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921|回覆: 24

Luxgen Brand介紹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1-31 18:04: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從臺灣向世界發聲 - Luxgen品牌的誕生與發展
01.jpg
時序邁入21世紀,發展數十年的臺灣汽車產業,其實已經成就了相當完整的市場結構,大大小小總計將近40個品牌,國產與進口各自創下一片海闊天空,然而這其中卻沒有真正的「國產」自主品牌;往昔所謂的國產,主要還是在國內代工組裝然後販售,而這一切終於在2009年初有了變化,由裕隆集團所成立、以Luxury與Genius兩個單字結合成Luxgen的品牌誕生,並在2009年1月6日正式發表,從而開啟了臺灣汽車工業嶄新篇章。
 樓主| 發表於 2013-1-31 18:05:01 | 顯示全部樓層
從無到有的夢想與歷史交織

臺灣在汽車工業發展上的著墨,已經擁有超過半世紀的時間之久,時至今日,無論部件生產、組裝、零配件研發等面向,都擁有相當程度的實力,但是卻一直沒有真正屬於臺灣的自主品牌出現;而作為臺灣汽車產業領導者之一的裕隆集團,雖然過去打造自主品牌的傳言時有耳聞,畢竟這是長久以來的一個夢想,也是一項缺憾,所以在2007年時,裕隆集團著手籌畫成立自主品牌的消息不脛而走,並在2008年10月9日、藉由瓜地馬拉總統訪臺參觀裕隆集團新店總部的契機,讓Luxgen這個品牌首度在媒體面前亮相,且於隔年的1月6日,正式發表了這個屬於臺灣的品牌。

01.jpg
由Luxury與Genius兩個單字結合而成,臺灣首個自主汽車品牌Luxgen,在2008年10月9日、藉由瓜地馬拉總統訪臺參觀裕隆集團新店總部的契機,首次於媒體前亮相 (上圖);隔年的1月6日,Luxgen這個屬於臺灣的品牌正式發表,並確立人事佈局、從左至右分別為Luxgen副董事長陳國榮,Luxgen董事長嚴凱泰,Luxgen總經理胡開昌。
雖然整車開發計畫早從2003年便開始如火如荼地在集團內秘密進行,但遲遲未揭示全貌的原因無他,因為事關品牌在全球市場的佈局,因此裕隆集團刻意低調行事,而在2008年第4季品牌正式亮相後,2009年、Luxgen隨即推出了品牌首部作品:Luxgen7 MPV,更藉由參與杜拜車展、開啟了加入國際舞台之契機,之後更成功將觸角伸向海峽對岸、東南亞、俄羅斯等地,成為了不同的臺灣之光,但一切的基礎,仍要從裕隆集團的歷史開始談起。

03.jpg
Luxgen品牌正式啟航後,旋即於2009年發表了首款作品Luxgen7 MPV,並且步調迅速的在2010年發表了Luxgen7 SUV,並陸續參與了杜拜車展、越南車展等,積極活躍於中國、俄羅斯、東南亞、中東等全球舞台,如上圖便是Luxgen於2009年底參加杜拜車展時,總經理胡開昌與FiA副主席Mohammed Ben Sulayem (圖中) 的合影。
裕隆集團發展的起源,其實並不是汽車產業,而是由人力密集的紡織業開始,集團創辦人嚴慶齡、吳舜文伉儷都是來自1930年代的上海,並於來到臺灣後在1951年9月成立了「台元紡織」;不過、擁有德國柏林高等工業學院工程師學位的嚴慶齡,很快地便在1953年9月、呼應當年政府「發動機救國」的工業發展方針,於臺北縣的新店大坪林地區成立了「裕隆機器製造股份有限公司」,並於1960年正式更名為如今大家所熟悉的「裕隆汽車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04.jpg
雖然裕隆集團的自主品牌Luxgen在2009年1月初才正式啟航,但這個臺灣汽車工業的品牌之夢,卻已經延續了數十年之久,因為作為Luxgen技術基石的裕隆集團,便是源於1950年代由嚴慶齡與吳舜文伉儷成立的裕隆機器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然而、汽車是需要龐大工業聯結的產業,裕隆開辦初期的時空環境下,臺灣工業基礎尚處於薄弱的學習皆段,人才缺乏且技術水準較低,甚至連提供合格部件的廠商也沒有;不過在這樣的環境下,裕隆汽車還是持續地開疆闢土,且初期營運相當艱苦,主要還是得依靠台元紡織的扶持才能繼續。

營運困境、無技術基礎,加上當年國內甚至沒有什麼汽車的需求,可是這些困境都未曾阻撓嚴慶齡的汽車夢,不但在1950年代陸續與美國威力斯公司、日本Nissan日產自動車株式會社簽約,開始在臺組裝生產大卡車、大客車,以及排氣量1.2升的房車 (青鳥),且裕隆還成為Nissan日產全球第一個海外授權生產汽車的公司。

05.jpg
裕隆機器製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53年,陸續開始生產吉普車、大型卡車等,是Nissan日產集團第一個海外授權生產汽車的公司,例如圖中的Datsun Bluebird,就是裕隆首次生產的車型,當時名為裕隆青鳥,代號YLN-701。
持續圓夢的追求

想打造汽車工業版圖,製造與生產的經驗基礎相當重要,受惠於政府政策上的要求及支持,裕隆的汽車零組件自製率在公司創立後逐年提升,從創業初期的20%,成長到1951年的60%;只是這畢竟是授權代工,受制於Nissan日產汽車之策略,六成的自製率一直停滯不前,所幸爾後政府基於保護國內汽車產業的立場,多方限制小客車進口,實質幫助了產業成長,才讓裕隆汽車在1980年的自製率達到七成的目標。

不過,再怎樣提高自製率,畢竟還是受制替國外原廠作嫁,要讓臺灣汽車工業發展,自主品牌還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於是乎在1986年10月25日,裕隆汽車耗時5年、自力設計生產的房車「飛羚101」正式上市。

06.jpg
時任裕隆汽車董事長的吳舜文,在1981年8月時以集團資本3分之1的新臺幣20億元,成立了裕隆工程中心,並在1986年10月25日,推出首款由國人自行設計生產的飛鈴101,不但是臺灣汽車工業的重要一頁,也是奠定日後自主品牌發展的重要基石。
為了打造飛羚101,時任裕隆汽車董事長的吳舜文,在1981年時大膽挪出超過資本額1/3的新臺幣20億元、成立「裕隆工程中心」,而裕隆集團首次自行設計生產的飛羚101,更是臺灣汽車工業發展史上非常重要的基石,產品週期從1986年上市到1988年停產為止,確實吸引了國內不少消費者青睞,1.6升與1.8升車款共計售出16,653輛。1989年裕隆還推出飛羚101的後繼車款:飛羚102,隨後在1992年推出精兵601轎車。

甚至裕隆在1992年時,所有生產的車輛都停用裕隆商標、改掛Nissan日產廠徽,但精兵車系卻是集團內,唯一還掛著裕隆廠徽的作品。只是受限於時空環境與工業實力之差異,裕隆集團充滿期望的夢想嘗試,最終仍不敵市場與大環境的競爭,精兵車系的生產在1995年黯然劃下句點,並未有後繼車款問世。

07.jpg
飛鈴101從1986年10月底問世,共計售出16,653輛之多,隨後更推出了飛鈴102以及尖兵系列,無奈大環境激烈競爭,精兵車系於1995年黯然畫下句點,但吳舜文的堅持與家族夢想,卻已有了相當成功的經驗累積。
裕隆工程中心在1998年升格為「裕隆亞洲技術中心YATC」,成為日產車輛研發的據點之一。

裕隆集團現任董事長嚴凱泰在1988年歸國,隔年即進入家族企業出任裕隆首席副總經理,時年24歲的他、不但接掌了裕隆集團實質最高領導權,也開始進行一連串的改革工作,其中不但包含兩岸合作計畫、在1995年中華汽車與福建汽車工業集團,在福州合資成立了東南汽車公司,並於1998年將裕隆工程中心升格為「裕隆亞洲技術中心YATC」,成為Nissan日產車輛研發的據點之一,2000年更成為法國Renault汽車的臺灣總代理,並於2005年7月與美國GM通用汽車成立合資的「裕隆通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08.jpg
裕隆工程中心在1998年升格為「裕隆亞洲技術中心YATC」,成為日產車輛研發的據點之一。


接掌兵符後的嚴凱泰,帶領裕隆集團走過1993~1996年的連年虧損,從而進行企業轉型、大刀闊斧的改革,終於在1996年時,與Nissan日產合作生產的Cefiro開始熱銷,才讓裕隆集團開始獲利成長,並最多曾經擁有近10個品牌的代理、組裝生產,然而這些卻都未能阻止集團及家族追求「國產自主品牌」的夢想。2003年、嚴凱泰親自開始整車開發計畫,並在2009年1月6日,讓臺灣真正的國產汽車品牌:Luxgen順利啟航。

09.jpg
1989年接掌兵符的嚴凱泰,帶領裕隆集團度過數年的低谷後,在1996年藉著與Nissan日產合作生產的Cefiro,成功帶領集團逆勢上揚,也讓裕隆集團開始成長壯大。
放眼世界舞台

Luxgen品牌名稱的由來,是結合了Luxury與Genius兩項特質,而中文則以智慧與敏捷融會成的「納智捷」為名;為了開拓Luxgen品牌永續經營的未來道路,嚴凱泰多方延攬車界精英,包括請來擁有豐富汽車業界資歷、曾任Mazda Taiwan、Jaguar Taiwan以及PAG 福特豪華車事業群中國區總裁的胡開昌,出任Luxgen品牌總經理一職,旗下經營團隊成員則包含了營銷副總曹中庸、行銷協理李昌益、銷售協理王偉明等,則都是與胡開昌曾一起打天下的團隊成員,並在最前端的研發設計部分,集結年輕、熱情的各界菁英,成立肩負產品研發重任的華創車電,並由擁有豐富經驗的劉一震及石志傑操盤,代表了嚴凱泰期許複製成功經驗、規劃品牌長遠發展的決心。

10.jpg
成立自主品牌Luxgen,嚴凱泰還找來曾任Mazda Taiwan、Jaguar Taiwan以及福特豪華車事業群(PAG )中國區總裁的胡開昌出任總經理一職,期望藉由他豐富完整的品牌經驗,帶領Luxgen進軍國際市場。
雖然是在2009年才正式成立的年輕品牌,但Luxgen企圖攀登世界頂級舞台的目標相當強烈,期許在品牌成立的前10年,以平均一年一輛車的進度,讓產品線更為豐富齊備,不但於2009年8月19日,推出首款作品:Luxgen7 MPV,2010年還推出Luxgen7 SUV來搶攻SUV市場、2012年7月底則發表了Luxgen5 Sedan。經營團隊成功的以MPV做為品牌首發來切入市場,緊接著以國人接受度更高的SUV來凝聚目光,隨後才跨入主要戰場的房車級距。

11.jpg
Luxgen在2009年8月推出品牌首款作品:Luxgen7 MPV (上圖),做為品牌成軍首發之作,兼負進軍市場的重任,並在2009年底推出以MPV為基礎,主打商務市場的Luxgen7 CEO (下圖)。
12.jpg
Luxgen的第2款作品,則是在2010年5月正式發表上市的Luxgen7 SUV。
13.jpg
Luxgen在2012年7月所發表的Luxgen5 Sedan,是品牌挑戰競爭最為激烈、車壇主流的中型房車代表。
年輕但擁有強烈決心及衝勁的Luxgen,雖然沒有歐美日主流品牌的悠遠歷史背景及經驗做後盾,但藉由長年的產學經驗,並整合融會臺灣IT產業之優勢,以智慧科技為號召,成功的強化年輕品牌之環節,在消費市場上依舊獲得了不錯的好評。

而Luxgen也以穩定且相當積極的步調邁出這座島嶼,陸續在2009年11月下旬於杜拜車展展出、2010年3月與阿曼王國締結盟約、2010年6月底參加越南車展,同年11月底在多明尼加首都聖多明哥 (Santo Domingo) 成立汽車生活館,更於12月參加多明尼加車展,且當年年底便開始正式外銷越南與多明尼加,更在2011年4月的上海車展,展出首款概念車:Neora,2012年底順利叩關俄羅斯市場,終於讓臺灣汽車自主品牌的夢想,不再只拘泥於臺灣市場,展現出更為寬廣、宏觀的全球視野。

14.jpg
Luxgen做為臺灣第一個汽車自主品牌,並沒有將眼光侷限在臺灣市場,而是積極向外推展,不僅陸續在2009年11月下旬於杜拜車展展出,也已成功外銷多國,展現放眼世界舞台的寬闊視野。
只是不可諱言的,Luxgen畢竟僅是成立於2009年初的稚嫩品牌,雖然有著近一甲子的產學經驗及臺灣強大IT產業之加持,但汽車畢竟是集工業之大成者,想要完美整合各系統與所有部件,並非是一項簡單的事情,Luxgen仍舊有許多成長空間值得期盼,也需要更多時間來驗證品牌實力。

