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338|回覆: 3

[國際要聞] 日本:“再生還是衰落”?

[複製鏈接]
簽到
1441

471

主題

387

回帖

11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10

「友誼大使」勳章

發表於 2013-5-1 05:57: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中評社北京4月29日電/二戰以後,日本在美國主導下,經過“第二次開國”的戰後改革,從戰爭的廢墟中迅速實現復興。尤其是在經歷長達十餘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後,到1968年一躍而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21世紀經濟報道刊登中國人民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黃大慧的文章稱,一時間,“日本為什麼成功”、“日本崛起的奧秘”等成為日本國內外爭相議論的話題。在這一過程中,日本國內還掀起了“現代化研究”的熱潮,並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以哈佛大學教授、時任美國駐日大使埃德溫.賴肖爾為首的一批學者,更是極力鼓吹現代化的“日本模式”。他們強調在傳統社會向工業化社會過渡中,日本是非西方國家現代化的典型。日本成為世界現代化的新寵,隨之“日本模式”一詞亦在世界各地流傳開來。

  日本模式”的衰落

  到20世紀80年代,眼見日本經濟大有超美之勢,人們對“日本模式”的肯定乃至推崇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在此背景下,那些越發傲慢的日本人非但不把東亞鄰國放在眼裡,也開始挑戰美國,石原慎太郎之流甚至發誓對美國說“不”。日本咄咄逼人的姿態,促使美國出現“日本威脅論”、“日本異質論”的聲音,從而開始“敲打”日本。

  文章稱,客觀而言,“日本模式”對東亞地區的現代化進程帶來了比較積極的影響。繼日本崛起之後,效法“日本模式”的韓國、新加坡,以及中國台灣和香港實現了所謂“亞洲四小龍”的經濟騰飛。

  1991年,正當日本謳歌“平成景氣”之際,泡沫經濟突然破滅,日本經濟陷入嚴重蕭條之中。此後,隨著日本經濟的持續衰退,甚至迷失了方向。於是,人們開始重新審視日本,“再生還是衰落”、“失去的10年”甚至“失去的20年”之類的議論鋪天蓋地。經過追根溯源,人們將“日本為什麼失敗”的原因,集中指向了日本曾引以為豪的“日本模式”。認為日本之所以長期萎靡不振,是因為“日本模式”在完成“追趕型現代化”的使命後,已經走到了它的盡頭。

  日本混亂迷失的原因

  文章表示,日本“久病不愈”,各路神仙紛紛為其把脈,並提供各種醫治的“藥方”。當然,這其中就更缺少不了策略大師大前研一的身影。事實上,早在日本年號變更的平成元年(1989年),大前研一就出版了《平成維新》一書。在那部書中,他力陳實施改革的必要性。此後,雖歷經二十餘載,日本卻依然沒有實現卓有成效的改革,還在延續不知何時休了的“失去的20年”。見此情景,大前研一又出版了這本《死生:日本的迷惘與絕望》。該書甫一問世,立刻“洛陽紙貴”。日本讀者贊歎,這是大前研一繼《平成維新》以來久違了的“真正的”國家戰略論。實際上,本書是大前研一此前發表的若干文章的集大成之作,但整體而言仍具有很強的邏輯性,且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在這本書與讀者見面之前,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了震驚世界的東日本大地震。伴隨大地震、大海嘯,還發生了嚴重的核電站洩漏事故。在突如其來的多重打擊之下,日本面臨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為嚴重的危機。然而,日本政府在大災大難面前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因而飽受日本上下的詬病和譴責。本書的敘述正是從東日本大地震的話題開始的。大前研一本來是核物理工程專家,因而特別針對日本政府在核事故中的不力應對措施,進行了頗具說服力而尖銳的批評。並進而指出:政府若愚昧,不僅勞民傷財,還會蒙羞受辱。國民的放縱造就愚昧的政府。只有喚醒危機意識,自我進行改變,才能復興日本。

  接下來,大前研一揭示了日本混亂迷失的原因所在:一,官僚的因循守舊。大前研一指出,機構的臃腫化、單一化,導致官僚無法總攬全局。而且,由於已經“過期”的法律依然有效,致使日本總是難以開展根本性的改革。二,政治家一心謀政局。大前研一嚴厲抨擊掌舵國家運營的官僚和政治家,並告誡不應一味指望官僚和政治家,若不然日本將走向衰落。三,日本國民“集體智商”的衰退。大前研一指出,在“日本全民評論家時代”,不會思考的人正在增加、出現“下流社會”問題,其元兇乃是日本現行教育制度中的弊端。

