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972|回覆: 2

[其他] [John Mauldin 跳出思維定式] 長官意志 無助救市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6-9 20:27: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赫斯曼(John Hussman)博士上周發表的一篇投資札記,針對投資者深信聯儲局托市成效的僥幸心態,並以標普500指數的實際表現作為對照,反映出投資假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尤見警醒作用;該文能讓投資者停一停、想一想,以免在風高浪急的投資環境中自亂陣腳。

據赫斯曼觀察所得,本世紀兩次大跌市都正值聯儲局量寬措施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而政策所以完全失效,皆因當時股市颳起一股估值過高、超買嚴重、牛氣過度的歪風。股市自有其發展規律,即使央行插手干預,亦無法確保能收到預期效果。

赫斯曼對標普500指數表現的歷史分析,對投資者尤具警醒作用。自1940年以來,在利好貨幣政策狀況期間,標指曾暴挫55%之多。反而在貨幣狀況不利的情況下,標指最大跌幅也不過33%而已。換言之,推行利好貨幣政策時期與大跌市息息相關!

問題在於2001年至2002年以及2008年至2009年兩段大跌市期間,聯儲局的貨幣政策所以完全失效,皆因當時股市颳起一股估值過高、超買嚴重、牛氣過度的歪風,以致樂極生悲,經濟不景。投資泡沫當初逐漸形成,自然歸咎於貨幣政策的刺激,而有關政策亦無助於預防或遏止經濟衰退,以致衰退現象陸續浮現之時,股票市值已暴跌三成。


以下文章作者為股市分析師兼對沖基金Hussman Funds創辦人赫斯曼。

在「不要跟聯儲局對着幹」的心態影響下,一般投資者往往以為其寬鬆貨幣措施不但利於刺激股價,更有助股市升勢持續;不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01至2002年及2008至2009年兩次大跌市,竟然都適逢聯儲局義無反顧、大舉放寬銀根的時期!

在一般情況下,利好貨幣政策應可為振興股市創造條件,但投資者要慎防的,卻是無法逆料的特殊情況。

可供衡量貨幣狀況的指標甚多,其中包括政策利率(policy rate)、債市孳息率,以及貨幣基礎或其他總計形式的變數。鑑於相對於GDP的貨幣基礎規模與利率大有關係,上述各指標頗相重疊,以致彼此間無論界線如何明確,亦只能得出籠統結果。

貨幣利害互見

為便於討論,本文所謂「利好」貨幣狀況,可指聯邦基金利率、貼現率或三個月國庫票據孳息率比先前六個月低,或是聯邦基金利率或貼現率剛被調低。根據上述各項因素,可計算出歷史時期中,52%出現利好貨幣狀況,期間標普500指數年度化總回報平均為13.5%;但在貨幣狀況不利的情況下,年率化總回報率平均僅8.8%。

以上資料雖說有參考價值,卻未足以區別標普500指數平均回報低於國庫券的時期。從歷史角度而言,假使只參考這個指標,無論貨幣狀況寬緊,都應持有股票。為求提高獲利機會,則應在利好貨幣狀況時以槓桿形式「增磅」,而在貨幣狀況不利時則減低槓桿比例。不過,上述投資方式其實風險極高。出人意表的是,自1940年以來,在利好貨幣政策狀況期間,標普500指數曾暴挫55%之多。反而在貨幣狀況不利的情況下,指數最大跌幅也不過33%而已。換言之,利好貨幣政狀況與大跌市息息相關。

假如以上觀點看似荒謬兼不合情理,不妨參照一下本世紀兩次大跌市的數據。投資者似已淡忘在2001至2002年的一次大跌市出現的同時,聯儲局正持續大舉推行量寬措施【圖1】。2008至2009年的一次大跌市也不例外,即使寬鬆貨幣政策持續,亦無阻標普500指數大跌55%【圖2】。




從資產分配角度而言,即使順應趨勢的投資方法,在歷史上的獲利程度也比依靠貨幣政策的方法為高。舉例來說,自1940年以來,標普500指數在高於200天移動平均線時,年度化平均總回報率為14.2%;反而在低於200天線時,回報率卻僅4.5%。