一如嚴凱泰在2008年品牌成立發表會上的講稿中提到:「創建自主品牌是我雙親畢生的使命與期許,也是我對自己的承諾」。從1953年成立裕隆機器製造股份有限公司開啟的汽車夢,在邁入新世紀後才有了完整、成功的圓夢計畫,而這個肩負歷史的「L」廠徽,也確實才是個讓人讚揚、熱血的遠大任務。
15.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31 18:05:02 | 顯示全部樓層
走自己的路 - Luxgen獨特的品牌DNA
做為工業火車頭的汽車產業,在歷經百年成長累積後,已經是相當成熟的產品,而身為年輕品牌的Luxgen,想在已經相當成熟的產品、滿佈豐富經驗對手的局勢中,搶下一片天地,完成臺灣期盼許久的品牌之路,更需要在交通載具之外添加豐富的元素,才是攀上世界舞台之關鍵。

所以在Luxgen這個品牌成立之後,緊接著就是為其定調,因為這關乎著如何切入市場與產品競爭力;而裕隆集團在確定Luxgen這個品牌名稱的同時,其實便已指出了產品特質方針:以Luxury代表細膩服務,Genius則是創新科技,再加上融會臺灣在IT產業中的優勢,從而打造擁有人性化科技於一的智慧車輛,這也正是後起之秀得以搶攻市場的重要利基。

品牌臺灣的思維

正因為汽車是由以萬計之零件組合而成,繁複系統彼此串連作動,方能讓車輛順暢平穩的運作前行,因此汽車產業的興衰,往往與工業發展的高低有強烈正相關;Luxgen雖然2009年1月初才正式成立,但這個年輕品牌的背後,卻有著數十年的製造生產經驗累積,不過單只有生產製造經驗與技術,在全球列強環伺的世代中,想要開創市場絕不能再照本宣科或墨守既有道路,需將臺灣傲視全球的IT科技與汽車工業做結合,再把未來環境考量納入才行,所以裕隆集團正是以IT+AUTO與AUTO+ET的定位,來定義Luxgen這個自創品牌。

由Luxury以及Genius兩項方針,Luxgen延伸出魅力、洞悉、創意與細膩共4個核心價值,再從中延伸出「Think Ahead 預先設想、超越期待」的品牌DNA。Luxgen對這4項核心價值有著詳細解析:洞悉代表了細節細心 (Esquisite Detail),以人性化為出發,呈獻專注細微不馬虎的服務與設計,重視人因工學與五感體驗,將設計與車款的服務提升,以人性化服務作為理念,也為Luxgen科技的生活型態鋪陳。

01.jpg
無論是從設計手稿或後續的量產車上,其實都不難看到Luxgen品牌中的Luxury (細膩服務) 與Genius (創新科技),以及延伸而出的魅力、洞悉、創意與細膩共4個核心價值,與「Think Ahead 預先設想、超越期待」的品牌DNA。
細膩的忠實呈現就是品味質感 (Chic Esthetic),Luxgen講究嚴選材質、作工精緻,舒適的色彩、愉悅的空間、悅耳聲樂等在五感上的用心,期許創造經典的簡約線條;加之材質、作工、色彩、觸感的構築,打造出簡約經典的作品,一切由內而外、從有形到無形的細膩,這就是Luxgen第2個品牌核心價值。

至於超越感動 (Beyond Passion) 的魅力,以及創意所代表的科技創新 (Innovation),則是相當具體的設計、造車走向,所以設計師從創造線條開始,到前瞻智慧科技與汽車的結合,都在成品上展現了Luxgen的這兩個核心價值。

02.jpg
決定了品牌的核心價值與DNA後,由華創車電負責的造型設計團隊才著手設計圖稿,將這幾項設計元素融會於一,展現在全車周邊的各個細節中。
從洞悉、細膩、魅力以及創意這4項品牌核心價值,所延伸出的「預先設想、超越期待」品牌基因,在導入汽車設計之後,具體展現地即是透過各項科技配置與規劃的設計,越來越重視生活質感、樂趣與科技,並讓消費者得到應有的尊重與滿足。這個以人為出發的品牌方針,著實表現在Luxgen車款的獨特魅力上,不但讓汽車能夠給予駕駛人全面,也更輕鬆愉悅的互動,甚至連Luxgen斗大的「L」字樣的廠徽上,其實就隱含有中文字「人」的筆劃於其中。

03.jpg
全球列強環伺的世代中,想要開創市場的Luxgen,不但將臺灣傲視全球的IT科技與汽車工業做結合,並把未來環境考量納入,總結出IT+AUTO與AUTO+ET的定位,定義Luxgen這個自創品牌,也提升了旗下車款實用、便利與未來的產品價值。
在Luxgen眼中,智慧科技與汽車的結合,最佳詮釋就是擁有智慧的機器人,人與車輛之間的互動應當更為直接而順暢,所以在品牌首款作品:Luxgen7 MPV發表上市後,就是以機器人與人的戀愛故事,來隱喻Luxgen車款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也就是如今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的Think+系統、Eagle View+ 360度環景影像系統,以及提升行車安全優勢的LDWS+行車偏移偵測警示系統等,都是Luxgen將汽車與智慧科技的巧妙結合,也是品牌基因的具現化成果。

以互動體驗取道未來

然而Luxgen畢竟還是一個年輕品牌,縱使臺灣消費者對國產品牌多報以正向積極認可,但智慧科技的優勢與Luxgen車款特質,卻不容易為每個人所理解;為了讓消費者能更深入裡解智慧車輛之魅力所在,Luxgen在2009年9月9日,成立了臺灣首座以生活館為名的新車展示中心,不單只展售車輛,更以獨特的互動系統,讓更多消費者能實際瞭解Luxgen的品牌DNA。

04.jpg
為了讓消費者能深入了解Luxgen的產品魅力,Luxgen並沒有打造一般展示中心,而是在2009年9月9日、以擁有各種展示陳列,以及能親身體驗的互動科技系統,於臺北新店打造了首座Luxgen汽車生活館。
以「汽車生活館」命名,有別於一般汽車展示中心的Luxgen,成立想法就是直接將品牌4項核心價值透過細膩服務、親身體驗等區塊來具體展現,讓消費者自展示中心開始就與Luxgen有著密切互動,從迎賓區開始的科技互動系統,進而規劃出數位科技體驗區、3D體驗劇場、AR擴增實境等,期許消費者進門不只能賞車,且能透過經心安排的各項體驗,進而了解Luxgen車款智慧科技配備的優勢與幫助。

05.jpg
Luxgen汽車生活館目標就是讓消費者能與Luxgen直接互動,從迎賓區開始的科技互動系統,進而規劃出數位科技體驗區、3D體驗劇場、AR擴增實境等,提供消費者完整且詳盡的理解。
Luxgen在汽車生活館中所規劃的數位科技體驗區,備有消費者集銷售顧問可直接操作的觸控螢幕,除了能獲得品牌、產品、動態試駕、交車流程及商談輔助等資訊外,觸覺刺激也有助於強化科技的真實感受,同時還可讓消費者先行了解產品;此外,數位科技體驗區還另行規劃了模擬動態試駕介紹,能讓消費者親身上路試駕前,得以瞭解路線與產品特性之間的關連,實際行進試駕時也更能掌握產品特色。

06.jpg
Luxgen汽車生活館中的3D體驗劇場,是以實車搭配雙螢幕進行虛擬試駕,運用最新3D投影技術,搭配燈光、聲音、道具演出,在安全的環境中親身體驗科技優勢,包含模擬倒車時車尾視線死角,Eagle View+得以發揮其輔助功能;行進間切換方向時,車側死角也在Side View+的協助下,避免不必要的意外發生。
Luxgen將IT科技與汽車做最大程度的融會,除了讓汽車有了智慧科技的前衛優勢,有別於一般車款及一般展示中心,Luxgen汽車生活館中特別規劃了3D體驗劇場,以實車搭配雙螢幕進行虛擬試駕,同時還運用最新3D投影技術,搭配燈光、聲音、道具演出,在安全的環境中親身體驗科技優勢;而且Luxgen還導入AR (Augmented Reality) 擴增實境,以平板電腦對準實車進行拍攝,即會出現X光透視效果,讓消費者實境感受剛性結構、動力設計、與安全配備作動等。

07.jpg
藉由擴增實境技術輔助,消費者能夠更清楚的看到以X光透視效果展線之Luxgen車體結構,從而知曉剛性結構、動力設計、與安全配備作動等細節。
08.jpg
在Luxgen汽車生活館中,還特地陳列實體Think+ Touch系統的操作機臺,能讓消費者直接體驗Think+ Touch各項觸控與手機連線功能,且生活館內還擺設了多種車體結構、底盤結構。
其他還有內建實體Think+ Touch系統的操作機臺,能讓消費者直接體驗Think+ Touch各項觸控與手機連線功能,且生活館內還擺設了多種車體結構、底盤結構等實體,將「Think Ahead 預先設想、超越期待」的品牌基因,巨細靡遺且完整的展現在多元體驗行程之中,也拉近了消費者與Luxgen之間的距離。
09.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31 18:05:03 | 顯示全部樓層
Luxgen誕生的推手 - 華創車電石志傑副總專訪
裕隆集團成立臺灣第一個汽車自主品牌Luxgen,實現了國產汽車夢想的第一步,然而設計、製造及進入量產與販售的過程並非易事,而是相當複雜、龐大的計畫及工程;因為汽車是由眾多系統、零件構組而成,並非如同樂高積木拼拼湊湊即可完成,需要縝密計算、測試、裝配之後才能順利進入生產流程。

而Luxgen在確認市場定位後,緊接著當然是進入產品設計生產階段,截至2012年底為止,Luxgen現今已推出Luxgen7 MPV、Luxgen7 SUV及Luxgen5 Sedan共3款不同級距、不同市場的車型,而它們之所以能投入量產,都得歸功於品牌幕後推手:華創車電技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其中的靈魂關鍵人物,也就是這次接受我們專訪的造型設計部門石志傑副總。

立足累積數十載

裕隆集團所成立的臺灣第一個自主品牌:Luxgen,在2009年1月初正式發表,但肩負設計、工程與研發重任的華創車電技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通稱華創車電),其實在2005年就已經成立,這其中也代表了Luxgen的規劃設置,早在2007年之前就已經開始默默運作;而這間在2005年成立的公司,其實擁有相當深厚的經驗與技術累積,甚至可說與臺灣汽車工業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01.jpg
肩負裕隆集團設計、工程與研發重任的華創車電技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圖中即是位在苗栗三義的造型設計大樓。
華創車電的開始、源於1981年8月,前身其實可以說是當時裕隆汽車董事長吳舜文女士堅持投入集團資產3分之1,在桃園龜山鄉工業區成立裕隆工程中心,並在1986年時、歷時5年研發設計出第一款作品:飛羚101,替臺灣汽車產業打下了最重要的里程碑。

02.jpg
一直希望能成立真正屬於臺灣汽車品牌的嚴慶齡與吳舜文伉儷,在1950年代陸續成立了台元紡織與裕隆機器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而在了解到自主品牌之路的艱辛與技術本位需求後,吳舜文更在1981年成立了裕隆工程中心。
有了裕隆工程中心之後,裕隆集團才得以開始進行研發,也符合了提升國家工業競爭力的創辦目的,而裕隆工程中心也在當年便引進了當時的一流技術、購置生產與研發設備、培養技術人才,並在5年推出飛羚101,甚至許多當年飛羚101的研發團隊成員,如今也還是華創車電的研發團隊一員。

03.jpg
有著裕隆工程中心在技術上作為後盾,裕隆才得以在1986年時推出首款臺灣自行設計製作的飛羚101;飛羚101的經驗傳承,更是開創Luxgen的重要基礎。
而裕隆工程中心隨著1989年嚴凱泰接掌兵符、開始整頓與改革,在1998年時升格為「裕隆亞洲技術中心Yulon Asia Technical Center (YATC)」,成為Nissan日產汽車的車輛研發據點之一,2005時裕隆集團再成立華創車電,目標是作為跨產業研發技術整合平台,並掌握國內汽車產業已逐步成熟的機會,將新的國家整體產業競爭力推向世界。

04.jpg
裕隆工程中心在1998年升格為裕隆亞洲技術中心,成為日產汽車研發據點之一,2005年時裕隆集團還成立華創車電,目標作為跨產業研發技術整合平台。
10萬人的最大公約數

