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953|回覆: 4

[其他] [羅家聰一名經人] 外貿差即無生意 經濟差卻乾升市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7-27 20:20: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所謂經濟,就是買(消費)、賣(生產)及分配;而所謂買賣,俗話講就是生意,在經濟中三者佔二。所以很籠統而言之,經濟好壞大概就是有無生意。看看身邊物品,有幾多是百分百香港製造?寥寥無幾。是故經濟好、生意好,必見諸理想的外貿數字。管他美股、港樓屢創新高,近兩、三年的貿易增長教人甚為擔憂,各地幾乎全線向下。本港也剛公布最新貿易數字,過去兩年的月度出口按年增長均值約3.8%,此水平等同2008年5至10月的情況;亦如1996、97年的水平,其時一味股、樓齊升但無生意。

本港外貿情況如何?早前在下應邀主講滙率變動對出口商的影響,今以當日的簡報(PowerPoint)、今日的角度,再看本港外貿(數據是兩個幾月前的,抱歉無暇更新)。鑑於出口商主要生產貨品,故本文只計商品而不計服務貿易,而後者佔總貿易一成許。值得留意的是,雖然本港的整體貿易(商品加服務),多年來(除1992年至2002年間)均見盈餘,但若只計商品貿易,則一個甲子以來(自1952年起至今)均見顯著赤字。

整體商品的進、出口而言,1997年前的增長已不算快,1997年至2003年是停滯期,不計2008年、2009年這海嘯插水期,2003年至2013年這十年顯然較之前為快的【圖1、2】。分區而言,出口至歐美的金額其實二十年來均無大變化;反而進口自歐美則趨愈來愈多。然而最大份的,還是與亞洲的進、出口;亦正因這最大份,過去十年才有這高增長。




歐美需求弱 外貿難改善

如上所述,本港整體(商品加服務)貿易雖通常錄得盈餘,但只計商品是赤字的。分區之後再看,赤字源頭一目了然:本港其實只對亞洲出現貿赤,數十年來都是如此;但對亞洲以外則一直盈餘,縱然近年在歐債危機下對西歐也呈赤字【圖3】。由此可見,香港一直賴以為生的貿易模式,是先淨進口至亞洲,加工增值後再淨出口至歐美其他。



近年之所以生意難做,原因不在淨進口少了——事實上無減少,而在歐美淨出口需求自2006年、2009年起呈趨勢減少。要是人家購買力弱,我們是難有什麼政策可扭轉敗局的。

本港的進、出口均以亞洲為最大夥伴,其實不難料到,當中以大陸佔了最大部分。從本港與亞洲及本港與大陸的進、出口所見,1999年起四者均同時轉角加快【圖4】。這說明了,與亞洲多了的貿易都是因為與大陸多了所致。另外,近十年以來,本港進、出口大陸的雙邊金額相約,即中港貿易大致平衡;但與亞洲的則多年來保持穩定貿赤。由此可見,雖然本港也有留用進口不少亞洲貨品,但亦有好一部分應是加工再轉出口;換言之,雖然進口自大陸的半製成品不少,但亦別少看進口自其他亞洲地方的容量。



從另一計算所見,本港進口自大陸佔進口自全球的比例,多年來在五成、六成上下,顯然低於近年已達七成、八成的出口至大陸佔出口至全球比例,印證上文所說【圖5】。



既然中港貿易大致平衡,而進口自大陸無論佔亞洲計還是佔全球計均比例不太高,那末人民幣兌港元升值對本港淨出口至大陸的影響,理論上有限。觀乎兩者走勢所見,顯然關係不明【圖6】,儘管理論上兩者均應以實質計(但無理想的平減物價指數)。



這種滙率弱有利淨出口的書本說法,反而在歐美市場則較清晰見到【圖7、8】:即使不化實質計算,也見港元兌歐美貨幣愈弱(藍線愈升),淨出口額(紅線)愈升。





屬經濟因素 非滙率因素

緣何如此?這概與中港間的貿易沒有失衡有關。兩地往來貨額相約主要是必需品,滙率變動對進出口量的影響相對較小;反而對歐美貿易未必是必需品,滙率影響較大。但縱然滙率對貿易多寡有所影響,其影響力還屬次要。要解釋圖1至3的貿易大趨勢,單靠滙率不夠。譬如從【圖3】所見的近年歐美購買力疲弱,這顯然是經濟而非滙率因素。