回報差額所以不容忽視,因為指數在不利趨勢時期回報不在國庫券之上,即使期間不投資股票,也無損長遠表現——至少在未扣除交易成本、稅務開支、期貨交易費偏差前,確是如此。趨勢「利好」時期出現的標普500指數最大跌幅為26%,而趨勢不利時期的最大跌幅則高達53%。

股市高危徵候

歷史上每逢市場未見「估值過高、超買嚴重、牛氣過度」等徵候,正是順應趨勢的淨收益全盛期;相反,若市場出現此等徵候,標普500指數平均總回報就會大跌至低於國庫券孳息水平;至於同等徵候加上利好貨幣狀況,標普500指數回報亦將出現同一跌幅。

至於最壞打算,則在於市場在長期經歷上述徵候之後,繼而在經濟下滑時喪失趨勢支持。雖然目前仍未察覺到市場有此現象,但投資者亦須提高警覺,因為依我看來,上述徵候難免會在當前市場周期結束之後出現。

問題在於,2001至2002年與2008至2009年兩段大跌市期間,聯儲局的貨幣政策所以完全失效,皆因當時股市颳起一股估值過高、超買嚴重、牛氣過度的歪風,以致樂極生悲,經濟不景。在貨幣政策刺激下,投資泡沫當初逐漸形成,自然歸咎於貨幣政策的刺激,而有關政策亦無助於預防或遏止經濟衰退,以致衰退現象陸續浮現之時,股票市值已暴跌三成。

根據戰後數據而言,投資向以居安思危為上策,特別在貨幣狀況支持情況下,若股市見「估值過高、超買嚴重,而又亢奮過度」迹象,投資者就宜部署離場。一旦「估值過高、超買嚴重、牛氣過度」徵候浮現,一如當前形勢,就更應「走為上着」。

雖然一旦塵埃落定,而市況又有支持,股市或仍會有復蘇餘地,但撇開貨幣政策不談,投資者也應在股價估值偏高時期作好避險準備,而一旦估值過高的股市喪失趨勢支持,經濟弱勢已有迹可尋,就更應切實作好應對策略。

我無意貶低貨幣狀況的重要性,事實上,若順應趨勢情況理想,而又未見「估值過高、超買嚴重、牛氣過度」迹象,根據1940年以來歷史數據,利好貨幣狀況確有助於增強標普500指數總回報表現,並減低周期損失。利好貨幣狀況最有助於確認並佐證其他指標的利好迹象。我擔心的是,投資者以為單憑利好貨幣狀況,就足以抵銷所有財經風險;錯判形勢如此,實在危險。

聯儲局若能放寬具約束力的經濟規條,確能產生所需的經濟效果,但事實上卻無任何證據顯示,聯儲局具備任何傳導機制,足以動用閒置儲備而大幅改善經濟,因而一直只能推出暫時解困的措施而已。

鑑於股票須與債券爭奪市場,利率無疑亦至關重要。不過,投資者似乎往往忽略股票作為長線投資證券的作用;儘管有該局措施的支持者吹捧,但股票回報率與利率走勢絕非亦步亦趨。

破除量寬迷思

可惜,一般投資者似仍堅信寬鬆貨幣措施有助於抬高股價,歷史證據卻遠不足以證明這一點。頗堪玩味的是,單以歷史上不利股市的時期而論(即標普500指數低於200天線,或市場出現「估值過高、超買嚴重、牛氣過度」迹象時),此等時期有過半數適逢貨幣狀況利好時期。股票表現其後就會跑輸國庫券,中期損失尤其嚴重。

相反,在股市有趨勢支持,而又未見「估值過高、超買嚴重、牛氣過度」迹象的歷史時期,卻有近半數正處於貨幣狀況不利之際,期間標普500指數總回報平均表現相當強勁,回報率則僅僅略低於在類似情況下貨幣狀況利好時期(年度化回報率為15.6%與18.9%之比),期內最大跌幅則只見略為擴大。