不過,成立自主品牌所肩負的任務範疇,相較原先較單純的製造生產與組裝,有相當大的差異,其差異也正是臺灣汽車產業昔日最缺乏的一塊:從發想開始到車輛量產上市,要從商品企劃開始,從消費者中長期趨勢分析,到中長期產品戰略、前期平台規劃、車型產品規劃到前瞻產品企劃,構成完整的商企流程,隨後才進入造型設計階段,這項流程則包含了前期研究階段 (Advanced Design phase)、提案模型階段 (Vehicle Design phase),以及生產模型階段 (Industrialization phase),是一件相當繁複的工程。

完成造型設計後,就需要由工程設計與開發之相關團對進行操作,涵蓋範圍包含車身工程、底盤系統、動力系統、車電系統等零部件與系統設計、開發;完成之後才能進入車輛試作、車輛測試階段。整個造車流程是相當繁瑣、複雜且龐大的工程,一部車從最初的企劃開始到正式推出上市,至少需要耗時40個月以上的時間方能完成。

但對成立僅數年的Luxgen而言,這是國內汽車產業最缺乏的經驗與Know-How,也是往昔臺灣顯少有機會接觸的核心價值,所以這次製作Luxgen徹底研究時,U-CAR特別拜訪了過去鮮少對外開放的華創車電,並專訪華創車電的靈魂人物之一:造型設計團隊石志傑副總,發掘一輛新車從無到有的艱辛過程。

05.jpg
現任華創車電造型設計中心副總經理的James Shyr,是Luxgen品牌造型設計的總舵手,也是臺灣少有的國際級汽車人才,經歷包含1991至1993年間,任職於Toyota Motor USA與Automobile Citroen、1993至2001年則出任裕隆日產Design Director,2001年起則是陸續擔任通用汽車總部全球設計決策委員、PATAC 泛亞汽車技術中心設計總監。
在汽車設計領域擁有傲人經歷、習慣我們稱他James Shyr的石副總,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話,就是他對所有的汽車都相當喜歡,因為他說、每一輛車都是由設計師們歷經許多努力後方能量產的作品,箇中辛勞他最能理解。

出生於日本、在美國長大的James Shyr,畢業於美國加州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與華創車電造型所經理秦無荒 (歷任GM、Mazda北美設計中心,作品包含了初代MX-5、RX-7、RX-8等),都是經歷完整且豐富的國際人才。James Shyr的經歷包含了曾任職Citroen在法國的汽車設計中心及北美Toyota豐田汽車,在2001年則擔任GM與上海汽車合資的PATAC泛亞汽車技術中心設計總監,是國際級的設計大師。

06.jpg
現職華創車電造型所經理的秦無荒 (圖左),與James Shyr同自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畢業,並在1986年進入Mazda北美設計中心擔任總設計師,早期則曾於Opel擔任設計師。
James Shyr表示:「雖然造型設計是整車研發最重要的開始,但造型設計並非設計師想到什麼就畫什麼,每個設計師都想要畫超級跑車,但實際運作卻並非如此;要知道,相較於超跑目標客層為金字塔頂端、少數的層峰人士,以消費大眾為主的一般量產車款,在設計上反而有諸多限制。超跑只要滿足數千人的喜好即可,但一般市售量產車卻要滿足10萬人的需求與喜好。」所以James Shyr說設計汽車有C.O.P.的原則,也就是妥協Compromise、優化Optimization及優先度Prioritization,要滿足多數人的用車需求與喜好、設計開發一輛市售車,其實需要不停的妥協與折衷,並不是一件只有浪漫的事。

07.jpg
汽車設計並非設計師天馬行空設計作品後就進入量產,如James Shyr便表示:超跑僅需要滿足數千人的喜好即可,但要設計如Luxgen這類以消費大眾為主的一般量產車,需要滿足數萬人的需求,得先從市場取樣開始,然後才開始設計、製作數位模型、油土模型等步驟,是相當精密且工程龐大的產業。
就像為了Luxgen,James Shyr所領軍的華創車電造型設計部門,便集結了來自各國與領域的好手,從創意設計、色彩材質、數位模型、油土、感性品質分析、設計策略、造型趨勢分析與設計管理等,總計超過150人,但這其實只是整個汽車開發44個部門之一,也就是說、研發一輛車所需的人力及物力相當可觀。

而且設備方面也相當齊全,需要如3D虛擬實境螢幕、ATOS非接觸式照相量測設備、國防設備精密等級的大型五軸CNC加工機、日製高精度量測平台與量測儀、WACOM高解析度觸控螢幕繪圖系統等,James Shyr還表示,像他們內部的大型5軸CNC加工機,便還需要簽訂協議、避免挪為國防設計使用,就連搬遷位址也要申請,是相當先進且精密的機器。

年輕但卻衝勁十足

當被問到設計Luxgen各車款時的發想與創意,James Shyr解答了眾人長久以來的疑問:「其實在創意設計師們開始著手設計,然後進行比稿前,我們的商品企劃相關部門已先進行市場調查,調查多數消費者心目中某一級距車款,究竟需要哪些元素參雜其中,在豐富的取樣及了解消費取向之後,才會決定目標研發車款所需之設計元素。隨後才是設計圖稿、數位模型、油土模型的順序。也就是說、當我們看到某輛車的上市發表,其實早在4年前就已經開始著手策劃了。」

James Shyr還愉快的表示:「一個品牌需要非常多樣的車款,才能擁有存續的實力,所以Luxgen已透過現今市場主流的模組化平臺,進而組合出多元化作品。也因此2013年對我來說已經是過去式,2015年則是現在進行式,2016年才是未來式。」顯見2013與2014年、Luxgen預計推出的作品,其實已經在華創車電的努力下大致完成。

08.jpg
一輛汽車從計畫開始進行到進入量產販售,至少需要40個月以上的時間,因此對James Shyr來說,2013即將發表的車款早已是過去式,預計要在2016年推出的Luxgen新車型,才是他正在規劃思考的未來式。
James Shyr還說到,臺灣其實除了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產業執世界牛耳外,在ET (Energy Technology) 領域上其實也有絕對之優勢,例如Tesla及美國GM通用的電動車,許多零部件就是在臺灣製造生產的;憶及當年在GM任職時,921大地震臺灣受創不小,美國總公司的全球採購副總裁旋即搭機飛往亞洲,打聽之下才知道許多零部件都是台積電生產的,只是這些都是為人作嫁,所以James Shyr表示:「坦白說,也是因為沒有平臺可以秀出臺灣的技術本位,因此在有了Luxgen與華創這樣的平台後,才有機會掛上臺灣品牌,展示臺灣在ET產業上的雄厚實力,就像電動車主要有三大控制模組,而臺灣就擁有製造其中兩項模組的實力。」

也因此,原先於美國GM通用與上海汽車合資的PATAC泛亞汽車技術中心、出任設計總監的James Shyr,原本應當會回美國GM集團總部出任,但他最後卻毅然決然地回到Luxgen,除了想要投入臺灣自有汽車品牌的舞台外,更是想開創全新視界的歷史篇章。

09.jpg
James Shyr在PATAC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時期,設計了多款作品,例如確定Buick家族特色的Riviera概念車 (圖上) ,以及下圖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君越 (Buick LaCrosse) 等,都是他此時期的代表作。
擁有悠遠歷史的品牌,往往在設計上有其經典傳承,也代表了一定程度的包袱及限制,所以當我們問及Luxgen的DNA究竟為何時,James Shyr這樣對我們解釋:「在GM這樣擁有百年歷史的品牌中,設計往往都是將既有的DNA元素重新詮釋,但Luxgen卻是一個年輕的品牌,等同於白紙,也代表有更多發展空間,加上品牌DNA與設計哲學是會隨時間累積而演化的,所以Luxgen也還持續在摸索成長,不過,主要的基調一定會包含智慧與敏捷這兩個特色,並在這個主要框架中持續嘗試。」

他緊接著自信地於專訪結尾時表示:「智慧科技配備是一個全球未來趨勢,代表著Luxgen正走在對的道路上,如今Luxgen確實還有許多進步空間,但Luxgen未來還會推出更多元化的作品,同時也逐步發展出屬於Luxgen的視覺簽名,開創臺灣汽車自主品牌的歷史。」

10.jpg
James Shyr表示:Luxgen還是一個稚嫩的品牌,也代表了有更多發展空間,加上品牌DNA與設計哲學是會隨時間累積而演化的,未來Luxgen勢必會持續嘗試並成長茁,所以當Luxgen推出更多作品後,相信全球都會注意到我們的實力與魅力所在。
在參訪了Luxgen品牌研發核心的華創車電,並專訪主掌設計的James Shyr後,才深刻體會到他在訪談開頭所表示的:「對所有的汽車都相當喜歡」的意思,因為那句話的背後,其實代表了所有參與人員的心血結晶,且更重要的是,讓我們了解自主品牌之路其實是非常艱辛的,需要一群堅持理想、抱持熱情的人,以及主事者決心與毅力的支持,這個長達數十年的夢想才能得以實現,讓臺灣車壇擁有屬於自己的驕傲。
11.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31 18:05:04 | 顯示全部樓層
動感美學演繹 - Luxgen的外觀設計概念
一輛車從開始設計到導入量產上市,至少需耗時40個月以上的時間,而上市之後的產品販售週期,則約莫在5年左右,也就是說車輛設計得面臨10年左右的考驗。Luxgen截至2012年底為止,總計共推出了3款作品,依序是Luxgen7 MPV、Luxgen7 SUV以及Luxgen5 Sedan;3款不同級距的作品,3種截然不同風貌的車型,但卻都掌握到了緊緻、動感的市場主流趨勢,徹底發揮出車廂極大、外觀緊緻化的設計潮流,將納智捷品牌名稱的智慧與敏捷特色完整展現。

智慧與敏捷的品牌基石

近年來汽車設計主流,除了尺碼持續向上拉抬、滿足消費者用車時的便利與舒適性外,車室空間也朝向極大化的趨勢發展,同時外觀身形還要透過設計美學來保持勻稱體態,而這樣的設計,在2009年品牌發表前便已開始著手規劃新車的Luxgen設計團隊筆中,就看得到。

01.jpg
設計團隊在打造品牌首款作品Luxgen7 MPV時,總共設計了MPV1與MPV2兩世代,原因在於MPV1未能符合5年後上市時的市場潮流,同時也未能將家族特徵明顯展現,因而設計團隊重新審視、規劃,才設計出了MPV2。
在2009年時、Luxgen基於市場切入點考量而推出Luxgen7 MPV為品牌首發作品,2010年則是推出了Luxgen7 SUV,兩種車型皆屬於大型車款,但透過線條肌理修飾與設計團隊的巧思,卻讓這兩輛MPV與SUV均維持了品牌應有的智慧與敏捷特色,長達2,910mm的軸距,替它們帶來了寬敞車室空間,超過4.8公尺的車長卻不顯笨拙;而2012年發表的Luxgen5 Sedan,設計則以更為流暢的一筆線條,以中型之上的車格創造出媲美大型房車之車室內空間,滿足消費者的用車喜好。

而且Luxgen在運用簡約線條描繪車款應有身段之餘,同時還將Luxury與Genius兩項品牌特色在內、外設計上一體表現,設計團隊並將動感跑格加諸其中,成為Luxgen旗下3款作品的共同基調;Luxgen7 MPV為品牌第一部問世的作品,也是這個年輕品牌的初試啼聲,肩負著展現Luxgen品牌特色的重大任務,由石志傑所領軍的設計團隊格外謹慎且再三討論,從設計初稿到最後定裝,其實總計打造了MPV1與MPV2兩個世代,也讓Luxgen7 MPV的問世充滿了戲劇化。

02.jpg
Luxgen7 MPV車身線條一捨MPV多數較笨重的設計,設計團隊將Coupe動感身型的元素融入其中,車尾頂部線條向下斜削,打造出收束的靈巧視覺感受;此外,車頭水箱護罩與從「L」字廠徽向兩側延伸的智慧飛翼設計,讓Luxgen7 MPV擁有相當搶眼的高辨識度。
之所以會出現MPV1與MPV2,原因就在於Luxgen7 MPV上市的4~5年前,設計團隊就已經開始著手外觀設計,成品符合當時潮流與審美觀,但設計團隊旋即意識到時代潮流會不斷演化更迭,等到進入量產時可能無法滿足當下潮流美學;此外,MPV1外觀沒有明顯之家族特徵,對於追求永續經營的Luxgen而言並不合宜,於是乎設計師決定重新演繹,再次思考如何將「經典」、「品牌特徵」融會在設計線條之中。

