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們今天並不是用一輛老賽車來重溫一個前冠軍的光輝事蹟的,他依舊是個專業的車手,儘管僅僅是作為保時捷的測試車手,參加今年的紐伯格林24小時耐力賽將會成為他重回賽車運動的標誌。同時,他今天駕駛的這輛Quattro也不是遲暮之年的古董。 作為Quattro技術30周年慶典獻禮的一部分,奧迪不計成本地翻新了這輛車。修復的程度近乎完美,並且據沃爾特講,它開起來也像新車一樣。不同于81、82年的早期標準Quattro賽車,1983年Quattro A2的出現,標誌著一個一直延續到1986年的瘋狂發展時期的開始。 首先是採用了鑄鋁缸體的直列五缸發動機減少了23公斤的重量,然後是車身部分使用了盡可能多的凱夫拉纖維材料,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賽車的淨重只有1000公斤多一點,對於奧迪宣稱的269馬力和450牛·米,沃爾特得意地表示「我認為它應該有335到355馬力」。 在那個時代,是這輛車定義了人們心中的奧迪品牌,而不是那些R8/R10/R15勒芒賽車。Quattro並不是最引人注目的B組賽車,但它在1981年賽季中的四驅效應和直列五缸發動機特有的轟鳴聲,卻深深地烙進了許多人的心中。發動機的轟鳴一如從前,沃爾特轉動鑰匙啟動發動機,帶來一陣粗暴的空轉。 此時我們正在圖裡尼山路的最高點,接下來的事很簡單:我們會慢慢往山下巡航幾公里,然後打開作為後備的助推器,馬力全開。這並不是一個完整的十五分鐘山路賽段,但在我的經驗看來,在一輛26歲高齡的賽車裡,幾分鐘的類似豎直降落的體驗已經很足夠了!沃爾特的駕駛位置確實是獨一無二的,作為一個職業賽車手,沃爾特有些超乎尋常的高了,現在他並不是遠遠地坐在車廂盡可能靠後的位置,他更喜歡將兩腿分開在方向盤兩側,有點兒像個蜘蛛一樣的姿勢。 這輛車雖然裝備了序列式變速箱,但換檔時仍然需要配合離合器來完成,這意味著在他下山的瘋狂駕駛過程中,我坐在了觀察他腳下功夫的絕佳位置。駕駛拉力賽車就像駕駛其他所有賽車一樣,車手們一定會發揮出賽車100%的能量,所以沃爾特在成功駕馭這樣一輛總是試圖顛簸扭動的Quattro時所用的方式就有些超現實了,每一次降檔都變成了一個完美「跟趾」的示範。 當我們到達折返點後,沃爾特扭動了幾個在中控臺上的開關,擺弄了幾下左邊的袖子,然後大力加速升到二檔、三檔。就算用當下量產車的標準,這種加速也是非常迅猛的,雖然不是暴烈到足以壓碎你的腎臟,但也足以支援沃爾特對奧迪官方發動機功率資料的質疑。在第一個彎角處,他用一次乾脆的左腳刹車啟動了這輛車。我們稍微向外側滑了一點,但這並沒有將速度拖慢,他也只是漫不經心地反打半圈方向矯正了車身姿態。進入到第一個髮卡彎時,他故意的利用緊貼彎道外側的一小片積雪使後輪輕輕滑過彎道,退到一檔,不慌不忙地繼續猛衝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