文章說,舊模式已陷入“制度性疲勞”本書還談到了長期困擾日本政府和制約經濟發展的國家債務危機問題。他形容如今日本的財政形勢就像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的前夕,進退維谷,舉步維艱。如果任憑嚴峻的國家債務危機繼續下去,日本無疑將陷入衰退。與國家債務問題相關,本書中還觸及日本社會面臨的“少子化”、“老齡化”和“單身化”等三大問題。大前研一認為,“少子老齡單身化”問題已經成為拖累日本社會發展的嚴重瓶頸。他說,“這些問題不會一下子給社會造成衝擊性的破壞,而會緩慢地、實實在在地給人們以虛脫感,剝奪社會的生機,削弱日本的國力。”在本書中,大前研一還對“2025年的日本”進行了展望。他預估屆時日本人口將進一步下降,“老齡化”現象將越發嚴重,日本經濟實力有可能跌落至世界第7位(歐盟、美國、中國、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亞、日本)。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這種局面,大前研一主張日本必須未雨綢繆、制定長期發展規劃和國家戰略。他不無遺憾地指出,倘若日本在20年前就腳踏實地地制定並實施著眼於未來的長期規劃和國家戰略,也許就能夠避免被稱為“失去的20年”的長期低迷。大前研一痛感日本的國家戰略缺乏危機感,日本的民族精神萎靡不振,因而急切地大聲疾呼實施革故鼎新的改革。

  大前研一特別強調,日本今後若致力於“從零開始”的改革,必須與過去的“日本模式”訣別。也就是必須做到與帶來260年穩定社會秩序的江戶時代的幕藩體制訣別,做到與明治時期以來領先於亞洲的現代化體制訣別,做到與從廢墟中完成奇跡般復興及實現經濟高速增長的戰後體制訣別。大前研一認為以上這些舊“日本模式”,已經陷入“制度性疲勞”,不再適應當今這個時代,並成為嚴重制約日本向前發展的桎梏。如果不能理性認識這個現實,並從中脫離出來,日本就無法制定新的成長戰略。

  文章最後表示,大前研一作品之魅力,並不限於對日本現實窘境的分析和批判,還在於提出許多切實可行的中肯建議。大前研一長期致力於推動日本的社會經濟、政治改革,早在1992年就創立了“平成維新之會”的市民團體,甚至還有過“從政受挫”的經歷,因而深知完成改革使命之艱難。正因為如此,他在本書中主張只有在積累了“小的勝利”、形成了“貌似可行的氛圍”之後,日本方可實施革故鼎新的大改革。

  在本書的最後部分,大前研一告誡日本人:“日本必須在精神上摒棄偏見,沒有居高臨下,沒有虛張聲勢,也沒有陰謀詭計。”“日本要真誠地向持續穩定發展的小國、中等國家學習,毫不吝嗇地向新興國家輸出資金、人才與技術,傳授經驗,進行適時且有始有終的開發援助,與所有國家建立平等互利的關係。”並強調指出,這是日本成為被世界尊重的偉大國家的必經之路。


小弟認為小倭是一個愛好逆向思維及性幻想的國家,你認為呢?
1) 一日未能獨立自主, 一日都沒有再生的條件
好比主人強勢的時候, 狗糧當然是質素好
主人回落, 自然CUT狗糧, 甚至有被劏掉來吃狗肉的風險


2) 幾十年前, 想消滅中國及為日本走出地緣困局的戰事最終失敗
現在憑什麼可以在2013年避過中, 韓等的壓迫而重生??
現在2013年, 不再是當年明治維新後, 甲午戰爭前的日本, 軍政界上上下下, 拿著馬漢本海權論
期望走出困局的心理環境了... ...

<font color="Red"><strong>道理上,任何選舉,目的是選賢能領導國家。所以選舉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手段 (選舉)方式可以不同,只要能達到選出賢能這目的就可以了。這點是清楚的。但,好不幸,現實上,賢能是長期培養,長期考查出來的,不是由平庸民眾依媒體
發表於 2013-5-1 19:49:49 | 顯示全部樓層
我看是很難再風光了,上述文章中所提的三點很重要,尤其是人口老化,單身化為最甚,以前日本企業常為員工包其一生的終身制度亦是拖死日本企業生命力的一條重要索命繩,臣服於美國卵翼下欲喧賓奪主亦成為被握殺生機的一個轉折點。
今日環觀亞洲各國已非二十多年前之土包子,日本想再在亞洲稱王稱霸已屬不再可能,可觀察過從幾任首相都已是千方百計,紐盡六壬欲想在沉淪之中拔腿,但奈何泥足已深陷,現屆首相將日元下壓以圖救日貨看來也是失敗收場。
其實有一條或許可行之路,就是鳩山所走親華疏美,可惜日本不會做,不能做也不敢去做,鳩山是畧為親中就被老美幹了下來。
查實中,日經濟上有許多互補的地方,日本一直没好好利用不止,還處處和中國對着幹,老美經濟一差,日本只有死路一條。
平淡是個人之福。平安是家庭之福。
平穩是國家之福。平靜是全球之福。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5-1 21:05:19 | 顯示全部樓層
我係分身 發表於 2013-5-1 05:57
中評社北京4月29日電/二戰以後,日本在美國主導下,經過“第二次開國”的戰後改革,從戰爭的廢墟中迅速實 ...

日本狗軍國主義再生, 經濟再次衰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783

主題

1萬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論譠元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百萬富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超級元老勳章萬千寵愛勳章

發表於 2013-5-1 21:46:26 | 顯示全部樓層
日本軍國主義,狗!
香港地乜野學棍政棍狀棍神棍都有!
和平有愛佔領中出!!犯民黃尸累死香港!!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8-27 06: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