03.jpg
透過車頂線條向下延伸,車側兩道摺線則往上伸展,讓Luxgen7 MPV身型更顯靈活、緊緻,自此也底定了Luxgen外觀設計中,智慧飛翼與身型動感的線條走勢兩大特徵元素。
另外,為了打破MPV給人較為笨重的刻板印象,設計團隊特別將運動感融入其中,同時也更符合Luxgen應有的智慧與敏捷,所以經過無數次的提案討論與修改,設計團隊大致底定了Luxgen智慧飛翼造型、飛躍式車身線條的獨有風格。以車頂線、腰線以及從側裙延伸出的線條,透過這3道線條的著墨,車頂與車窗線條朝車尾向下延伸,而側裙延伸的線條,以及腰線則是向上伸展,讓車側及車尾展現出輕盈的現代感,營造迅速有力的氛圍。於是仔細觀察三款車型的車頂線條即會發現,Luxgen將Coupe雙門轎跑的車頂線條為引,運用在品牌下所有作品,就連體型較大的MPV也融會其中,有助於釋放出動感、敏捷身型。

放眼世界的宏觀格局

從Luxgen7 SUV的定裝設計中,Luxgen確認了飛躍式車身線條,讓家族成員擁有寬敞大器設定,並兼具動感敏捷身段後;智慧飛翼造型不僅給予車款大器、細膩的修飾,更隱含了Luxgen目標在汽車領域中展翅高飛的喻意。舉凡水箱護罩、尾燈、中控台、方向盤快撥鍵等均以「智慧飛翼」為造型,而這個造型特色,也大量融入隨後發表的Luxgen7 SUV及Lexgen5 Sedan上,最明顯的當屬它們的車頭造型,都大膽的將水箱護罩與前氣壩開口面積比例對調,讓飛翼式水箱護罩精緻細長,而飛瀑式霧銀氣壩則有著大面積開口,展現外觀設計上的比例特色外,同步增強了水箱散熱效率。

04.jpg
積極發表作品以求戰力完整的Luxgen,在2010年時推出了Luxgen7 SUV,從設計圖稿能清楚看到車頭的智慧飛翼設計,以及將Coupe線條融入的車頂弧線。
成功推出首款作品Luxgen7 MPV之後,Luxgen旋即快速於隔年推出Luxgen7 SUV、
相隔兩年後再發表Luxgen5 Sedan,展現了年輕品牌應有的積極與渴求;而Luxgen7 MPV成功推出,同時也底定了智慧飛翼與飛躍式車身線條的外觀設計元素,因此設計Luxgen7 SUV時同樣也將此兩特色融入品牌設計中,並更進一步將歐系元素導入。

事實上,設計團隊在構思Luxgen7 SUV的造型時,就確認要將歐風設計視為標竿,並結合國際知名設計工作室Italdesign Giugiaro (喬治亞羅設計工作室) 的豐富經驗,徹底將歐系之風尚品味融入設計之中。

05.jpg
Luxgen7 SUV前擋風玻璃設計較Luxgen7 MPV更為傾斜並後移了8公分之多,讓車體上緣的線條更為流暢,大器的水箱護罩與智慧飛翼,展現了完整品牌特徵的傳承。MPV與SUV兩款作品,也忠實的達成車廂極大、外觀緊緻化的當代潮流。
也因此Luxgen7 SUV車頭水箱護罩同樣設計了智慧飛翼的鼻翼飾條,並以此為中心延伸,向前檔方向發展出兩道延伸線條,向下則是藉由盾型水箱護罩收束視線,兩側厚實的垂直電鍍飾條搭配細緻橫柵、配合左右水滴式雙砲筒頭燈組,則兼顧了品牌既有設計元素,也帶來視覺上的差異特色。

至於Luxgen7 SUV的車頂線條,同樣導入了流暢的運動感設計,前擋風玻璃設計較Luxgen7 MPV更為傾斜並後移了8公分之多,結合自引擎蓋、前擋風玻璃、車頂線條一氣呵成的滑順曲線,讓SUV輪廓同樣不顯刻板笨重,並更趨跑車化、身型緊緻且不失空間優勢。

智慧飛翼與駐筆回鋒

放眼世界格局的Luxgen,清楚了解汽車發源地歐洲的設計優勢,但作為臺灣自主品牌,更需要將在地文化思維詮釋其中,作為Luxgen進軍主流中型房車市場的重要戰略作品,Luxgen5 Sedan的設計更趨細膩與深層。除了Luxgen既有的智慧飛翼與運動化兩大設計元素,Luxgen5 Sedan設計團隊還將效能、中國文化裡的「回鉤」意象加入設計範疇,以駐筆回鋒設計元素讓動感跑格更趨強烈,同步也完整落實了Luxgen魅力、洞悉、創意、細膩這4大品牌DNA的美學元素。

06.jpg
Luxgen在2011年上海車展中,推出了品牌首款概念作品Neora,是以智慧為核心、綠能為理念所創造的全新智慧電動概念車;雖然是概念車,但Neora卻具備了可實際駕駛的準量產規格,同時更是Luxgen5 Sedan的雛形。Neora還有一項更具指標性的意義,代表著Luxgen設計元素邁入了更趨成熟的階段,也更加確立了動感、智慧、敏捷的品牌價值。
正因為該級距的競爭激烈,Luxgen在開發初期就循例邀請國際知名汽車設計工作室找來提交設計案與比稿,其中還包含有義大利知名Bertone設計工作室,最後則是由Luxgen設計團隊雀屏中選。Luxgen5 Sedan將品牌主要識別智慧飛翼融入在引擎蓋延伸線條上,而家族特色的「宏口」盾型水箱護罩,則是在上緣處讓「L」字廠徽兩側再次延展,並搭配燻黑處理來彰顯運動感與家族特徵。

07.jpg
設計團隊以一筆順暢弧線,勾勒出Luxgen5 Sedan的身形,用意就在於減少轉折、讓這部中型房車擁有動感、敏捷的低伏態勢。
08.jpg
此外,線條中更首次導入「駐筆回鋒」設計概念,透過在轉折處將藏鋒、露鋒、運轉、提頓等強化痕跡,再次催鼓Luxgen5 Sedan的動感本色。
至於首次出現在Luxgen品牌內的「駐筆回鋒」設計概念,則源自Luxgen起首字母的「L」,透過在轉折處將藏鋒、露鋒、運轉、提頓等的強化痕跡,設計團隊將回鉤的筆觸線條融入流暢車身線條中,讓Luxgen5 Sedan增添了蓄勢待發的力量感。

此外,一氣呵成的細膩線條處理,更讓Luxgen5 Sedan全車各部位的線條順暢融合,例如A柱和引擎蓋完美地連接在一起、LED駐車燈尾端連結至車身肩線、線條處理上流暢簡潔,並在側面輪廓車尾導入Coupe神韻,將運動化元素以完美弧度呈獻,再首次融入名為效能表面 (Performance Surfacing) 的性能導向曲面設計,透過車身沒有明顯摺痕的一體式線條設計,讓Luxgen5 Sedan達到功能性與視覺性兩種需求,也間接完成車廂級大化、車身極小化的目標,成功延續著自Luxgen7 MPV誕生以來一貫的動感優雅。
09.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31 18:05:05 | 顯示全部樓層
人因工學大成 - Luxgen內裝設計概念與智慧科技
承接品牌之Luxury的細膩服務,以及Genius的創新科技,Luxgen除了融入運動感與品牌專屬元素在外觀設計中,也徹底抓緊了車廂極大化、外觀緊緻化的設計潮流,且搭配著「以前衛人性科技、創造豪華舒適駕乘感受」的核心理念,所以無論是最多可乘坐7人的Luxgen7 MPV與Luxgen7 SUV、或是中型房車尺碼的Luxgen5 Sedan,Luxgen都替它們打造了寬敞舒適的車室空間,以及高質感的鋪陳;而品牌最重要的智慧與創新科技元素,則是透過中控台上配置的多項科技系統,展現人因工程與尖端車用科技的大成。

智慧飛翼與飛機座艙總和車室

Luxgen的外觀設計元素,最重要的就是智慧飛翼與動感的線條,而在動感緊緻的外觀下,Luxgen工程團隊不但將品牌DNA的智慧與敏捷展現其中,且透過車廂極大化的設計,讓Luxgen7 MPV、Luxgen7 SUV及Luxgen5 Sedan無論駕乘皆擁有優異的空間。

01.jpg
智慧飛翼的品牌設計特徵除了展現在外觀造型中,設計團隊也選擇在儀表板下緣打造智慧飛翼式的中控台,隱喻著「載著Luxgen的夢想展翅高飛」之意含。
Luxgen的內裝設計概念,遵循著外觀設計的軸線,並作為品牌既定的特色原則,除了包含飛機座艙的設計原則外,並大量導入人因工學與IT智慧科技,務求在駕乘時的舒適性、便利性都能發揮豪華、智慧與敏捷的產品優勢。

02.jpg
為降低遭竊的機率,Luxgen7 SUV還擁有智慧防盜座椅,車主僅需停好車後拔下鑰匙,在電門處於關閉狀態後按住儀錶板旁的開關3秒,隨後1分鐘內再按下遙控器的關閉訊號,系統就會自動將駕駛座椅往前推,椅背角度垂直向前15度,讓成人無法正常進出,發揮防盜功能;不過防盜座椅會與方向盤間留下20公分,避免夾傷小孩。
中控台設計方面,在車頭處以「L」字廠徽向左右兩側延伸,形成高辨識度的智慧飛翼設計,便完整運用於其中,例如在品牌首款作品:Luxgen7 MPV上,設計團隊就選擇了在儀表板下緣打造智慧飛翼式的中控台,隱喻著「載著Luxgen的夢想展翅高飛」之意含,而中控台兩側的霧面木紋飾板,則成功突顯Luxgen7 MPV內裝的豪華質感,並將「Luxury」的理念發揮到極致。

03.jpg
Luxgen車室空間的設計,除了將飛機座艙的概念融入其中,更大量導入人因工學與IT智慧科技,展現兼具舒適性與便利性的產品優勢。
04.jpg
以商務客層為主要目標的Luxgen7 CEO,後座空間僅搭載兩張獨立總裁級電動Ottoman豪華座椅,具備氣壓式按摩功能與8向電動調整,後座乘員還擁有獨立DVD播放系統、專屬禮賓冷/熱兩用冰箱、獨立專屬閱讀燈、恆溫空調等,打造極盡豪奢的頂級空間。
此外,為了突顯Luxgen前瞻科技的品牌形象,同時提升操作與辨識的便利性,設計團隊將飛機座艙的概念融入了Luxgen的車室陳設,這也是近年國際車壇中許多跑格本位品牌的設計趨勢;例如Luxgen7 MPV部分車室的設計概念,就是來自於灣流型噴射客機的駕駛艙造型,尤其在整個內裝靈魂所在的中控台部分,設計師即採用了航太儀控罩設計,讓「群組串連」概念將「儀表區」、「旅程電腦功能顯示區」、「Think+」3大區塊從左至右串連一氣,形成一個詳盡、完備的資訊區塊。而這項設計也透露出Luxgen科技感、飛翼的意念底定,也成為旗下車款整體設計的最大軸線。

05.jpg
在Luxgen5 Sedan的車室內,飛機駕駛艙的氛圍更加明顯,尤其LED全數位式設計的儀表,以及與Continental合作開發的HUD抬頭顯示器,都讓駕駛人有置身飛機駕駛座艙的感受。
飛機駕駛座艙與智慧飛翼的概念,同樣也出現在數位儀表板、智慧型多功能方向盤上,並延續至高反差儀表板,透過自發光、低反光的設計,讓駕駛人能夠輕鬆讀取所需行車資訊;此外,Luxgen還與Continental合作、歷經2年半時間,開發出HUD抬頭顯示器 (Head Up Display),共分成三個層次,將行車資訊依據重要性從上到下區隔開來。甚至Luxgen5 Sedan更捨棄傳統的指針式設計,改採更具未來感的LED全數位式設計,設計師透過將水溫、油量與引擎轉速顯示分為上下兩層顯示,創造出視覺上的立體感與景深。

車用整合資訊平台,Think+的智慧科技

另外,雖然Luxgen並沒有多長的造車經驗,卻聰明地選擇將臺灣在地優勢與造車工藝結合,以臺灣執世界牛耳的IT科技 (Information Technology) 與ET科技 (Energy Technology) 兩項特長來加持產品,賦予Luxgen最大的競爭力及領先群豪的契機;其中IT科技的具體表現,就是Luxgen最自豪的車用整合資訊平台:Think+系統。

Think+系統是由打造臺灣智慧型手機品牌HTC的宏達電負責設計與生產,為了全力開發Think+這套車用資訊整合平台,宏達電在Luxgen打造Luxgen7 SUV時,還特別派遣一組研發團隊全力完成這套系統。

這套搭配在Luxgen7 MPV以及Luxgen7 SUV上的Think+,是相當全面的車用整合資訊平台,除了擁有豐富的影音娛樂及行車導航系統,更結合了與車輛各種重要溝通介面的CAN BUS (區域網路) 系統,能隨時得知各種重要安全資訊。Think+所使用的CAN BUS,則是由專精車用通訊系統、無線通訊系統的國際大廠Mecel協助開發完成,使用Win CE Automotive作業系統,CPU運算速度為400MHz,搭配256MB的動態隨取記憶體及1GB之內建快閃記憶體,還設有語音學習聲控系統,而且高階車型還內建3G SIM卡,可透過系統撥打電話、或是與iMove專屬網站連結。