按這思路,只要將本港的進、出口再與GDP同示一圖,應見關係。以增長示之,果然見到近四十年來三者上落之關係密切;尤在大衰退期間,三者更見相關【圖9】。將這近四十年來的經濟增長分別與進、出口增長以散點圖示,更見線性關係【圖10】。




今文由本港的貿易大勢、夥伴看起,印證了賴以為生、由亞入歐美出的轉口模式,點出了歐美近年的疲弱,及中港之間的貿易性質令滙率影響有限等現象。歐美的弱勢,很大程度亦預示了本港經濟的勢頭,而正正是後者才是決定整體進、出口多寡的因素。

實體經濟差 股樓難長升

呼應開首,近年全球幾乎所有主要體系的進、出口增長均已顯著下跌至低單位數,甚至開始收縮,連多年來一直有貿易盈餘的體系亦偶見赤字,反映實體經濟真的不好。重溫【圖9】,現在的情況就如1997年般,無論GDP及進、出口增長均已連跌多時下,股、樓等價仍無視上升。這,就是所謂的欠缺基本因素支持。且看這乾升可捱得多久。

交通銀行香港環球金融市場部




■香港現時情況似1997年,無論GDP及進出口增長均連跌多時,但股市和樓市在欠缺基本因素支持下仍持續上升。 (資料圖片)

1806

主題

11萬

回帖

104萬

積分

141正式版主

花無常開~月無常圓 ~珍惜目前 ...

積分
1046275

「影音Hi-Fi」勳章「性愛專家」勳章「電玩大使」勳章「賭神」勳章「玩具模型」勳章「廣告/設計」勳章「遊藝專家」勳章「棋藝大師」勳章「爆笑王」勳章「爬山遠足」勳章「動漫一族」勳章《健美之星》勳章「數碼達人」勳章「生活常識」勳章「各行各業」分區勳章「消閒興趣」分區勳章「魚樂無窮」勳章「車迷天地」勳章特嗜章收藏家勳章「觀星入門」勳章「AV達人」勳章「潮流時尚」勳章「資源分享」分區勳章「痴線佬」勳章「飲食健康」勳章「會員交流」分區勳章「資訊情報」分區勳章「自然大使」勳章「雙子座」勳章成家立室勳章四台股神勳章百萬富翁勳章千億富豪勳章精華帖王勳章萬千寵愛勳章傑出成就勳章141榮譽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超級元老勳章究極元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貼圖之星」勳章「戲劇之王」勳章「博學多才」勳章「體育精神」勳章「為食之神」勳章「能言善辯」勳章「型男嗜好」勳章「音樂大師」勳章「141玩家」勳章「攝影達人」勳章「創作大師」勳章「神州之星」勳章「玄機妙算」勳章版主勳章長時間服務勳章終身成就勳章勝利勳章熱爆勳章141紳士勳章群組紀念勳章論譠元老勳章十萬帖勳章

發表於 2013-7-29 18:12:17 | 顯示全部樓層
vincen_k 發表於 2013-7-27 20:20
所謂經濟,就是買(消費)、賣(生產)及分配;而所謂買賣,俗話講就是生意,在經濟中三者佔二。所以很籠統 ...

一退市、開始減息,就會排山倒海地下跌...
心悅誠服,不是咄咄逼人;而是你的胸襟,風度,包容,以及誠信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181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發表於 2013-7-30 00:01:34 | 顯示全部樓層
一退市、開始減息,就會排山倒海地下跌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41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發表於 2013-7-30 05:25:51 | 顯示全部樓層
而家香港經濟真係好唔樂觀,香港的所謂出口大都是在強國生產再轉出,而服務業又越來越依賴強國人,那就是買(消費)、賣(生產)及分配都依靠強國,相對強國來說,香港經濟體系微不足道,他們的一個政策改變足可令香港要生要死
加上全球寬鬆貨幣退市在即,將會逐步收緊銀根及加息,強國或會迫不得已而緊隨以保持滙率及貿易平衡,香港到時真係會買賣兩閒,完完全全要依賴強國的分配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30

主題

7093

回帖

1萬

積分

超級元老

積分
12400
發表於 2013-8-3 07:32:30 | 顯示全部樓層
I agree to what he said as his study is quite convincing.  In fact, I think most people in HK are still addicted to buying real estate properties is because you cannot find another good investment vehicles in HK that can make profit and suit the laziness of HK people.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9-24 10: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