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344|回覆: 24

AUDI 徹底研究 (下)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1-16 02:03: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Z370 於 2013-1-16 02:51 編輯

希望各位兄弟看過後,如果覺得內容精彩的話,可以按讚好和評分,以支持鼓勵小弟,萬分感謝。



儘管Audi是第一個設計出前置引擎、前輪驅動 (FF) 車款的品牌,且百年來創下無數「第一」紀錄;不過,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當屬問世至今已超過30年的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因為它是Audi的獨創專屬技術與堅持,並讓Audi成為豪華車中、唯一搭載四輪傳動的品牌,也使得掛著四環廠徽的Audi無論在賽道或公路上,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現。

以提升安全為設計出發點

不但是1938年便率先提倡新車發表需進行安全翻覆與撞擊測試的德國車廠,以「Vorsprung Durch Technik (進化科技 定義未來)」為品牌精神的Audi,在經過來自賽道與公路的不斷測試及研發後發現,只有讓4條車輪都能適時、適地的擁有適當之抓地力、才能真正提升車輛的主動安全;於是、1980年3月3日的瑞士日內瓦車展上,它們不僅向世人介紹了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也帶來了全球首款搭載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的量產雙門轎跑車:以義大利文「4」為名的Audi quattro。


1.jpg
1980年3月3日的瑞士日內瓦車展上,Audi向世人介紹了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並帶來首款搭載此系統的量產雙門轎跑車:以義大利文「4」為名的Audi quattro。

由於能夠在抓地力不佳的路面、擁有更好的抓地力及脫困能力,所以四輪傳動系統其實早在Audi將它應用於一般量產轎跑車、4門房車時,便已可見於需要應付高負載的貨車,以及喜歡去上山下海、四處撒野的SUV越野休旅車底盤之上;不過,當1977年時、Audi底盤研發部門的Jorg Bensinger成功將四輪傳動系統應用於Volkswagen的Iltis軍用越野車後,時任Audi設計師、被譽為史上最佳汽車設計師之一的Dr. Ferdinand Piech (即Porsche創辦人Dr. Ferdinand Porsche之外孫),馬上便想到將它導入一般市售4門房車或轎跑車的可能,並於短短半年之後、解決了房車空間狹小、無處安裝驅動軸的問題,順利將四輪傳動系統裝在Audi 80 (現行A4車系的前身) 的底盤,且在乾地與雪地上、都獲得了脫胎換骨般的操控表現,也讓他們更確定了在一般量產4門房車等車型配置四輪驅動底盤的決心。

隨後、1980年3月的瑞士日內瓦車展上,Audi正式推出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並發表全球首款搭載此系統的量產雙門轎跑車:Audi quattro。


2.jpg
Dr. Ferdinand Piech的巧思,不但讓Audi成為第一個在量產轎跑車上搭載四輪傳動系統的車廠,更大大提升了行車安全。

3.jpg
1977年、當Jorg Bensinger成功將四輪傳動系統應用於Volkswagen的Iltis軍用越野車 (圖左) 後,Audi設計師馬上想到將它導入一般市售房車的可能,於是短短半年之後、它們便將四輪傳動系統裝在一輛Audi 80的底盤上,且在雪地上進行測試、大獲成功。

與傳統四輪驅動系統不同,Audi的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由於得安裝在底盤空間並不多的一般4門房車或掀背車型上,所以第一個遇到的難題,就是必須將整套系統「縮小」、且讓它的結構更為簡單。

4.jpg
由於得安裝在底盤空間不如SUV充裕的一般車上,所以Audi的工程師將一具差速器安裝於變速箱後方,透過空心傳動軸將動力傳送至前輪軸差速器,再於中央差速器後方連接另一根傳動軸、用來將引擎的動力傳遞到後軸差速器,實現了四輪驅動的想法。

結果Audi的工程師們在變速箱內安裝了一根26.3mm的空心傳動軸,使動力可以向前、後兩端傳送,並將一具差速器安裝在Audi 80的變速箱後方,透過空心傳動軸將動力傳送至前輪軸差速器,再於中央差速器後方連接另一根傳動軸、用來將引擎的動力傳遞到後軸差速器,以全新創舉、實現了四輪傳動的想法,而且重量輕巧、結構簡單。

此外,為了使搭載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的車輛能夠應付更苛刻的路況,Audi的工程師還在中央差速器和後軸差速器附上了手動鎖定的功能,駕駛人可根據不同路況與個人喜好,透過中控台的開關來控制差速器的狀態。


5.jpg
第2代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的Torsen差速器可負責調節前/後驅動軸的動力分配,在正常狀况下,動力是以50:50的分配比例傳遞到前/後軸,但當車輪出現打滑時,Torsen中央差速器便會主動將動力分配給抓地力較好的輪軸,不但分配動力輸出的速度較一般四輪傳動系統更快,且耐用度更高。

1986年、Audi推出Audi 80 quattro,並帶來換裝Torsen中央差速器的第2代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Torsen這個字來自Torque-sensing Traction (扭力感應傳送器)、可以分配扭力;也就是說、第2代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的前/後差速器可調節左/右輪的轉速差,而Torsen中央差速器則是負責調節前/後驅動軸的動力分配。所以在正常狀况下,動力是以50:50的分配比例傳遞到前/後軸,但當車輪出現打滑現象時,Torsen中央差速器便會主動將動力分配給抓地力較好的輪軸,不但分配動力輸出的速度較一般四輪驅動系統更快,且耐用度也更高。