06.jpg
搭配在Luxgen7 MPV與Luxgen7 SUV上的Think+,是Luxgen將IT智慧科技完整整合的最佳表現;中控台的排列除了展現出科技感外,10.2吋螢幕下緣也隱藏有智慧飛翼的設計,隨後則是整合式HMI的飛梭旋鈕排列,展現整合科技的內裝設計主軸。
透過智慧型手機操作呈現的思維,Luxgen將Think+呈現在中控台中央的10.2吋螢幕內,所以消費者能操作整合式HMI (Human Machine Interface) 的飛梭旋鈕,快速操作及選取Think+的各功能項目。
07.jpg
Think+共有影音娛樂、電話通訊、衛星導航、行車安全、車主專屬以及系統設定共6大功能,且依車型共推出Think+、Think+高端型與Think+ 3.5G科技型3種,其中Think+功能僅支援廣播、DVD、外接影音與定期保養的通知,而衛星導航附加功能從Think+高端型上開始出現,行車安全的電話功能,則僅限於頂級之Think+ 3.5G科技型的功能列內。


Think+共有影音娛樂、電話通訊、衛星導航、行車安全、車主專屬以及系統設定共6大功能,且依車型共有Think+、Think+高端型與Think+ 3.5G科技型3種選擇,能整合智慧科技功能的豐富資訊,提供駕駛人便利的使用體驗。
其中最重要、也是Luxgen得以傲視車壇的功能,當屬行車安全中的多項輔助配備,透過整合於全車所配置的23顆ECU與8顆鏡頭,便能提供Eagle View+ 360度環景影像系統、Side View+車側安全影像輔助系統、Night Vision+高感光夜視輔助系統與LDWS+行車偏移偵測警示系統;不但在停車時可提供車主完整、便利的輔助,且變換車道時、還能輔助駕駛人掌握完整視,並擁有高科技的夜視輔助,不過這些我們將在Luxgen品牌徹底研究的安全篇中再一一為你介紹。

08.jpg
Think+傲視車壇的功能,就是在行車安全項目中的Eagle View+ 360度環景影像系統 (左上)、Night Vision+高感光夜視輔助系統 (右上)、LDWS+行車偏移偵測警示系統 (左下) 與 (右下) Side View+車側安全影像輔助系統。
至於行車安全項目中的行車診斷功能,則能在車輛各系統部件出現異常時提醒駕駛人,例如:引擎或變速箱異常時,螢幕會跳出異常警示對話框,隨後同時提供「保修諮詢」功能,可直撥電話給客服中心,而若油壓系統出現異常,畫面則會跳出相關處置建議,同時左方功能鍵還配附「聯繫服務廠」、「道路救援」、「保修諮詢」3個選擇鍵。此外,Think+系統還提供有行事曆、人身安全服務、定期保養通知、事故處裡等,種種功能都讓Luxgen得以展現出全面性的智慧優勢。

09.jpg
行車安全項目中的行車診斷功能,則能在車輛各系統部件出現異常時提醒駕駛人,並同時提供保修諮詢、可直撥電話給客服中心;系統的行事曆還會提醒駕駛人定期保養。
2代智慧更上層樓,Luxgen Think+ Touch

在精益求精的思維下,最新的Luxgen5 Sedan車型之車用整合資訊平台有了全新體驗,為同樣由宏達電操刀的第2代Think+系統、名為Think+ Touch,捨棄了思維較傳統的Win CE系統,改採開放平臺且已大量運用在智慧型手機上的Android系統。這項革新的重點,讓使用者透過更直觀的介面與觸摸式的操作方式,提升了車用整合資訊平台的新價值。

10.jpg
2012年7月亮相的Luxgen5 Sedan,配備了第2代Think+ Touch,同樣由宏達電操刀,採用Android系統取代原先的Win CE系統,展現更智慧、無限可能的科技實力。
Luxgen是全球車壇最先採用Android系統之品牌,這當然也是臺灣品牌與優勢的相互加持,Think+ Touch的CPU運算速度為600MHz,配置有512MB的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4GB的快閃記憶體。

而且除了硬體升級外,Think+ Touch系統中還首創了HTC模式,當HTC手機 (HTC One之前推出的HTC手機並不支援) 與系統連結後,便可直接透過中控台的9吋觸控螢幕,直接操作手機裡的各項應用程式,等同於車上所搭載的9吋智慧觸控螢幕,就是智慧型手機的大型操作面板。提供使用者可以隨性地連上社群網站更新即時動態、收發郵件、找景點的功能,等於是將車用多媒體原本封閉的系統完全解放開來,實現了無限擴充的可行性。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搭載於Lexgen5 Sedan上的Think+ Touch,將前代具有的6大功能簡化為5大功能,主因在於前述的HTC模式,能支援更多使用需求,所以既有的影音娛樂、電話通訊、行車安全、系統設訂已經過精進,包含行車安全項目新增自動偵測功能,可依照駕駛人的停車動態自動切換畫面,提升停車時的便利性、後雷達偵測距離亦從60公分增加到90公分,而系統設定項目則在時間日期設定選項裡,增加獨有的「時鐘樣式設定」,並可依照喜好選擇三問錶、陀飛輪、雅仕錶、仕女錶或翻頁鐘。

11.jpg
Think+ Touch將前代的6大功能簡化為5大功能,藉由HTC模式來支援更多使用需求,包含了透過智慧型手機的擴充與3G上網,導航系統的NAVI+、提供生活多元資訊的Life Go+,以及水族缸畫面的Aqua+等,十足讓智慧型手機的便利科技,延展成車內的行動生活。
此外,這套Think+ Touch也不再侷限於過去車用資訊平台只有收音機、導航、DVD等有限功能的限制,而是有著無限的擴充性,並讓智慧科技與車輛的連結更為完整,同時也展現了車用資訊整合平台的發展方向將更為全面,例如可透過智慧型手機的擴充與3G上網,導航系統的NAVI+、提供生活多元資訊的Life Go+,以及水族缸畫面的Aqua+等便利工具等,都是強化Luxgen在智慧科技上,領先優勢的運用設計。
12.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31 18:05:06 | 顯示全部樓層
高效節能至上 - Luxgen的引擎與傳動科技
面對日益嚴苛的環保法規,汽車引擎的發展自然也得承受越來越多的挑戰,雖然油耗與排汙標準不斷向上修正的趨勢,使得各車廠不得不持續開發排氣量較小的新引擎,然而,消費者對於性能的要求卻沒有因此減少;所以歐美各大車廠在降低引擎排氣量之餘,第一個想到的解決方法便是替它們加入更有效率的渦輪增壓技術,搭配日本Aisin變速箱,除了能讓排氣量2.0升的渦輪增壓引擎具有可媲美超過3.0升自然進氣引擎的性能,還能擁有更佳的油耗與廢氣排放表現。

Luxgen7 MPV、Luxgen7 SUV
高效2.2升渦輪增壓引擎+Aisin 5速手自排變速箱


沒有歷史、其實也等於沒有包袱,能夠擁有全新的開始,所以當Luxgen工程團隊在著手替Luxgen7 MPV、Luxgen7 SUV兩款新車開發引擎時,在考量國際趨勢、消費者需求、油耗、性能與稅制後,便將排氣量鎖定在2.2升,並替它導入渦輪增壓系統,且與1951年成立於法國的LMM (Le Moteur Moderne) 專業引擎開發調校工廠合作,以國內華擎機械自主研發設計的GS系列引擎為基礎,開發出這具2.2L MEFI (Multi-Electronic-Fuel-Injection) 多點噴射渦輪增壓引擎。

01.jpg
搭載於Luxgen7 MPV與Luxgen7 SUV的這具2.2升渦輪增壓引擎,基礎源自國內華擎機械自主研發設計的GS系列引擎,由Luxgen工程團隊主導開發、LMM協助調校,採用了鋁合金本體及上座,總重僅135公斤,比同級排氣量引擎輕約13%,且擁有更好的散熱效應。
長期一直與Peugeot、Renault等歐美車廠擁有密切合作關係的LMM,是全球專業飛機與汽車引擎的開發調校商,超過半個世紀以來,已在引擎的開發與調校上累樍了極為豐富之經驗,且在汽車廠商中極負盛名;所以在這具由Luxgen主導開發、LMM協助調校的全新引擎上,不但採用了與國際大廠相同的鋁合金本體及上座設計,總重僅135公斤,比同級排氣量引擎輕約13%,實現引擎輕量化的第一個步驟。更進一步採用了鍛造曲軸、一體式鋁合金曲軸箱等,能讓動力輸出更為順暢,並達到「高強度」、「高耐衝擊性」、「高耐磨」、「高運轉平衡」四大需求,且減振平衡軸與汽缸本體更以極為特殊的「同軸式同步加工」製程打造,以達最佳精度,進而實現降低油耗、提昇運轉精緻及耐用度的目標。

02.jpg
這具採反置式設計的渦輪增壓引擎,渦輪增壓系統找來國際渦輪增壓大廠Garrett為它開發,不但提昇了引擎運轉效率,且有效消弭了渦輪遲滯現象,讓引擎在極低的轉速下便能擁有不俗地輸出。
引擎本體與上座採用鋁合金的原因,除了鑄鐵與鋁合金材質的比重約為1:0.35,也就是說鋁合金引擎的重量僅是一般鑄鐵之1/3而已,因此採用全鋁合金設計的2.2L MEFI 渦輪增壓引擎,可降低車頭重量、有利車身前、後配重,同時降低車重有利於提昇油耗表現;此外,鋁合金的熱傳導係數為鑄鐵的2.3倍,其散熱快的特質,可消弭引擎重要部件因為高溫而受損、減少引擎積碳,讓引擎常保極佳的運轉效率,進而提昇引擎使用壽命,同時擁有更乾淨的廢氣排放。

而且這具引擎亦採反置式設計,進氣歧管位於引擎前端,由車頭進入引擎室的冷空氣可直接對進氣歧管予以冷却,降低進氣溫度、提昇進氣效率,排氣端位於引擎後方,可大幅縮短排氣頭段與觸媒之間的距離,高溫廢氣能迅速排進觸媒,讓觸媒在最短時間內達到工作溫度,可縮短冷車高怠速熱機時間,兼具環保與省油的效果。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除了與LMM合作引擎調校、由國際系統整合專家Delphi來做引擎動力的整合外,渦輪增壓方面、Luxgen則是找來國際專業渦輪增壓大廠Garrett (全球約50%車廠之渦輪增壓器均來自該廠) 為它開發,並在顧及提昇引擎運轉效率、消弭Turbo Lag (渦輪遲滯) 現象的條件下,讓引擎在極低轉速時便能擁有強大的扭力輸出,不僅內建冷卻水套,並將潤滑系統與引擎機油循環予以整合,輔以機油冷卻器控制機油溫度,讓渦輪增壓器常保於高效率的狀態,同時亦可大幅提昇耐用度,過程中工程團隊實驗過不下50種不同規格的增壓器,並進行數百次的測試,以尋得最適合此具引擎之增壓器規格。

03.jpg
Garrett替Luxgen的這具2.2升渦輪增壓引擎之增壓值設定在0.4∼0.7bar之間,所以只需極低的廢氣量即可推動廢氣端渦輪葉片,讓進氣端葉片運轉,使引擎在極低轉速時便能擁有強大的扭力輸出,並內建冷卻水套,將潤滑系統與引擎機油循環予以整合,可大幅度的提昇耐用度。
於是,這具實際排氣量2,198c.c.、採4缸DOHC雙凸輪軸16汽門設計,缸徑與行程分別為86.0mm與94.6mm的2.2L MEFI多點燃油噴射渦輪增壓引擎,增壓值設定為0.4∼0.7bar之間,只需極低的廢氣量即可推動廢氣端渦輪葉片,讓進氣端葉片運轉,不但能在引擎轉速5,200轉時、輸出175匹的最大馬力,也因而擁有高原式的扭力峰值輸出,能在引擎轉速2,500∼4,000轉之間、釋出28.0公斤米的最大扭力,提供足以負荷Luxgen7 MPV與Luxgen7 SUV這兩款休旅車的性能。

04.jpg
這具實際排氣量2,198c.c.的2.2升多點燃油噴射渦輪增壓引擎,增壓值設定在0.4∼0.7bar之間,能在引擎轉速5,200轉時、輸出175匹的最大馬力,且擁有高原形的扭力輸出,能在引擎轉速2,500∼4,000轉之間、釋出28.0公斤米的最大扭力。
有了充足的輸出後,要讓這些動力忠實地傳遞,當然得搭配表現優異的變速箱,所以Luxgen的工程團隊便找到了同樣在汽車製造業中頗具盛名的日本Aisin,由Aisin替這具引擎調校了一顆5速手自排變速箱,並透過不同參數設定來加以微調出適合兩款不同車型的齒比與換檔程式。


