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651|回覆: 4

[其他] THE LEX COLUMN 2013年7月3日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7-3 19:18: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3年7月3日

THE LEX COLUMN
「錢荒」礙投資 A股跌未止

中國新型禽流感病毒沒早前出現的類型般致命,已算是中國過去幾天絕無僅有的好消息。

周一公布的6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調查顯示,工廠產出放緩之餘,新訂單更大減。過去數周,隨中央採取行動把中國影子銀行體系納入正軌,信貸市場持續收縮。對於中國最新PMI數字跌至4個月低位,投資者似乎無動於衷,上證指數當天只是橫行正是例證。但這並不代表中國經濟所有負面消息,已在股價中完全反映。

上證估值逾十年新低

無可否認,中國股票目前實廉宜。在上海交易所掛牌的企業,平均現估值僅相當於預測盈利不到7倍,不僅遠遠低於雷曼兄弟剛倒閉時的12倍,更是逾10年來的新低。

在香港掛牌的中資公司,情況亦大同小異。根據財經資訊機構S&P Capital IQ的數據,截至去年底的對上8個季度,本港中資股的純利邊際利潤率持續下跌,至最近才在近8%的水平回穩,但暫時卻未見反彈迹象。

跌逾三分一前科恐重演

信貸收緊已推高借貸成本,邊際利潤率恐怕再度收窄。尋求融資的難度增加亦定必打擊投資,其中尤以內地中小型企業首當其衝;以往,這類企業正是倚賴非正式的影子金融體系獲取信貸。

如此一來,企業收入亦會遭殃。就以中國最大鞋履生產商百麗(1880)為例,今年首季同店銷售與去年同期比較僅增長5%;巴克萊甚至估計,第二季同店按年銷售更會倒退。連鎖餐廳味千中國(538)的業績亦出現類似趨勢。

中國2011年中亦出現信貸環境收緊的局面,在往後4個月,在香港掛牌的中資股大跌逾三分一。假如這則壞消息帶來相同的衝擊,中資股還會進一步下跌。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在上海交易的中資股如今預測市盈率不到7倍,屬十多年以來的低位。但假如2011年中信貸緊絀對股市的打擊重演,中資股恐怕還會進一步下跌。 (彭博圖片)
 樓主| 發表於 2013-7-3 19:18:30 | 顯示全部樓層
2013年7月3日

THE LEX COLUMN
諾基亞庸母多敗兒

所謂「世上沒有東西是無價的」,其實只是資產變得廉宜的另一說法。表面看來,苦苦掙扎的芬蘭手機製造商諾基亞(Nokia)似乎以超值價,購得電訊設備商諾基亞西門子通訊(NSN)餘下50%股權。

諾基亞周一宣布,將以17億歐羅(12億歐羅為現金,其餘5億歐羅則以貸款形式支付)全面收購與西門子(Siemens)合營的公司NSN股權。計算NSN截至3月底持有的15億歐羅淨現金及今明兩年預計的重組現金開支,交易反映NSN的企業價值為25億歐羅。但此數字僅相當於該公司2012年銷售額的五分一,更只是扣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的兩倍多一點。

從策略角度出發,交易讓諾基亞進可攻、退可守。短期而言,正當諾基亞努力重振核心手機業務之際,NSN可對集團發揮某程度的穩定作用。須知道NSN能帶來現金流,根據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non-IFRS)計算,諾基亞2013年首季的1.8億歐羅經營利潤中,就有2億歐羅來自NSN。長線而言,假如諾基亞手機真能東山再起(機會很渺茫),NSN就可以上市等形式出售。反之,若諾基亞決定撤出手機業務,亦有其他生意可以倚傍。

出售股權對西門子又有何好處?這家德國集團亟需提升回報,同時令投資者相信集團有決心簡化旗下業務。NSN合作上亦一直不見得愉快,諾基亞更愛事事採取主導。

但合營雙方皆大歡喜,卻不代表對NSN本身有利。NSN被出售的揣測已炒作了數個月,交易算是為公司的去向提供了短期答案;管理層亦不會出現變動。但NSN身處的市場既困難又競爭激烈,顧客關係更非一朝一夕可以建立;諾基亞積弱不振,恐怕並非理想的母公司之選。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諾基亞並非NSN理想母公司之選 (彭博圖片)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745

回帖

290

積分

中級會員

積分
290
發表於 2013-7-3 21:03:02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vincen_k #1 的帖子

PE 係幾乎係無用既野。

如果 EARNINGS 跌一半,PE 即刻 DOUBLE。就咁睇 PE 有乜用。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745

回帖

290

積分

中級會員

積分
290
發表於 2013-7-3 21:03:57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vincen_k #2 的帖子

SIEMENS 一早轉型,升到嘭嘭聲,NOKIA 係咪要諗下第二次轉型。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7-3 21:33:51 | 顯示全部樓層
2013年7月3日

THE LEX COLUMN
藥業冤家化敵為友

大型藥廠與非專利藥製造商往往針鋒相對,互不相讓;雖然雙方都不肯承認,但彼此關係也許互惠互利。南非藥廠Aspen Pharmacare上周收購默克(Merck)位於荷蘭的生產設施,並就藥品品牌轉讓達成協議,正是好例子。多得這宗總值10億美元的交易,Aspen取得一座生產廠房及在當地製造的一系列產品,默克則可把非核心資產脫手。

以大部分準則而論,Aspen都是非洲最大藥品生產商,近期的收購意欲更異常旺盛。年初至今,公司已跟雀巢(Nestle)就進軍澳洲及非洲南部嬰兒營養食品市場達成交易協議,並正洽購葛蘭素史克(GSK,擁有Aspen二成股權)血栓症(thrombosis)藥物及法國的生產線,形式或與默克交易類似。

截至2012年6月的財年,Aspen收入約15億美元,主要來自南非及亞洲兩大市場;儘管與行業龍頭Teva及Mylan尚有一段距離,但卻足以躋身全球十大非專利藥製造商之列。默克交易將令Aspen每年收入進賬約6億美元,不僅有助十大排名大躍進,而且由於默克仍會繼續充當供應商,相關業務收入或會進一步攀升。

隨着大型藥廠在力抗非專利競爭的同時繼續保衛自家領土地盤之際,類似Aspen與默克達成的協議大有機會陸續有來。事實上,競爭環境目前更趨激烈:歐洲藥物管理局(EMA)上周首次認可兩款生物仿製藥(biosimilar),就為大型藥廠帶來又一打擊;該兩款藥與強生(Johnson & Johnson)及默克共同研發的複雜生物藥品藥效類似。

在此背景之下,擁有過多資產的行業(大型藥廠)與追求創新及原材料的行業(非專利藥商),實有建設性的互動空間。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大型藥廠可將非核心資產售予非專利藥商 (彭博圖片)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9-24 10: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