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拿破崙率領本隊會同埃曼努爾·格魯希元帥指揮的右翼首先向普軍發難,在法軍猛攻之下消滅了16,000名普軍,給普軍的中央部造成極大的損失,布呂歇爾甚至也一時下落不明而不得不由參謀長古奈伊澤那中將代理指揮。值得慶幸的是普軍的兩翼基本完好。這是拿破崙軍事生涯中親自指揮獲得的最後一場勝利,史稱里尼之戰(Battle of Ligny)。這次戰役法軍在戰術上擊敗了普軍,但沒有完全擊潰的普軍兩天后就重新集結,並在滑鐵盧給法軍致命的一擊,而法軍則有三分之一的主力被吸引導致不能參加滑鐵魯戰役,因此戰略上法軍是失敗的。
參加滑鐵盧戰役的有北部方面軍(Armée du Nord)為72,000人。其中歩兵57,000人,騎兵15,000人,大砲250門[4]。拿破崙奪取政權後收編了路易十八的軍隊18萬人。又將由於節省財政開支削減的,長期休假離隊的,非正式除名的以及戰爭期間逃跑的士兵重新徵召入伍。用這些有實戰經驗的老兵為核心訓練新兵。這些老兵普遍有一雪前恥的意願,因此士氣高漲。武器也十分充足,然而經過多年的戰亂軍馬數量不足,騎術訓練也不充分。此戰法軍共投入14個胸甲騎兵團,7個槍騎兵團。
英荷聯軍的指揮官威靈頓公爵曾經歷半島戰爭。他對自己軍隊的評價是糟糕的士兵,低劣的裝備,參謀們完全沒有戰鬥經驗。此戰他共率領68,000名士兵。由歩兵50,000人,騎兵12,000人,砲兵6,000人,砲156門組成。其中有24,000名英國士兵,6,000名英王德意志軍團(King's German Legion:KGL)。17,000名荷蘭和比利時士兵,11,000名漢諾威士兵,6,000名不倫瑞克士兵,以及3,000名拿騷士兵。英軍將大部分一線士兵派往北美洲,只有7,000人是參加過半島戰爭的老兵。
普軍縂司令布呂歇爾元帥在萊比錫戰役中曾經擊敗過拿破崙。參謀長奧古斯特・馮・古奈伊哉那中將是在普軍中推進軍事改革的核心人物。普軍正處於改制的轉折時期,將正規的預備役,外籍軍團,義勇軍(Freikorps)和非正規的民兵整合的階段。到達比利時之前民兵幾乎還沒有接受過軍事訓練連武器都沒有發放下去,普軍的騎兵基本是相同的狀況。砲兵也處於再編中,火砲才戰役發起之後才陸續到達。然而這些不利因素都被普軍優秀的指揮系統彌補。普軍的軍官和參謀都是在四所軍校接受相同的培養。因此能夠相互很好的協調,和上級的軍事指示無法準確無誤傳達給下級的法軍對比優勢顯而易見。里尼之戰後僅僅使用了24個小時就把四分之三的部隊重整。48個小時之內就又投入了戰鬥,普軍的指揮系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普軍在滑鉄盧投入了2個半軍48,000人的兵力。第4軍軍長比耶羅將軍帶領2個旅與16點30分攻擊了法國第6軍,漢斯・埃倫斯特・卡爾伯爵(Hans Ernst Karl, Graf von Zieten)第1軍和比魯西的第2軍18點的到來奠定了勝局。
法軍在南面的山丘佈陣。拿破崙無法看到英荷聯軍的位置只能正對布魯塞爾佈置兵力。右翼是Jean-Baptiste Drouet,Comte d'Erlon率領的第1軍13,000人和騎兵1,300人以及預備騎兵4,700人。左翼Honoré Charles Reille的第2軍歩兵13,000人,騎兵1,300人,預備騎兵4,600人。道路南面的驛站拉・貝爾・阿利安斯(La Belle Alliance)附近有Lobau的第6軍,步兵6,000人,皇帝近衞軍歩兵13,000人和預備騎兵2,000人。法軍右後方是普朗斯諾特(Plancenoit)村,右側是巴黎森林(Bois de Paris)。戰役開始時拿破崙把司令部設在能瞭望到整個戰場的羅薩姆農場,下午轉移到了拉・貝爾・阿利安斯。由於無法看到戰場狀況,由內伊元帥代理指揮。
蒙・桑・讓的砲聲傳來之後格魯希元帥的部下毛利斯・傑拉魯將軍(Étienne Maurice Gérard)向其建議「應該向砲聲的方向靠攏」,可是格魯希堅持拿破崙最後的命令向瓦佈魯的約翰・馮・帖魯曼(Johann von Thielmann)中將的普軍第3軍發起攻擊。由於格魯希的錯誤判斷,其手下33,000人的法軍未能參加滑鉄盧戰役的主戰場。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認爲這是「影響世界歷史的一瞬間」。更加不可思議的是,13點蘇爾特元帥向格魯希派出的傳令兵因爲迷路直到晚上19點才到達。
下午1點30分德魯隆將軍命令剩餘的3個師共14,000人發起進攻。法軍在英軍左翼1公里寬的戰綫上展開。英荷聯軍在這個方向的守軍有6,000人。第一條防綫由威廉・弗里德里克・馮・佈蘭德率領的(willem Frederik van Bylandt)荷蘭,比利時第2師第1旅(高地旅)防守。第二條防綫由湯姆斯・皮克頓(Thomas Picton)中將率領的英國和漢諾威部隊,隱藏在高地後側。這些部隊在卡特爾・佈拉之戰中都受過損傷。並且陣地在戰場中央位置山坡的前方直接處於法軍炮兵的射程之下。戰鬥開始後他們沒有接到撤退的命令繼續停留在危險的地方。
左翼第2騎兵旅也越過自軍歩兵隊列發起反擊,這時第92歩兵團有部分士兵跟着騎兵一同參加衝鋒的記錄。中央左側的第2龍騎兵團(Scots Greys)奪取了法軍第1師第2旅(普魯瓊瓦將軍)第105團的軍旗。第6龍騎兵團(Inniskillings)也擊潰了法軍第1師(齊奧將軍)手下的部隊,第2龍騎兵團也奪取了第3師第2旅(庫爾尼埃將軍)第45團的軍旗。但是英軍左側的丟里特(Pierre François Joseph Durutte)將軍的法軍第4師迅速組起方陣擊退了第2龍騎兵團。