隸屬Toyota集團旗下的Aisin,前身為創立於1943年的Tokai Hikoki Co.,早年是飛機引擎的製造商,於1945年時才投入汽車零件的研發與生產,並於1969年更名為Aisin,正式投身變速箱、底盤、汽車電子元件等的開發;所生產的變速箱強調「小體積」、「高效率」,合作夥伴包括Volvo、Cadillac、Land Rover等知名品牌。

而在Luxgen7 MPV與Luxgen7 SUV上的這具10模式5速手自排變速箱,不但採用3組行星齒輪、大幅縮短縱向體積,且前段採用鋁合金外殼、重量僅有82.3公斤,若再加上7.06公升的變速箱油,總重也只有90公斤而已,較一般自排變速箱輕了10%之多,並具有自我學習模式,當車主經常深踩油門時,變速箱會自動延後升檔時機,當車主頻頻淺踏油門一段時間後,變速箱則會自動提前升檔時機,讓車輛擁有較平順的動力輸出,同時節省油耗。

05.jpg
Luxgen7 MPV與Luxgen7 SUV的這具10模式5速手自排變速箱,採用3組行星齒輪的設定,前段採用鋁合金外殼、重量僅有82.3公斤,較一般自排變速箱輕了10%之多,並具有6種自我學習模式,以及ECO mode智慧經濟模式、手排模式、上下坡模式與雪地模式共10種行車模式。
此外,這具聰明的變速箱還擁有手排模式,駕駛者可以完全手動方式控制換檔操作,甚至引擎身處斷油區內,變速箱都不會換至下一檔,但如果引擎轉速過低,變速箱則會依狀況自動切入低檔,並提供6種自我學習模式,以及ECO mode智慧經濟模式、手排模式、上下坡模式與雪地模式共10種模式,更貼近駕駛者的實際需求。

Luxgen5 Sedan
1.8升渦輪增壓+5速手排或Aisin手自排 / 2.0升渦輪增壓+6速手自排


成功推出以2.2升渦輪增壓引擎搭配Aisin 5速手自排變速箱的Luxgen7 MPV與Luxgen7 SUV後,Luxgen在進軍國產中型4門房車市場的震撼彈:Luxgen5 Sedan上,同樣也選擇了以小排氣量引擎配置渦輪增壓技術的方法,讓兩具排氣量分別為1.8升及2.0升的渦輪增壓引擎,具有可超越同級2.0升自然進氣引擎的性能,並兼顧油耗與廢氣排放。
06.jpg
Luxgen5 Sedan所搭載的動力心臟,研發自Luxgen7 MPV與Luxgen7 SUV所搭載之2.2L MEFI鋁合金渦輪增壓引擎的本體與結構,並在房車尺碼較小、車重較輕的考量下,將排氣量減至1.8升與2.0升,並再度請來Delphi為它重新調校引擎及變速箱的控制程式,搭配出適合4門房車的動力設定。


Luxgen5 Sedan所搭載的動力心臟,研發自Luxgen7 MPV與Luxgen7 SUV所配置的2.2升渦輪增壓引擎本體,並在房車尺碼較小、車重較輕的考量下,將排氣量減至1.8升與2.0升,且換裝體積更輕巧的三菱重工3號渦輪,讓這兩具1.8/2.0升渦輪增壓引擎的重量分別只有126及132公斤。
也由於採用和Luxgen的2.2L MEFI渦輪增壓引擎相同地本體,已在鋁合金本體和汽缸蓋、鍛造曲軸、一體式鋁合金曲軸箱等部分進行了輕量化工程,所以為了再減輕引擎重量,Luxgen工程團隊特別替這兩具排氣量分別為1.8升與2.0升的引擎,使用了體積更輕巧的三菱重工3號渦輪,並將通過中央冷卻器 (Intercooler) 後段的渦輪管路改為塑膠材質,讓這兩具1.8/2.0升渦輪增壓引擎的重量分別只有126及132公斤,不但幫助車體減重,也透過減輕車頭重量的方式,讓車頭轉向反應更為敏捷,進一步提升操控。

07.jpg
Luxgen5 Sedan的1.8/2.0升渦輪增壓引擎不但在本體、汽缸蓋、鍛造曲軸及曲軸箱等部分採用了輕量化的鋁合金材質,為了減輕引擎重量,還使用了體積更輕巧的三菱重工3號渦輪,並將通過中央冷卻器 (Intercooler) 後段的渦輪管路改為塑膠材質。
而為了降低油耗與排汙,並兼顧性能上的需求,這兩具新引擎還導入了VVT (Variable Valve Timing) 進氣可變汽門正時設計,能較搭載於Luxgen7 MPV及Luxgen7 SUV的2.2L MEFI渦輪增壓引擎再減少2%的油耗,且性能表現相差無幾;此外,Luxgen工程團隊還特地替它們導入賽車級的新一代WST金屬潤滑處理,透過高熱與使用40∼200微米的鋼珠,以超過100m/sec的高速對對金屬表面進行處理,在金屬成品表面形成高硬度與高潤滑性表層,大幅提高引擎機件耐用強度及耐磨耗特性。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因此,不但缸徑及行程為86mm與77.4mm、實際排氣量1,798c.c.的1.8升VVT渦輪增壓引擎,可在引擎轉速5,200轉時、輸出152匹最大馬力,引擎轉速2,000~4,400轉時、提供23.5公斤米的最大扭力 (引擎轉速1.800轉便可輸出85%的扭力);缸徑及行程為86mm與86mm、實際排氣量1,998c.c.的2.0升VVT渦輪增壓引擎,可在引擎轉速同樣5,200轉時輸出170匹最大馬力,於引擎轉速2,000~4,000轉的高原間、提供26.1公斤米最大扭力。

除了表現直逼排氣量2.5升的同級4缸自然進氣引擎外,輸出數據與Luxgen7 MPV及Luxgen7 SUV的2.2L MEFI渦輪增壓引擎相較亦毫不遜色,並曾在Luxgen5 Sedan 2.0的原廠標準測試 (空車加上180公斤的負載物) 中,跑出由靜止加速到時速100公里僅需8.48秒的內部成績,且在專業測試機台上進行過500小時的綜合耐久測試:項目包括全負荷最大馬力測試、高油溫/水溫測試、超高速測試、換檔耐久測試,以及560小時的共振耐久測試。

08.jpg
就以上兩張引擎輸出曲線圖來看,位於右側的1.8升VVT渦輪增壓引擎,可在引擎轉速5,200轉時、輸出152匹最大馬力,引擎轉速2,000~4,400轉時、提供23.5公斤米的最大扭力,左側的2.0升VVT渦輪增壓引擎,則可在引擎轉速同樣5,200轉時、輸出170匹最大馬力,但引擎轉速2,000~4,000轉的高原期時、可提供更大的26.1公斤米的最大扭力,且兩具引擎在轉速1.800轉時都可輸出85%的扭力。
至於變速箱的搭配上,擁有兩種引擎配置的Luxgen5 Sedan,依照排氣量與車型差異共有三顆變速箱的選擇,其中1.8升車款可搭載5速手自排變速箱或5速手排變速箱,而2.0升車型則是搭配6速手自排變速箱。

Luxgen5 Sedan 1.8L所採用的「5F23」5速手自排變速箱,出自成立於2001年、專門生產變速箱,且隸屬韓國Hyundai集團旗下的Powertech,體積輕巧、採用高強度的新型鋼材和低噪音齒輪來提升變速箱的耐久性與安靜性,並具備手自排 (Sports Mode) 模式;手排車型則是使用原始設計為日本三菱代號「F5M42」的5速手排變速箱,1到5檔的齒比依序為:3.583、1.947、1.379、1.030及0.767,倒檔及終傳的齒比則為3.363和4.058。

09.jpg
Luxgen5 Sedan 1.8L所採用的「5F23」5速手自排變速箱、出自韓國Powertech,體積輕巧、採用高強度的新型鋼材和低噪音齒輪來提升變速箱的耐久性與安靜性,並具備手自排 (Sports Mode) 模式。
而高階的Luxgen5 Sedan 2.0L車型,則是採用日本變速箱大廠Aisin的智慧型6速手自排變速箱,體積小、含變速箱油後的重量僅80公斤,且將變速箱控制模組及變速箱油冷卻器內建於變速箱中,具有不需要更換變速箱油的特點;還擁有打滑控制功能 (Slip Control),能降低變速箱在轉換動力過程的耗損,可再減少1~2%的油耗,是Luxgen5 Sedan 2.0L車型能夠兼顧動力、油耗與排汙的關鍵,也實現了Luxgen期望以小排氣量引擎搭配渦輪增壓系統來抗衡大排氣量車款的理想。
10.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31 18:05:00 | 顯示全部樓層
允文允武 - Luxgen的底盤設計
在擁有了結合臺灣與國外知名大廠共同研發、表現不俗的2.2L MEFI渦輪增壓引擎與1.8/2.0L VVT渦輪增壓引擎為動力系統靠山後,針對車型設定與使用需求的不同,Luxgen工程團隊特別替目前旗下Luxgen7 MPV、Luxgen7 SUV與Luxgen5 Sedan共三款車型,量身打造了結構設計與調校上截然不同的前輪驅動系統及四輪驅動底盤。

Luxgen7 MPV
量身訂做的靈活MPV底盤


擔負品牌上市開路先鋒之責的Luxgen7 MPV,儘管車型定位上屬車身尺碼較大、可乘坐7人的MPV (Multi Purpose Vehicle) 多功能廂式休旅車款,但在開發之初、Luxgen工程團隊便不希望它的外型及動態表現給人笨重的傳統看法,所以他們在原型車設計階段、便與奧地利Magna及英國Prodrive兩家國際知名公司合作,並融合「日式精緻」、「歐系操控」與「臺灣創新」三大訴求,以前麥佛遜、後LB多連桿的結構設計,量身打造了Luxgen7 MPV的底盤系統。

01.jpg
以歐化底盤為基礎設計的Luxgen7 MPV,不但前、後懸吊結構特別以越野級的規格打造,且採用井字型的底盤大樑結構,材質厚度、強度均超過一般房車或MPV的水準。

與Honda、Toyota、Nissan、Subaru等知名車廠持續維持合作關係的Magna,不但曾經參與Mercedes-Benz多款車型、BMW X5、M3,以及Audi TT等的底盤調校和測試,且一直是Mercedes-Benz G-Class等多款經典車型的代工工廠;而於1984年成立的Prodrive,則是一間在賽車領域中早享有盛名的工廠,對於賽車的發展不遺餘力,具有深厚的懸吊系統調校功力,連Aston Martin、Alfa Romeo、Subaru、Renault等車廠都持續力邀他們參與懸吊開發。

所以在這兩家知名公司的調校下,以歐化底盤為基礎設計的Luxgen7 MPV,不但前、後懸吊結構特別以越野級的規格打造,材質厚度、強度均超過一般房車或MPV的水準,擁有更耐用的品質,且針對容易受到衝擊的前麥佛遜避震器下基座、下支臂均予以強化,以提高耐用度,而後懸吊多連桿系統則是可提供車內最大的空間效率,所有懸吊桿件及懸吊行程均壓縮在高度只有450mm的長方體空間內,創造出極為平整的車艙底板。

02.jpg
為了擁有更好的行路舒適性,採前麥佛遜、後多連桿結構設計的Luxgen7 MPV,後懸設計使用圈簧分離型式,避震器則採斜置設計,可將向上衝擊的力量導至車體主結構上,避免彈跳力道直接傳導至車體尾端。
此外,為了讓Luxgen7 MPV擁有更好的行路舒適性,工程團隊還在後懸設計採用了圈簧分離型式,避震器則採斜置設計,行經不平路面時,減震筒不僅具有穩定車身、消弭諧震的作用外,其傾斜式設計可將向上衝擊的力量導至車體主結構上,避免彈跳力道直接傳導至車體尾端,以增進後座行路舒適性。

而且Luxgen7 MPV全車系後懸吊均配置直徑22mm的一體成型ARB防傾桿,並將其固定於後懸主樑內部,除了可縮小懸吊總成之體積,並具有抑制車身側傾的功效,同時還能強化過彎操駕能力。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至於避震器設定方面,Luxgen工程團隊則是請Prodrive的底盤調校專家長期駐臺參與開發,依據臺灣路況及使用車輛情形,整整2年間與國內避震器廠商及工程師進行細部調校,創造出最理想的阻尼曲線,並於避震器內壁及閥門採用特殊塗層、大幅降低摩擦力,消弭筒身作動時所產生的異音及碎震,進而提昇行路品質,讓車艙更寧靜,以更符合其MPV廂式休旅車的定位,最後再前往義大利都靈及歐洲各大城鎮,且在德國專業測試場地:ATP進行複雜的各種測試,並經歷於臺灣、大陸黑河、上海、吐魯番等地的實地測試。

