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的國際金融大事,相信莫過於塞浦路斯的債務危機,由於早前提出的存款徵稅議案被塞浦路斯國會否決,歐盟的100億歐羅貸款發放已有疑問,塞浦路斯反對存款稅之餘,也提出成立團結基金來應對,但究竟塞浦路斯還否渡過難關,仍存在很多變數,而正由於這個原因,本文刊出之時文中的觀點或已因時局轉變,而變得不合時宜。
塞浦路斯是歐洲的一個蕞爾島國,面積只有9000多平方公里,香港的面積是1100多平方公里,而面積計算塞浦路斯是香港的八倍多一點,但該國人口只約100萬人,人均產值約2.9萬美元。
存款稅或只是虛招
以前塞浦路斯是一個農業為主的國家,近年旅遊業也變成一個重要支柱,而當塞浦路斯在2004四年加入歐羅區後,該國的銀行業發展也變得快速起來,塞浦路斯的信貸評級也受惠於歐羅區一分子的身份,這令該國的借貸成本下降,而外國存在塞浦路斯的存款也因而增加。
評論塞浦路斯金融危機的文章很多,不少都以存款稅的愚不可及來作立論,然而,一個國家即使細小,其主事官員也不可能如此無知,因為只要易身而處,政府要一刀切的向自己存在銀行的血汗錢徵稅,其後果不難想像,而由於議案還是要塞浦路斯國會通過,所以在提出存款稅建議時就應知成功機會不高。可是該國領導人還是冒着舉國大不韙的情況下將消息發放,塞浦路斯的困局嚴重性已不到該國有談判的餘地。從援助金額只為區區的100億歐羅來看,塞浦路斯的問題規模不大,可是該國連這個規模的難關也過不了,塞浦路斯的前途如何可思過半。
而正是這個問題對塞國來說是必須外援,所以先前的存款稅或是虛招,即明知存款稅不可行,但要國民接受加企業稅、將國有資產變賣或削減福利開支,這些若是在第一輪議案中提出,也不見得會受到國民支持,而在存款稅被否決後,這一次的團結基金推出的可能性就比較高,從陰謀論式的博奕觀來看,第二輪的提議才是主菜,第一輪的存款稅大有虛招的意味。
與冰島何其相似
而從國際金融的理論角度看,塞浦路斯和之前的冰島有其相似之處,雖然冰島並非歐羅區成員,但兩國的危機形成的原因也很類似。其中一個原因,是兩個原為以第一產業為主的經濟結構,冰島是捕魚業發達而塞浦路斯是農業,兩國也因其自然景觀而得以發展旅遊業,後來也是因資金流入和銀行業發達而令其產值上升,兩國在危機爆發前存放在當地的海外存款比例不低,這是兩國驚人相似的地方。
但以金融為主的經濟結構而沒有實體經濟配合,假如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的中介還好,可是無論冰島和塞浦路斯都不是國際金融中心,流入銀行業的存款除了令銀行信貸決定變得草率,也讓兩國的銀行對陷入濫借和經營不善的局面。
從這些相似點來看,冰島和塞浦路斯的危機完全可以避免,可是在資金流入的過程中,人民都在陶醉在資金的盛宴上,要實行不得民心的經濟剎車也是行不通。
從塞浦路斯的經驗來看,香港也要吸取教訓,因為香港的自由經濟本質,九七亞洲金融風暴已暴露了香港的金融開放的特質,就是不能絕緣於國際金融之外。在現時香港儲備看似豐厚,各方團體不時有各種各樣的訴求時,他國的經驗是何等珍貴的教材。
作者為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

■塞浦路斯危機,再次暴露了銀行濫借和經營不善對國家經濟造成無法挽回的困局。 (路透圖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