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2520|回覆: 75

[手提電腦] [轉載] New Razer Blade 遊戲筆電也能有時尚風格

   火...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2-1 00:33: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Z370 於 2013-2-1 01:19 編輯

希望各位兄弟看過後,如果覺得內容精彩的話,可以按讚好和評分,以支持鼓勵小弟,萬分感謝。

1.jpg

從第一代 Razer Blade 遊戲筆電推出後,徹底顛覆遊戲筆電設計風格,過去厚實硬派的機身設計,在 Blade 機身上完全不復存在,如果硬要找幾點相似點來說,或許就只有不便攜帶的機身重量,以及光看就會心頭一驚的高階筆電硬體規格。Razer 在前些日子發表全新的 New Razer Blade 遊戲筆電,在機身外型上延續了前代機種的設計,內建的硬體則是更換了 Intel 第三代四核心處理器、NVIDIA GeForce GTX660M 獨立顯卡與改採用 HDD 搭配 SSD 混合式硬碟儲存架構,但知道 Razer Blade 這款筆電的朋友,一定知道產品最大的特色就是將筆電原本該有的觸控板,更換成 Razer 獨家且頗具特色的 Switchblade User Interface,使用者除了可以針對各種不同使用模式進行切換,更可以在玩遊戲時設定專屬的熱鍵,不論 Switchblade 實用性如何,光是這特殊的設計就具備了話題性。

開箱與外觀

2.jpg
外箱上三頭蛇的標幟可一眼就看出是源自 Razer 設計的產品。

3.jpg
全新的 Razer Blade 也支援 Dolby Home Theater v4 音效技術。

4.jpg
外箱上也印有簡單的筆電規格,這邊也提供各位參考。

5.jpg
鏘鏘~~終於來到開箱的時後,雖然已經知道機身設計沒有太大的改變,但這還是第一次拿到完整盒裝,心情還是有點興奮!
 樓主| 發表於 2013-2-1 00:38:13 | 顯示全部樓層

6.jpg
內盒採用黑色搭配螢光綠,也很有 Rzaer 品牌的味道。

8.jpg
螢光綠配色在黑色中看起來特別顯眼。

9.jpg
包裝風格不得不說還是帶有點 Apple 的味道,一入眼簾的就是最新的 Razer Blade。

10.jpg
便於取出筆電的緞帶設計同為螢光綠的配色。

11.jpg
由於這次借到的產品為美國遠道而來的測試機,因此原本內盒左方的說明書等配件不知流落何處,只有專用變壓器還躺在裡頭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2-1 00:40:17 | 顯示全部樓層
12.jpg
專用的變壓器採用分離式纜線設計。

13.jpg
扁平的變壓器設計對於攜帶性的幫助算是不錯。

14.jpg
輸入電壓配置為 100-240V-1.5A,50/60Hz,輸出電壓則為 19V,總電壓為 120W。

15.jpg
New Razer Blade 採用霧面質感塗層,看起來有種簡約的設計感。

16.jpg
螢幕上蓋中央則有螢光綠與黑色共同組成的 Razer Logo。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2-1 00:42:03 | 顯示全部樓層

17.jpg
New Razer Blade 開機後,螢幕上蓋的 Logo 會發出綠色光源的呼吸燈。

18.jpg
擁有如引擎蓋設計的左右雙斜角設計,不然實在很容易誤會它是塗黑之後的 Apple MacBook...

19.jpg
前後端的均採用圓弧收邊角設計。

20.jpg
機身前端設計有易於開啟上蓋的凹槽裝置,但較淺的設計對男性使用者來說會比較難使用。

21.jpg
左側機身則有散熱孔、電源輸入端子、有線網路端子、HDMI 端子、3 組 USB 3.0 連接埠及耳機/麥克風複合式音源插孔。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2-1 00:45:31 | 顯示全部樓層

21.jpg
機身後端並沒有搭載任何的 I/O 端子。

22.jpg
右側機身則僅有散熱孔與防盜鎖孔。

23.jpg
筆電底部採用如同 Ultrabook 的一體式架構。

24.jpg

25.jpg
靠近機身尾端的左右兩側為內建喇叭孔。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2-1 00:48:35 | 顯示全部樓層
26.jpg
打開螢幕上蓋可以看到 17.3 吋的顯示螢幕,上有防眩光塗層能降低反光程度。

27.jpg
螢幕解析度則是目前 PC 筆電最高等級的 1920 X 1080,提供較佳的畫面呈現。

28.jpg
螢幕下方邊框上印有 Blade 產品型號字樣。

29.jpg
螢幕上方則配置 2.0MP 網路視訊鏡頭,左右兩側有雙陣列式麥克風。

30.jpg
機身內部配置上和一般筆電最大的差別,在於 New Razer Blade 並沒有觸控板的配置,而是改為全尺寸鍵盤右側的 Switchblade 裝置。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2-1 00:50:30 | 顯示全部樓層