Luxgen7 SUV
兼顧安全與樂趣的都會型SUV設計


緊接著Luxgen7 MPV推出的Luxgen7 SUV,搭載共同開發的底盤平台,基本結構維持相似的設定,同樣採前麥佛遜、後多連桿的設計,但因應不同的車重、車型與需求,已在彈簧長度、彈性係數,以及避震器阻尼的調校上,採用了不同的規劃。而且為了提供SUV消費者戶外運動的需求,並提升高底盤車身更好的安全性,Luxgen為了4WD車型、還特別與擁有豐富SUV底盤調校與製造經驗的奧地利Magna合作,開發了一套可主動反應路況的四輪驅動系統,扭力輸出能在100:1與50:50之間自動調整,提供最佳循跡性與抓地力,並還是保有房車般乘坐舒適性的SUV底盤。

03.jpg
Luxgen7 SUV搭載與Luxgen7 MPV共同開發的底盤平台,基本結構維持著相似的設定,同樣採用了可增加鋼性的井字型底盤大樑設計。
與Luxgen7 MPV共用相同底盤平台的Luxgen7 SUV,當然也是Luxgen工程團隊與Magna及Prodrive兩家公司合作下的結晶,所以在一樣的前麥佛遜、後多連桿設計下,不僅維持了能提供最大車內空間的優點,且由於此底盤平台設計之初便有導入四輪驅動系統的規劃,所以融入四輪驅動系統的過程並不需重新開發,僅重新設定彈簧、避震器阻尼等的設定,便能適應SUV的車重及定位。

04.jpg
與Luxgen7 MPV共用底盤平台的Luxgen7 SUV,在前麥佛遜、後多連桿設計下,維持了能提供最大車內空間的優點,僅重新設定彈簧、避震器阻尼等的設定,以符合其SUV的車重及定位。
至於導入Luxgen7 SUV、由Magna負責整體調校的這套3模式四輪驅動系統,採用的是隸屬日本Toyota集團、專精汽車轉向與驅動系統的Jtekt所推出之ITCC電子式智慧扭力耦合器 (Intelligent Torque Controlled Coupling),能藉由與車上電腦ECU的連結,收集橫向加速度、偏航率、縱向加速度、4輪輪速、方向機轉向感應訊號、引擎訊號、APS油門開度感應器之訊號,由Delphi負責整合ABS防鎖死剎車系統、EBD電子煞車力分配系統、TCS循跡防滑控制系統等被動安全行車系統,提供最適當的輸出,擁有最佳的操控穩定性。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相較於一般四輪驅動系統,Luxgen7 SUV的這套3模式四輪驅動系統,在2WD模式下,與Luxgen7 SUV 2WD車型一樣,以前輪驅動的狀態行駛,具備最佳都會行車燃油性,切換至AUTO模式時,則可視實際需求,決定適當的前、後輪扭力分配,進行100:1~50:50的輸出分配,在濕滑路面、爬坡與碎石區中,獲得最好的循跡與抓地力,而在切換至LOCK模式時,則能擁有較AUTO模式時更運動化的設定,讓後軸扭力瞬間放大1.5倍,扭力會視需求調整,適用於行駛陡坡、沙地與泥濘地等輕度越野地形。

05.jpg
Luxgen7 SUV 4WD車型的3模式四輪驅動系統,切換至AUTO模式後,便可視需求提供適當的前、後輪扭力分配,進行100:1~50:50的輸出分配,在濕滑路面、爬坡與碎石區中,獲得最好的循跡與抓地力,而在切換至LOCK模式時,則能擁有較AUTO模式時更運動化的設定,讓後軸扭力瞬間放大1.5倍。
且這套電子控制式的四輪驅動系統,還可緊密地與ESC動態車輛穩定系統及TCS循跡防滑系統等主被動安全系統整合,在不影響乘坐舒適性的前提下,提升惡劣行駛地形時的脫困能力,豐富SUV的駕駛樂趣。

Luxgen5 Sedan
兼顧舒適調性的歐化房車調校


作為正式切入國內主流房車市場級距的中堅車款,Luxgen工程團隊對於Luxgen5 Sedan的底盤開發與調校當然格外慎重,期望能再次獲得與Luxgen7 MPV及Luxgen7 SUV相同的評價,所以他們這次找到了曾為BMW、Land Rover、Mercedes-Benz、Nissan與Volkswagen等車廠,提供服務工程資訊分析與調校的美國Altair公司合作,並經過Luxgen工程團隊於國內唯一專業測試場地:ARTC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實際調校測試,針對阻尼值、閥門數據、彈簧係數、橡膠件等反覆進行調整,且將測試車送至國外專業底盤調校公司進行最基礎、重要的模擬器測試,以及當地各種路況的實際路試,最後才將成果交由英國權威安全測試機構Mira進行試驗,完成現在Luxgen5 Sedan的底盤設定。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Luxgen5 Sedan底盤開發之初,便是以「操駕安全性」和「乘坐舒適性」兩項關鍵為設計前提,所以即使軸距長度達2,720mm,較一般國產中型房車約2,600mm的軸距都來得更長,直逼大型房車的水準,獲取較大的車室空間,以及更平穩的高速穩定性,但是這個採用前麥佛遜、後多連桿設計的高剛性底盤平台,依舊兼顧了靈活的駕馭感受,相當符合臺灣實際路況需求。

06.jpg
Luxgen5 Sedan底盤開發之初,便是以「操駕安全性」和「乘坐舒適性」為設計前提,所以即使軸距長度達2,720mm,較一般國產中型房車約2,600mm的軸距都來得更長,但是這個採用前麥佛遜、後多連桿設計的高剛性底盤平台,依舊兼顧了靈活的駕馭感受。
此外,由於搭配17吋胎圈的Luxgen5 Sedan,底盤設定擁有偏向歐系車的操控感,所以轉向系統的設定上,Luxgen工程團隊是與美國TRW和華創共同調校,以Volkswagen Passat為對象進行模擬,因此方向機齒比較一般國產中、大型房車都更為靈敏,並採用了液壓輔助動力轉向系統,駕駛人能獲得更清晰的方向盤路感回饋,還可提升高速行駛時的穩定性,且在車輛高速時降低方向機內部液壓油的流量,藉此讓方向盤變重、增加行車安全,而且這套轉向系統不論是在測試機或實車上,都已通過嚴苛的耐久測試。

而在歷經從2008年至今不斷的開發與調校後,擁有優異調校底盤與轉向系統、採用與Luxgen7 MPV和Luxgen7 SUV相同之大型雙層煞車倍力器,能提供最高0.9G制動力的Luxgen5 Sedan,僅經過簡單的調校,便以1分01秒64的時間、於2011年11月刷新LTNS龍潭樂活賽車場 (Long Tan National Speedway) 的國產原廠車單圈紀錄,證明了Luxgen工程團隊的用心,也強調了其以歐化底盤為主的設計。

07.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31 18:05:07 | 顯示全部樓層
全方位防護 - Luxgen的各項主/被安全系統
與諸多國外豪華品牌一樣,Luxgen旗下的車款不但都配置了通過歐洲撞擊測試的HRSS高鋼性安全結構車體、基本雙前座SRS氣囊與駕駛座預縮式安全帶等被動安全配備,以及ABS防鎖死剎車系統、EBD電子煞車力道分配系統等主動安全配備,高階車型還領先國產車壇、開發並搭載了甚至連部份進口車品牌都還沒配置的Eagle View+ 360度環景影像系統、Side View+車側安全影像輔助系統、Night Vision+高感光夜視輔助系統與LDWS+行車偏移偵測警示等前瞻科技系統,提供全方位的安全防護。

被動安全配備
HRSS高鋼性車體、雙前座SRS氣囊與駕駛座預縮式安全帶


Luxgen所採用的HRSS高鋼性安全結構車體 (High Rigid Safety Structure),係由車頭、車尾的「緩衝區」及車艙的「高剛性籠形車體」所構成,兩側主樑前端、防火牆下方、能量傳導系統等,均採用強度高達590MPa之高剛性鋼材。

01.jpg
在車側鈑件面積較大的Luxgen7 MPV與Luxgen7 SUV上,Luxgen的工程團隊加入了成本較焊接式結構高昂的一體式車艙側面結構設計、以期強化車身強度,在引擎室前端使用相對較薄的鋼材,利於車體潰縮吸收能量,而在靠近乘客艙部分則採用較厚的鋼材來提升剛性,以達最佳防護效果,並於平整式底盤下擁有4根縱向及5根橫向的結構樑,形成多重「H型」結構。
其中、在車側鈑件面積較大的Luxgen7 MPV與Luxgen7 SUV上,Luxgen的工程團隊加入了成本較焊接式結構高昂的一體式車艙側面結構設計,強化車身強度、同時有效減少焊接點讓車輛更為耐用,並於車身大樑等處運用Tailored Blank不等厚材技術,例如引擎室前端便使用相對較薄的鋼材,利於車體潰縮吸收能量,而在靠近乘客艙部分則採用較厚的鋼材來提升剛性,以達最佳防護效果,能在不犧牲車身剛性下,降低車身重量、提升油耗表現。此外,它們還採用了平整式底盤及Multi-H強化型底盤設計,底盤下擁有4根縱向及5根橫向的結構樑,形成多重「H型」結構,讓整車結構更為強固。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在Luxgen5 Sedan上,由於4門房車的車身較低,所以工程團隊也特別加強了車側的鋼性,不但與Luxgen7 MPV與Luxgen7 SUV一樣,在大樑重要部位採用590MPa的高鋼性鋼材,經過嚴密的3D CAD電腦分析後,還在B柱下方加了兩個590MPa等級的三角形補強鋼材,並在門飾板與內板之間加入吸收能量的發泡材質,把車內乘客順著撞擊的勢道推開,遠離撞擊區域。同時還針對行人防護多所著墨,預留前保險桿低速碰撞空間、行人保護空間,車頭部分則在保險桿底下裝有防捲入的設計,可防止行人小腿被捲入,符合歐洲二期行人保護法規的規範。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而在SRS輔助氣囊和駕駛座智慧預縮式安全帶方面,Luxgen則是找來1984年成立於瑞典、專精汽車防護的Autoliv共同研發,且全車系基本配備2顆SRS氣囊、安裝於方向盤中央及右側中控台內,且能夠相互搭配作動,當車輛行駛速度超過時速24公里、正面發生撞擊或1/2車頭在時速40公里以上遇到碰撞時,位於中控台下方的「智慧型減速訊號感知盒」一但偵測到事故發生、且力道足以影響前座乘客時,氣囊與預縮式安全帶便會連同前排座椅的可變束力限制器一起,在0.06秒內迅速啟動,運用能量釋放的觀念提供有效保護,將乘員受傷程度降至最低。

另外,Luxgen7 SUV與Luxgen5 Sedan的高階車型另外提供有與法國Zodiac一起開發的SRS側邊防撞氣簾與車側防護氣囊,能提供更高的防護,當側面遭受車輛時速30公里以上的碰撞時,兩個系統便會同時開啟,可帶來從A柱一直到C柱、涵蓋前兩棑乘客的防護。

02.jpg
Luxgen7 SUV與Luxgen5 Sedan的高階車型,提供有與法國Zodiac一起開發的SRS側邊防撞氣簾與車側防護氣囊,當側面遭受車輛時速30公里以上的碰撞時,兩個系統便會同時開啟,可帶來從A柱一直到C柱、涵蓋前兩棑乘客的防護。
因此,在這些被動安全防護配備的下,Luxgen7 MPV、Luxgen7 SUV與Luxgen5 Sedan不但已分別通過英國Mira撞擊測試機構4顆星的評價 (滿分5顆星)、德國Continental的最高認證標準,以及西班牙Idiada實驗室的撞擊測試,也都已符合日本法規 (Triass 33) 的正後撞撞擊測試,被動安全防護已與國際車廠看齊。

主動安全配備
ABS、EBD、BAS、TCS、ESC與AFS


除了高標準的被動安全防護,Luxgen在主動安全配備上也沒小氣,不但標準搭載由Delphi所提供的4迴路ABS防鎖死煞車系統 (Anti-lock Braking System),可藉由煞車系統的快速點放,避免輪胎在緊急剎車時鎖死、造成打滑,加上能避免因為路面狀況或車內乘載人數不同,造成4輪煞車力道產生差異、車輛行進路線偏移,可搭配ABS之輪速感應器,調整與平衡前、後輪煞車力道的EBD電子煞車力道分配系統 (Electronic Braking-pressure Distribution)。