由此可見,問題重點不在利好貨幣狀況,而在利好貨幣狀況並非萬應靈丹,反而大舉放寬貨幣時期,卻錄得歷史上最嚴重的大跌市。

寬鬆措施近年無疑有助於遏止風險溢價飆升,但卻令投資者無視投資風險,罔顧現實,誤以為寬鬆措施足以把一切財經隱憂一掃而空。過往也並無任何數據足以證明市場樂觀有理。

事實上,即使股市從2009年低潮復蘇,主因亦在於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所採措施,其中包括廢除按市價計值會計準則(mark-to-market accounting,有助技術上已資不抵債的銀行避免破產),以及轉由美國財政部為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貸美(Freddie Mac)提供擔保。堅信寬鬆措施是救市靈丹,實與迷信無異。投資者若不及早回頭,就難免後悔莫及。

正當徹底「估值過高、超買嚴重、牛氣過度」出現,而又尚未結束的半周期下股市最近迭創新高,投機者自然會繼續罔顧現實,追隨聯儲局措施以從中漁利。

後市成敗關鍵

近期公布的美國地區經濟數據出現兩極化現象,例如在芝加哥採購經理指數(PMI)激增的同時,鄰市密爾沃基(Milwaukee)PMI卻告劇跌。

整體而言,美國同期及領先經濟指標正漸趨惡化而非改善。芝加哥PMI表現強勁似乎只屬短暫現象【圖3】,雖然就業數據滯後現象眾所周知,因而往往只可供事後參照之用,但鑑於美國勞動參與率正處近三十年來的低谷,申領失業救濟的新增個案卻未見顯著增加,總算是當前經濟環境中的一大亮點。



目前投資界似乎普遍假設美國經濟及就業數據利好程度超乎預期,或將構成對股市的最大威脅,因為這只會令量寬措施的尾聲加快出現。事實卻正好相反,經濟數據表現惡化程度加劇,才是股市的最大威脅,因為這將進一步印證聯儲局前主席伏爾克(Paul Volcker)認為量寬優點「有限而遞減」,確實言之成理。投資者對經濟表現感到失望,往往會產生憧憬股市在量寬支撐下向好的自然反射。

歸根究底,經濟表現持續惡化,加上量寬局限更見明顯,才是延續熊市的捷徑。



■堅信寬鬆措施是股市靈丹,實與迷信無異! (法新社圖片)

1806

主題

11萬

回帖

104萬

積分

141正式版主

花無常開~月無常圓 ~珍惜目前 ...

積分
1046275

「影音Hi-Fi」勳章「性愛專家」勳章「電玩大使」勳章「賭神」勳章「玩具模型」勳章「廣告/設計」勳章「遊藝專家」勳章「棋藝大師」勳章「爆笑王」勳章「爬山遠足」勳章「動漫一族」勳章《健美之星》勳章「數碼達人」勳章「生活常識」勳章「各行各業」分區勳章「消閒興趣」分區勳章「魚樂無窮」勳章「車迷天地」勳章特嗜章收藏家勳章「觀星入門」勳章「AV達人」勳章「潮流時尚」勳章「資源分享」分區勳章「痴線佬」勳章「飲食健康」勳章「會員交流」分區勳章「資訊情報」分區勳章「自然大使」勳章「雙子座」勳章成家立室勳章四台股神勳章百萬富翁勳章千億富豪勳章精華帖王勳章萬千寵愛勳章傑出成就勳章141榮譽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超級元老勳章究極元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貼圖之星」勳章「戲劇之王」勳章「博學多才」勳章「體育精神」勳章「為食之神」勳章「能言善辯」勳章「型男嗜好」勳章「音樂大師」勳章「141玩家」勳章「攝影達人」勳章「創作大師」勳章「神州之星」勳章「玄機妙算」勳章版主勳章長時間服務勳章終身成就勳章勝利勳章熱爆勳章141紳士勳章群組紀念勳章論譠元老勳章十萬帖勳章

發表於 2013-6-12 17:51:30 | 顯示全部樓層
"How to raise the Interest rate smoothly in future" is a thorny task to FR~!
心悅誠服,不是咄咄逼人;而是你的胸襟,風度,包容,以及誠信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48

主題

5727

回帖

2萬

積分

星級會員

積分
29487

「寶島之星」勳章「友誼大使」勳章百萬富翁勳章萬千寵愛勳章超級元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

發表於 2013-6-12 20:51:01 | 顯示全部樓層
愈搞愈亂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9-24 14:0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