31.jpg
鍵盤正上方印有 Razer Logo 為電源啟閉開關。

32.jpg
標準六列式全尺寸鍵盤為 Razer 設計之 Anti-Ghosting 鍵盤,在鍵擊高度設計上並沒有比一般遊戲筆電來得有手感,算是有點可惜的地方,也因這款筆電為美國版本,鍵盤上並未有注音等符號,但對於遊戲使用者來說這應該也是不太重要的設計。

33.jpg
搭配代表 Razer 的綠色背光鍵盤,則可以調整背光亮度。

34.jpg
右方的 Switchblade 和前代機種設計上並沒有太大的差別,觸控螢幕的上方有 10 個控制按鍵,下方則有機械式左右按鍵。

35.jpg
開機後的 Switchblade 個人覺得比較美觀,觸控螢幕還會微微透露出 Razer Logo,上方的按鍵則可以看到觸控板、數字按鍵、網際網路、影片播放、臉書、推特、Gmail 與時間等快捷按鍵,在一般筆電使用模式下會出現的標準按鍵配置,下方就來看看各功能的按鍵配置。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2-1 00:53:17 | 顯示全部樓層

36.jpg
含電池的機身重量實測後為 3.06Kg,算是頗具份量的一款筆電。

37.jpg
機身前端未含防滑橡膠墊的厚度為 22.38mm。

38.jpg
同樣在機身尾端的厚度則為 21.49mm,以遊戲筆電來說並不厚。

Switchblade 遊戲應用

39.jpg
Switchblade 裝置是這款筆電的主要特色之一,內建的 Razer Synapse 2.0 軟體可提供裝置相關個人化設定,與一般使用上的設定,軟體的主頁就是個人化選單,後面會有更多的介紹。

40.jpg
背光的強弱也可以自行設定,也可以選擇關閉背光。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2-1 00:56:17 | 顯示全部樓層

41.jpg
除了在 Switchblade 可以透過功能鍵直接開啟遊戲模式外,軟體內也有設定選項。

42.jpg
最後的設定選項則可以開啟 Switchblade 在電腦鎖定時自動進入鎖定狀態。

43.jpg
在一般使用模式下,利用三指在觸控板上往左滑動後,就可以開啟預設的遊戲熱鍵模式。

44.jpg
可以看到預設遊戲專用熱鍵組總共有七項,目前這個部份是無法自行增加,Razer 也表示未來將有更多的遊戲熱鍵模組持續開發,並將提供給玩家下載,這個部分算是有點可惜的地方,下方的介紹我則從上到下、由左而右為各位進行。

45.jpg
第一個熱鍵為 Game Timer Profiles 遊戲時間軸檔案,原廠有內建如 BF3(戰地風雲 3)等遊戲的劇情時間軸資料。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2-1 00:57:47 | 顯示全部樓層

46.jpg
第二個熱鍵則是螢幕截圖按鍵,另外還有 Windows 開始功能按鍵與功能表快捷鍵。

47.jpg
第三個熱鍵則是模組化的星際大戰:舊共和國 online 的遊戲常用技能按鍵,可惜也是不能自行修改。

48.jpg
接著一款預設的遊戲熱鍵模組,則是已經紅很久的 CS(Counter Strike 絕對武力)。

49.jpg
擁有多樣化職業的遊戲則是連我都沒聽過的 Team Fortress,如果有大大知道中文名字的話可以告知我嗎?這也是預設的遊戲熱鍵模組之一。

50.jpg
再來就是玩家都很熟悉的 BF3(戰地風雲 3),包含有攻擊兵、工程兵、支援兵與偵察兵,共四種功能角色的熱鍵模組。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2-1 00:59:34 | 顯示全部樓層
51.jpg
這邊也給各位看一下攻擊兵的預設遊戲功能熱鍵。

52.jpg
相信很多玩家一定都知道上古卷軸系列遊戲,而原廠提供預設的熱鍵模組則是針對上古卷軸 5-無界天際所設計,使用前要在有網路的情況下進行熱鍵模組的下載。

53.jpg
相信有許多朋友一定跟我一樣,有些自己想玩的遊戲都沒有內建的熱鍵模組可以使用,不過在官方提供模組下載前,使用者還是可以自行設定,在個人化設定選單中就可以進行,使用者可以自行設定模組的名稱,這邊我用的遊戲是需要很多快捷熱鍵的暗黑破壞神 3,首先要設定的是觸控板的靈敏度與圖示,圖示的部分可以自行選擇喜歡的圖示,設定上算是有彈性。