03.jpg
EBD電子煞車力道分配系統可在路面狀況及車上承載人數不同時,自動分配前、後輪的剎車力道,有效縮短煞車距離。
Luxgen旗下車型還配備有由Teves所提供的BAS煞車輔助系統 (Brake Assist System),在車輛出現需要緊急剎車的狀況時,會檢測駕駛人是否確實踩踏了煞車踏板,並在偵測到駕駛人忽然大腳煞車時、適時介入並加壓增強煞車力道,以爭取寶貴的煞停距離,與BOS+煞車優先系統 (Brake Override System),當車輛同時接收到油門及煞車訊號時,將優先處理煞車訊號,經電腦判斷後降低動力輸出,讓煞車發揮最大效能。

04.jpg
BAS煞車輔助系統在車輛出現需要緊急剎車的狀況時,會檢測駕駛人是否確實踩踏了煞車踏板,並在偵測到駕駛人忽然大腳煞車時、適時介入並加壓增強煞車力道,以爭取寶貴的煞停距離。
此外,在Luxgen7 MPV、Luxgen7 SUV的高階車型,以及Luxgen5 Sedan 2.0的頂級車型上,Luxgen工程團隊還替它們加上了由Delphi所提供的TCS循跡防滑系統 (Traction Control System) 與ESC動態車輛穩定系統 (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

TCS系統的功用,在於當車輛起步若輪胎的牽引力過大、造成輪胎空轉,或是直線行進遇到路面積水情形、使輪胎循跡性異常時,系統感應器可即時判斷出輪胎將有發生打滑的可能,遂預先在駕駛人反應前、先利用電腦系統來控制煞車減速和減低輸出,並將驅動輪的牽引力與引擎轉速降低,消弭打滑現象,讓車輛回復正常

而同樣出自Delphi的ESC系統,共有7個感應器,分別為:APS油門開度感應器 (Accelerator Position Sensor)、轉向感應器 (Steering Angle Sensor)、偵測橫向和縱向加速度與偏航率的綜合感應器Combo Sensor,以及4個輪速感應器,且藉由前2個感應器掌握駕駛者狀況、後5個感應器來偵測車身動態,當車輛有可能因路面濕滑,或轉向過度,甚至操作不當導致即將失控時,電腦便會判斷及主動介入,藉由調整引擎動力、透過ABS系統與TCS循跡防滑系統同時作動,迅速自動調整某一輪的動力和煞車力道,預先避免失控現象的發生,是國產車較少搭載的主動安全配備。

05.jpg
另外,在車身尺碼較大的Luxgen7 MPV之高階車型上,還配置了AFS主動式轉向頭燈 (Adaptive Front Lighting System),在近光燈設置2顆馬達,分別負責投射燈的上下與左右動作,並隨車輛行進速度與方向盤轉動角度,計算出頭燈對應的角度,提供左、右擺幅最大15度、高/低轉動角度最大2度的照明範圍,當車輛右轉、打右方向燈時,左側頭燈會維持照向前方,右側頭燈則會照向右彎的內側,兼顧前方與彎道的大面積照明,提升駕駛人於夜間行駛時的安全性。

06.jpg
車身尺碼較大的Luxgen7 MPV之高階車型還配置了AFS主動式轉向頭燈,可隨車輛行進速度與方向盤轉動角度,計算出頭燈對應的角度,提供左、右擺幅最大15度、高/低轉動角度最大2度的照明範圍,提升夜間行駛的安全性。
前瞻安全科技配備
Eagle View+、Side View+、Night Vision+與LDWS+系統


如果只是配備前述主/被動安全配備,那麼Luxgen充其量也只不過是與國外車廠擁有相同的安全基準,但在加入由Luxgen工程團隊、臺灣頂尖IT廠商華晶科技,以及全球知名汽車安全成像與分析、計算大廠的Mobileye,諸多翹楚共同開發的Eagle View+ 360度環景影像系統、Side View+車側安全影像輔助系統、Night Vision+高感光夜視輔助系統與LDWS+行車偏移偵測警示系統,總計4項的前瞻安全科技配備後,任誰也無法小看Luxgen與臺灣強大的研發能力。

由於車上或多或少都存在著視覺死角,不但可能會造成車體發生碰撞,甚至有可能意外傷及無辜,所以這套Eagle View+ 360度環景影像系統,便是藉由在水箱護罩內,以及左、右車外後照鏡下方、後尾門上各一具的30萬畫素鏡頭來負責攝下車身週遭各2公尺的影像,再透過電腦將4個方位的畫面合成為鳥瞰環繞車身360度之影像,並顯示於中控台上的Think+螢幕上,提供駕駛人清晰的車身週圍環境狀況。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07.jpg
中控台上的Eagle View+快捷功能按鈕。

所以當駕駛人進入Think+的停車輔助模式,或利用中控台上的「Eagle V+」的Eagle View+快捷功能來開啟,駕駛人還可以針對不同環境需求,藉由飛梭旋鈕的「↑」、「↓」、「→」、「←」鍵、選擇讓螢幕只單獨顯示任一方位影像,方便駕駛人更清楚地了解該方位狀況;若駕駛人選擇單獨播放前方或後方影像,螢幕會自動標示停車引導線及距離,讓駕駛者進一步掌握後方狀況。此外,這套系統雖然在各檔位下皆可作動,但在D檔時、為了顧及行車安全,前進速度在時速20公里以下才會開啟,是駕駛人停車及行駛到不明路況時最盡責的「副駕駛」。

Side View+車側安全影像輔助系統,則是駕駛人在變換車道時最好的警示器,能減少變換車道時發生意外,透過車外後視鏡外側下方之獨立30萬畫素CMOS鏡頭,可在駕駛人變換車道、撥動方向撥桿時,將車身A柱後方、以鏡頭為起點向外擴展57度的範圍內所有動、靜物體,以全彩方式完整呈現於中控台Think+螢幕內,車道切換完畢後,畫面才會切回原顯示畫面。

08.jpg
Side View+車側安全影像輔助系統是透過車外後視鏡外側下方之獨立30萬畫素CMOS鏡頭,在駕駛人變換車道、撥動方向撥桿時,將車身A柱後方、以鏡頭為起點向外擴展57度範圍內的所有動、靜物體,以全彩方式完整呈現於中控台Think+螢幕內。
可在昏暗的低光量環境下,讓駕駛人清楚知悉前方路況並即早作出反應的Night Vision+高感光夜視輔助系統,則是Mercedes-Benz、BMW等豪華品牌在高階車款以上才會配備的科技,位於強檔風玻璃內中央上方,採用高感度CCD鏡頭,而非傳統遠紅外線技術,偵測的範圍亦相當廣,前方100公尺遠、40公尺寬範圍內的物體,均可被顯像於中控台Think+螢幕中,100公分乘上100公分的物體,於100公尺外的地方,螢幕中央約能顯示5.2公分乘上5.2公分的大小,非常清晰。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而且Luxgen的這套Night Vision+高感光夜視輔助系統,CCD鏡頭的光感度相當高,只要現場環境或物體具有0.1流明 (Lux) 的亮度即可顯像,也就是說、甚至在一般只有月光的夜晚,這套系統均能作動,大幅提升夜間行車安全。

09.jpg
Night Vision+高感光夜視輔助系統的開關按鈕位於中控台Think+螢幕下方的按鈕列中。
另外一項目前也只有Mercedes-Benz、BMW、Volvo等國外大廠才擁有的LDWS+行車偏移偵測警示系統,則是駕駛人注意力不集中時的安全防線,係利用位於前擋風玻璃內側中央上方的鏡頭監測前方影像,能判別在不同車速下,車輛與車道線接近的速度,如果接近的速度過快,駕駛人又沒有打方向燈,此時系統就會在車輛即將跨線時發出警示,提醒駕駛人將車輛拉回原來的行駛路線,或叮嚀駕駛人變換車道時打方向燈。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而且這套系統只要車輛一發動便會開啟,並於車速超過時速60公里以上時作動,低於時速50公里以下時關閉,且有兩種警告方式,分別藉由發出3聲「嗶、嗶、嗶」的蜂鳴聲,並在儀表板旅程電腦顯示「LDWS」字樣來警告駕駛人車輛正逐漸偏移車道,大幅提升行車安全,透過預先設想的方式,將國產車的安全標準提升到與國外豪華品牌同級的水準,以前瞻科技展現了臺灣在造車科技與IT產業領域的驕傲。
10.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31 18:05:08 | 顯示全部樓層
The End

Thank For Watchin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88

主題

1萬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玩具模型」勳章《健美之星》勳章「白羊座」勳章收藏家勳章「音樂大師」勳章「會員交流」分區勳章論譠元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超級元老勳章傑出成就勳章百萬富翁勳章萬千寵愛勳章究極元老勳章

發表於 2013-1-31 18:07:38 | 顯示全部樓層
好豐富同埋詳細既介紹~
隨時間...記憶褪去一空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1806

主題

11萬

回帖

104萬

積分

141正式版主

花無常開~月無常圓 ~珍惜目前 ...

積分
1046273

「影音Hi-Fi」勳章「性愛專家」勳章「電玩大使」勳章「賭神」勳章「玩具模型」勳章「廣告/設計」勳章「遊藝專家」勳章「棋藝大師」勳章「爆笑王」勳章「爬山遠足」勳章「動漫一族」勳章《健美之星》勳章「數碼達人」勳章「生活常識」勳章「各行各業」分區勳章「消閒興趣」分區勳章「魚樂無窮」勳章「車迷天地」勳章特嗜章收藏家勳章「觀星入門」勳章「AV達人」勳章「潮流時尚」勳章「資源分享」分區勳章「痴線佬」勳章「飲食健康」勳章「會員交流」分區勳章「資訊情報」分區勳章「自然大使」勳章「雙子座」勳章成家立室勳章四台股神勳章百萬富翁勳章千億富豪勳章精華帖王勳章萬千寵愛勳章傑出成就勳章141榮譽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超級元老勳章究極元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貼圖之星」勳章「戲劇之王」勳章「博學多才」勳章「體育精神」勳章「為食之神」勳章「能言善辯」勳章「型男嗜好」勳章「音樂大師」勳章「141玩家」勳章「攝影達人」勳章「創作大師」勳章「神州之星」勳章「玄機妙算」勳章版主勳章長時間服務勳章終身成就勳章勝利勳章熱爆勳章141紳士勳章群組紀念勳章論譠元老勳章十萬帖勳章

發表於 2013-1-31 18:17:43 | 顯示全部樓層
devilevano1 發表於 2013-1-31 18:05
允文允武 - Luxgen的底盤設計
在擁有了結合臺灣與國外知名大廠共同研發、表現不俗的2.2L MEFI渦輪增壓引擎 ...

"扭力瞬間放大1.5倍 "

心悅誠服,不是咄咄逼人;而是你的胸襟,風度,包容,以及誠信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412

主題

3萬

回帖

14萬

積分

141見習版主

知識改變命運 ←※→ H.K.S.

積分
142201

四台股神勳章百萬富翁勳章千億富豪勳章萬千寵愛勳章論譠元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超級元老勳章究極元老勳章「獅子座」勳章傑出成就勳章「友誼大使」勳章「貼圖之星」勳章「痴線佬」勳章見習版主勳章終身成就勳章141紳士勳章成家立室勳章141榮譽勳章

發表於 2013-1-31 18:34:51 | 顯示全部樓層
好詳細的Luxgen品牌發展史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31 19:29:20 | 顯示全部樓層
人家说啊, 买亚洲车的话, 要很留意冷气够不够的啊.....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636

主題

1萬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創作大師」勳章「戲劇之王」勳章「賭神」勳章傑出成就勳章「貼圖之星」勳章「痴線佬」勳章「巨蟹座」勳章141紳士勳章百萬富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萬千寵愛勳章超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究極元老勳章

發表於 2013-1-31 22:04:24 | 顯示全部樓層
台湾品牌介绍笫一次汰到
門前人人叫阿哥    門後情海淚孤雛
小龍嗜好實不多    小願伊人親近我
龍精虎猛尋芳去    龍頭蛇尾無花果
獻出温柔無悔過    獻盡家財求安窩
醜詩只今孤獨唱    醜句願君穿腸過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31 23:30:25 | 顯示全部樓層
邁向世界,預祝成功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2438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發表於 2013-1-31 23:58:49 | 顯示全部樓層
Need more effort in the body design especially the front. A bit dated.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2-1 00:05:12 | 顯示全部樓層
台製汽車, 都可以打進國際市場的前列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58

主題

2萬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友誼大使」勳章141靚女勳章論譠元老勳章百萬富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超級元老勳章傑出成就勳章萬千寵愛勳章

發表於 2013-2-1 00:51:38 | 顯示全部樓層
台製汽車
相信一定比日本車經濟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103

主題

4441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友誼大使」勳章百萬富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傑出成就勳章超級元老勳章

發表於 2013-2-1 00:54:22 | 顯示全部樓層
台灣品牌唔錯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2-5 10:4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