內伊又發動了8次突撃,英軍有個方陣遭受到23次攻擊,但和前面一樣法軍炮兵連一個團都沒有加入進攻,英軍也沒有一個方陣被攻破,內伊的攻擊再次受挫。自己遭受莫大的損失卻沒有顯著的戰果,法軍騎兵反復無意的消耗自身的實力。當時的指揮官習慣在第一綫勇敢地衝鋒,所以法軍的指揮官的人員損失相當慘重。法軍師長4人負傷,旅長1人陣亡,9人負傷。士兵的傷亡更加不計其數,6月15日近衞擲彈騎兵團(Grenadiers à Cheval )有796人,至6月19日只剩462人,近衞龍騎兵團(l'Impératrice Dragons)的816人中也損失了416人。
最後連皇帝近衞隊也不得不退卻,消息從前綫傳來,法軍陷入混亂。一片近衞隊撤退啦。救命啊!( La Garde recule. Sauve qui peut! )之聲。而此時,威靈頓騎着愛馬哥本哈根揮舞著自己的軍帽命令英軍全綫發起反攻孩子們,放手大幹吧(In for a penny, in for a pound)。英軍沖出陣地向法軍沖去。
殘存的法軍近衞隊士兵向拉・埃・桑特南側敗退,那裏還有3到4個營法軍。亞當(Frederick Adam)的第3旅和漢諾威軍預備隊奧斯納佈利克團以及維安德魯少將和微微安少將的騎兵旅從右路發起突擊,皇帝近衞隊也失去控制。左翼的皇帝近衞隊向拉・貝爾・阿利安斯退卻。英軍向法軍勸降,法軍軍官高呼近衞軍寧死不降!(La Garde meurt, elle ne se rend pas!)。
晚上9點威靈頓公爵同布呂歇爾元帥的會面在拿破崙曾經的大本營舉行。布呂歇爾建議本次戰役以拿破崙大本營的所在地同時也含有同盟(alliance)意味的拉・貝爾・阿利安斯(La Belle Alliance)來命名。威靈頓公爵更傾向於使用英語發音因此選擇了離此尚有一段距離的滑鉄盧來命名,所以在英語國家這次戰役被稱爲滑鉄盧戰役(Battle of Waterloo)。而在德語國家則被稱爲拉・貝爾・阿利安斯戰役(Schlacht bei Belle-Alliance)。
I have different view, at the earlier phase, it always have to depend on military. Look into china, in the past there are so many different races with different culture that war against Han Chinese, 鲜卑、羯、羌、氐, 苗they are put under china rule using military and finally their culture is gone and become just like Han.
I beg to be different, if he manage to unite Europe and of course, provided the empire stay for around 100-200 years, then Europe will be just like a nation. The issue is after the fall of Roman Empire, Europe had never united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The only that might done it is the Holy Roman Empire which however did not last long.
For World War 1 and 2, I assume you are taking about Germany instead of France right. And it might not be true, Germany did nearly win the WW 2 if not because that Germany choose to invade Russia at the early stage and US coming into the war. There is a high possibility that Germany will united the whole Europe. Thus I had mention that one of the early mistake is to invade Russia if he had choose to finish all other enemy, then thing will be quite different. In fact, he had nearly take the whole Europe
Look at the height of his empire before his choose to invade Russia. Like Germany, nearly the whole Europe is under his control, yet instead of consolidate his rule, he choose to invade Russia which is his downfall. In fact at that period, Russia/England was not even able to launch any attack against him anymore until he loss nearly all his forces in Rus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