54.jpg
接著就是選擇熱鍵的技能與圖示,按下觸控板上的各數字按鍵後就可以進行設定。

55.jpg
不過這邊比較麻煩的是,如果要增加技能圖示的話就要自行上遊戲截圖,或是上網搜尋技能 ICON,然後進入 Picture Library 中新增,按下 + 號框框後就可以新增,一次只能新增一張圖也很費工,光是巫醫的技能 ICON 就花了我快 5 分鐘的時間(包含尋找),如果可以一次匯入多張圖會更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2-1 01:01:50 | 顯示全部樓層

56.jpg
尚未開啟遊戲時,只能憑著印象去進行設定,接著就可以開啟遊戲來對照看看,當發現技能位置錯誤時就要回去進行更換,像是 D3 的技能列僅有 6 項,我卻設定 8 項也是要進行更改,這邊提供給各位一個小技巧,開啟遊戲時可以使用視窗模式,這樣會比較好進行對照。

57.jpg
在熱鍵設定選單中,則有下拉式選單,用以將熱鍵進行還原或是設定對應到鍵盤或滑鼠的各部功能按鍵選項,拿 D3 來說好了,技能按鍵對應的是數字 1~4 與滑鼠的左右按鍵,針對這個部分就要選定相對應的功能按鍵才能順利使用,這點還請各位注意。

58.jpg
對應滑鼠操作按鍵也有很多選項可選,包含左右按鍵或是滾輪等都可以進行設定。

59.jpg
花了一點時間終於設定完成,至於要如何使用個人化的熱鍵模組,首先要在軟體中開啟已經命名好的熱鍵模組名稱,接著將 Switchblade 切換至一般使用模式,按下左上方的觸控板功能鍵後就可以使用。

60.jpg
因為自己玩的角色是巫醫就用巫醫的技能做為示範,下方觸控板的圖示是一朵菊花,希望這一路上都能打到橘色的神裝啊?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我也用實際錄影的方式,讓各位看看 Switchblade 實際操作的狀況,基本上只要設定得當,各功能熱鍵的操作上是比較沒有問題,不過因為 D3 的移動方式要靠滑鼠,如果使用觸控板進行操作就會比較綁手綁腳,很快就會進入無限復活的迴圈,所以還是用外接滑鼠進行操作會比較好一點,整體的操作上會在筆電右半部,對於觀賞螢幕來說也是比較彆扭的事情,基本上像是魔獸世界或是擁有許多技能的遊戲都很適合 Switchblade 裝置的使用。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2-1 01:04:5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Z370 於 2013-2-1 01:05 編輯

效能測試
最後還是不免俗的要帶各位來看看 New Razer Blade 的效能,整體來說搭載高階硬體的 Blade 在各項效能表現上並不算太差,比較可惜的地方是全新的 Blade 僅採用 HDD + SSD Cache 混合式硬碟架構,雖然能滿足儲存空間的需求,但卻犧牲效能部分的表現,個人還是比較喜歡前代純 SSD 固態硬碟架構,個人比較建議 Razer 可以提供自選硬體配置供使用者挑選,或許能增加一點產品的吸引力,下方就來看看各個測試數據。



71.jpg
CPU-Z CPU:Intel Core 17-3632QM 2.20GHz,四核心八線程架構。

72.jpg
CPU-Z 快取:L3 快取 6MB。

73.jpg
CPU-Z 主機板:Intel Ivy Bridge 晶片組,南橋 Intel HM77。

74.jpg
CPUmark 99 CPU 測試:486 分。

75.jpg
Nuclearus Multi Core CPU 測試:19433 分, ALU Speed(算術邏輯部件)為 6154 分、FPU Speed(浮點運算器速度) 9111 分、Multi Thread Speed(多線程速度) 26184 分。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2-1 01:06:32 | 顯示全部樓層

76.jpg
CPU-Z 記憶體:8GB DDR3 1600MHz,雙通道架構。

77.jpg
AIDA64 記憶體與快取速度測試。

78.jpg
CrystalDiskInfo:SSD Cache 64GB SATAIII 傳輸介面。

79.jpg
CrystalDiskInfo:HDD 500GB SATAIII 傳輸介面,硬碟轉速 7200RPM。

80.jpg
CrystalDiskMark:平均 409.0/102.1 MB/s(讀取/寫入)。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2-1 01:08:03 | 顯示全部樓層

