求,楼价的下跌使建筑业和银行遭到了巨大打击,
致使该地区的银行往往只有靠国家帮助才能免于破产。这样,一方面金融体系创造了与物质生产毫不相关的“虚假价值”,
另一方面又促使物质生产部门的资金流出。从而造成了金融经济越繁荣,物质经济越停滞的虚假经济增长。

6.巨额国际游资越来越难以控制。目前, 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巨额国际游资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机构投资的迅速发展,汇集了巨额资金。
二是,以较高杠杆功能为特征的金融衍生工具的广泛运用,吸引了巨额的投机资本,承担高风险,获取高收益。
据IMF估计, 目前金融衍生工具已达1200多种,世界范围内派生工具交易额已从1986年的1万亿美元上升到1994年的12万亿美元。
三是,现代信息、 通讯技术在金融交易中的运用越来越为大规模短期金融交易提供了方便。
四是,各国不断放松资本项目管理,这虽然从根本上促进了国际资金的自由流动,但放松管理却加大了金融市场价格变动的风险,刺激了短期投资。


历史重演,98危机类似的危机舞台已经搭好。只是这次比上次老百姓损失更大。

2008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的拖累,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印钱大战。美国的定量宽松QE1,2,3,日本的敞开印钱,欧洲的负利率,
都把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再次推到危机的悬崖边上。
在全球发达国家疯狂赢钱的背景下,热钱在美国日本呆不住,因为政府要控制通胀而利用利率汇率把热钱推到发展中国家东南亚和南美。
根据国际金融协会的统计,2010年以来,新兴市场的私人资本净流入连续三年超过1万亿美元,预计2013~2014年新兴市场私人资本净流入将进一步增至1.118万亿和1.15万亿美元。

大家别忘了,90年代的时候这个数只有区区1000亿美元,亚洲国家仍然是国际资本流入的热点区域。
预计今明两年该地区私人资本净流入将分别高达5170亿美元和5280亿美元,约占新兴市场整体净流入的46%。
这是热钱多了,而且进入了亚洲国家。2009年以后,这些国家的股票,平均上涨1赔以上,香港感觉最明显。
房地产业也都上涨迅速,特别是2009年到2012年之间,如果热钱像1998年那样一夜逃离,老百姓在股市和房市的投资又会损失惨重,这是第一笔损失,
等到面包牛奶猪肉粮食汽油价格上涨,通胀爆发,老百姓的存款工资薪金(购买力)大幅缩水,这是索命的第二笔损失。
到了亚洲老百姓的房子股票值钱的东西,因为债务生计不得不低价变卖的时候,这些热钱金融大鳄在杀个回马枪,炒个大底。这是百姓的第三笔损失。

经过这3刀砍在老百姓身上,基本上大家辛苦打拼几代积累基本没剩多少了,即使本国政府在怎么努力,也难敌金融大鳄之口。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1997年11月10日就说:“市场经济这只无形之手,往往使得富人变得更富,贪得无厌,而使穷人更穷,境遇更悲惨。”


这次危机2014-2015危机的中心很可能在香港 第二波导向新加坡印度巴西

东南亚式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危机前兆,简单的说主要就是4条:
1.        热钱大举入侵
2.        虚高地产股市
3.        汇率制度不灵活
4.        外债高启,入不敷出

香港的现在的情况是除了外汇有不少以外,其他是“五毒俱全”。


先说说热钱涌入。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以来,香港银行的存款增加了近50%,
而定期存款占银行尊款总额的比例从65%跌到十年来最低的45%,所以两者的产额可以笼统的定义为可以随时离开香港的存款。
特别是新一轮的美国QE政策推出后,新一轮的热钱袭港,香港金管局为了保卫联系汇率制,入市操作26次)截至2012年底,
注资超过1000亿港元。香港银行体系中值增至2508.1亿美元。

热钱入港也不是随便来的,必须挣到钱才罢休。如何挣钱呢?老套路,炒高股市债市房地产,赚一笔走人。所以,当然得香港股市地产涨起来了。
截至2012年底的数值,流入香港的热钱有590亿港元,同期港股创16个月的收盘新高。成交额极具放大,成交额高达947亿港元,
较上年10月放大近8成。同时,国际热钱在香港助燃了信贷热,银行借贷与GDP之比超过170%,高于1997亚洲金融危机前的近150%。

回到楼市,金管局总裁陈德霖说:楼市过热仍是香港的最大风险,他指虽然目前供楼负担比率低过97年时期,但现时楼市风险不比97年小,
提醒市民投资置业仍要小心。金管局会密切监察市况,适时会推出适当措施。虽然目前供楼负担比率低过97年时期,
但现时本港楼市风险不比97年小。现时本港的供楼与家庭收入比率仅约五成,低于97年的109%,但当时平均按息为12厘,其后楼市泡沫虽爆破,
但往后的6年半调整期,利息共回落了9厘,纾缓供楼压力。但现时的情况刚巧掉转,现时的按息平均2.3厘,利率极低,
日后息口往上调的空间非常大。而市民现时一般的按揭贷款是30年期,就算再享有3年低息期,还是有很长时间可能回复高息环境,认为市民买楼必须量力而为。

香港施行的是联系汇率制。大家可以理解为美元涨,港元就涨,美元跌港元跌。这种汇率安排。由1983年10月17日开始实施的汇率制度。
在联系汇率制度的架构内维持汇率稳定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的首要货币政策目标之一。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属于固定汇率制度的一种。
在联系汇率制度下,港元以7.80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与美元挂勾。

由于香港是自由港,金融监管并不严格,资金自由进出相对容易。最近有迹象表明,资金风向有所转变,亚洲股票和债券基金眼看着21亿美元撤离,
是2011年8月以来最大的单周资金外流;这其中从“香港基金”流出的占6亿美元,使香港成为“失血”最多的市场。

虽然香港面临热钱冲击会面临金融动荡,但是和97危机一个结果,就是动荡过后还反手一击赚到钱,香港打击金融巨鳄不会输。
(97危机后,香港金管局一招制胜,逼退金融大鳄,小赚300多亿港元)。关键时间点在2014-2015年这段时间。
就是有个万一,还有内地支撑“内循环”!省港地下可有近10万亿绿币可以供大战时当子弹的呢!

1

主題

469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發表於 2013-7-30 13:41:56 | 顯示全部樓層
這時聯系匯率比較好,需然有通漲,
總比捐失惨重好。
謝謝分享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41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發表於 2013-7-30 23:39:01 | 顯示全部樓層
謝謝分享
眾所鳩知未來幾年經濟危機重重,雖然背靠強國,但最怕到時佢都自身難保,之前救市的四萬萬億不知有多少被無數大小貪官挪運國外,外貿數字又被作大,內房炒賣熾熱形成泡沫,加上歐美日等國互 set 經濟、政治 snooker,大鱷伺機虎視眈眈,雖然強國坐擁以萬億計儲備,一旦危機到來,不難走上日本相同困局,欲救無從,睇落真係好灰
但願只是杞人憂天 天佑大家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9-24 10: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