81.jpg
ATTO Disk Benchmark:平均 297600/112788 MB/s(讀取/寫入)。

82.jpg
CPU-Z:Intel HD 4000 顯示晶片。

83.jpg
CPU-Z:NVIDIA GeForce GTX 660M,GDDR5 2GB 獨立記憶體。

84.jpg
CINEBENCH R10 測試:單 CPU 5440 分、多 CPU 19865 分,OpenGL 6563 分。

85.jpg
CINEBENCH R11.5 測試:CPU 5.56 PTS、OpenGL 40.30 FPS。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2-1 01:12:2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Z370 於 2013-2-1 01:16 編輯

90.jpg
Windows 8 體驗指數(電腦綜合效能測試):處理器 7.7 分、記憶體 7.7 分、圖形 6.9 分、遊戲圖形 6.9 分、主要硬碟 5.9 分。

91.jpg
Futuremark PCMARK 7(電腦綜合效能測試):4956 分。

92.jpg
CrystalMark 2004R3(電腦綜合效能測試):259534 分。

93.jpg
小惡魔測試區的環境溫度為 22.9 度左右。

94.jpg
使用 AIDA64 中的系統穩定度測試,將硬碟與 GPU 壓力測試開啟,待機時的 CPU 溫度約為 51~58 度左右,主要硬碟溫度則為 36 度。

95.jpg
右方散熱孔待機時的溫度則提升至 26.1 度左右。

96.jpg
測試約 39 分鐘之後,可以看到 CPU 溫度提升至 74~86 度,主要硬碟的溫度也提升至 41 度。

97.jpg
至於右方散熱孔的溫度則來到 49.8 度左右,最高不超過 49.9 度。

98.jpg
這邊也提供溫度與電力消耗的數據給各位參考。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2-1 01:14:4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Z370 於 2013-2-1 01:14 編輯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最後來看到的是開機速度的實際測試,從完全關機到開機至桌面能正常使用的時間約為 20 秒。

總結與心得
100.jpg
高質感遊戲筆電,但非電競筆電
雖說 Razer Blade 是由電競周邊廠商一手催生的筆電產品,但外型設計上卻沒有專業級電競筆電的厚重感,採用的則是如同 Apple MacBook 筆電的簡約時尚感,硬體配置上 Blade 比起一般筆電有著更高階的硬體配置,但比起專業級電競筆電,Blade 少了雙顯卡、高容量記憶體、Raid 架構硬碟等更高階硬體配置,效能可說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尷尬局面,加上售價在市場上似乎也討不到便宜,這或許是許多遊戲玩家卻步的因素之一。再者鍵盤設計上也缺少較佳的敲擊手感,比起電競筆電擁有許多為玩家設計的便利鍵盤設計,Blade 在這塊似乎也少了那麼一點電競筆電的味道。另外在 USB 連接埠均配置在機身左側,對於想要外接電競滑鼠的使用者來說,也多了那麼一點麻煩,因此就我個人的觀點來看,Razer Blade 僅算是擁有高階硬體配置,加上外型設計時尚的遊戲筆電產品。

Switchblade 酷炫設計,但實用性不高
看過前一代 Blade 的 Switchblade,第一眼的感覺應該跟絕大多數的朋友一樣,有一種相當酷炫的感覺,當然這是筆電產品前所未見的設計,等於是進化版的觸控板,但實際使用上卻沒有想像中來得實用。我先列出個人覺得比較實用的功能,首先當然就是原本機身上就沒有的觸控板功能,搭配數字按鍵使用更為便利,第二外接滑鼠時,可以使用獨立數字按鍵,錄影功能與實中功能則是對於玩遊戲時還算有用,其它如臉書、推特、Gmail 等功能選項,說實話在一般筆電或遊戲使用模式下,實用性確實不高,在一般筆電使用模式下,就可以用標準螢幕進行上述功能,而在遊戲模式下,並不太會有時間上臉書或是收信件。不過 Switchblade 也並非想像中那麼不堪,在玩不同 PC Games 時,使用者可以自行設定遊戲常用熱鍵,前提是遊戲移動操作不能使用外接滑鼠,否則就會有手忙腳亂的感覺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2-1 01:17:27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2-1 06:43:19 | 顯示全部樓層
黑斯廷斯 發表於 2013-2-1 06:30
一個字掂

多謝黑大佬讚賞。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338

主題

5萬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有囡直囡,有水吹水

積分
100

十萬帖勳章百萬富翁勳章千億富豪勳章精華帖王勳章萬千寵愛勳章141榮譽勳章論譠元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超級元老勳章究極元老勳章傑出成就勳章「友誼大使」勳章「貼圖之星」勳章「能言善辯」勳章「性愛專家」勳章「電腦大師」勳章「潮流時尚」勳章群組紀念勳章勝利勳章141紳士勳章

發表於 2013-2-1 22:37:37 | 顯示全部樓層
禾刀用緊黎個牌子既老鼠 , 刀唔錯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11-11 07:4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