6.jpg
1986年、Audi推出Audi 80 quattro,並帶來換裝Torsen中央差速器的第2代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大幅提升操控表現。

而且不斷進化中的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不僅1998年導入液壓多片式離合器、2005年加入自鎖式中央差速器,2007與2008年則是分別研發出黏性耦合器與跑車型差速器,2010年後可透過兩套冠狀齒輪精密變動、自動計算最佳扭力分配,並於一般行車條件下,將前/後輪輸出比例控制在40:60,但若其中一支輪軸失去抓地力,差速器內產生的自鎖功能便會將大部分扭力傳遞至抓地力較佳的輪軸,最高可傳遞85%至後軸,或是將70%的扭力傳遞給前軸,大幅提升了車輛的主動安全。

也以讓腳趾擁有趾墊構造、具有強大攀爬能力之壁虎為標誌的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成為了Audi的另一個代名詞。


7.jpg
以腳趾擁有趾墊構造、具有強大攀爬能力之壁虎為標誌的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已是Audi在賽車場及車壇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底盤科技之一。
 樓主| 發表於 2013-1-16 02:07:16 | 顯示全部樓層
在WRC賽道上印證實力

既然出身於泥土與雪地,並在公路上發揚光大,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當然得挑戰WRC (World Rally Champion) 世界越野拉力錦標賽,因為其實Audi創辦人之一的Dr.August Horch便是在1912到1914年間,連續3年拿下奧地利阿爾卑斯山國際越野拉力賽 (Austrian Alpine Rally) 冠軍而奠定其品牌基礎的;所以當1980年、Audi推出搭載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的Audi quattro後,他們馬上也已一輛僅經過簡單改裝的Audi quattro賽車,投入了歐洲當地的拉力賽事,並於1981年、正式進軍WRC的征戰。


8.jpg
在傳奇拉力車手Hannu Mikkola與副駕駛的操控下,1981年的Monte Carlo拉力賽,雖然是Audi quattro賽車的處女秀,但這輛速度機器很輕鬆地便拿下了出賽WRC的首場勝利、令人震驚。

1981年的Monte Carlo拉力賽,雖然是Audi quattro賽車的處女秀,但在傳奇拉力車手Hannu Mikkola與副駕駛的操控下,這輛速度機器很輕鬆地便拿下了出賽WRC的首場勝利,並在第一年便奪得3場勝利、一鳴驚人;而且值得一提的是,Audi quattro賽車還在這年協助1951年誕生的法國籍女賽車手Michèle Mouton與搭擋,搶下了當年WRC年度車手亞軍的頭銜。

1982年、Audi quattro賽車再次擴大了它的優勢,不但共跑出7場WRC單站冠軍,Michèle Mouton也拿到了葡萄牙、巴西與希臘分站的冠軍,是第一位拿到WRC冠軍的女性車手,並幫助Audi車隊贏得了年度車隊冠軍的殊榮。


9.jpg
Michèle Mouton則是駕駛Audi quattro賽車成為第一個WRC女性分站冠軍與Pikes Peak國際登山拉力賽冠軍。

10.jpg
被譽為「史上最佳拉力車手」的Walter Röhrl,則是在1983年以Audi quattro A2賽車,甫一登場便奪得Monte Carlo拉力賽的單站冠軍,並協助Audi車隊繼續蟬聯WRC車隊冠軍。

儘管1984年已創下讓對手難以超越的紀錄,但Audi繼續在1985年推出了Audi quattro賽車的進化版:擁有誇張空力套件與接近600匹馬力的Audi Sport quattro S1,且依舊不斷地站上頒獎臺,直到1986年3月5日,葡萄牙分站發生嚴重的車禍意外、造成3死30傷的慘劇,Audi正式宣布退出WRC,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驅動系統的冠軍王朝才劃下休止。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16 02:08:33 | 顯示全部樓層
從賽車場走回現實世界

然而,Audi與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雖然在1986年退出了WRC賽道,但它們卻沒有離開賽車,不但讓Michèle Mouton登上1985年美國Pikes Peak International Hill Climb (Pikes Peak國際登山拉力賽) 的冠軍,並開發出Audi 90 quattro IMSA-GTO等賽車、開始投入房車賽等不同賽事,且都有相當出色的成績, 不僅贏得了對手的尊重,也證明了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的實力與耐用度。


11.jpg
退出WRC賽道後,Audi與Audi quattro S1賽車不但讓Michèle Mouton登上1985年美國Pikes Peak國際登山拉力賽的冠軍,並開始投入房車賽 (下圖為1989年參加美國TransAm系列賽的Audi 90 quattro IMSA-GTO) 等不同賽事,且都有出色成績、證明了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的實力與耐用度。

除了在充滿泥土、飛沙與積雪的WRC賽道上稱霸外,Audi與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驅動系統的結合,也在現實世界中獲得了極大的成功,甚至今天幾乎每一款Audi車系都有搭載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的車型,總數多達120輛之多;且根據原廠統計,自1980年推出Audi quattro至今、已有超過330萬輛搭載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的不同車型在世界各地奔馳,於現實世界中、提供駕駛人出色的操控與主動安全防護。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16 02:12:51 | 顯示全部樓層


不僅以搭載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的Audi quattro,幾乎橫掃了1980年代的WRC賽事,創辦人Dr.August Horch更早在1912年時,就已透過Austrian Alpine Rally (奧地利阿爾卑斯山越野拉力) 賽事並拿下冠軍、打響了品牌名號;而且百年來在賽車場上贏過許多榮耀,近幾年更一直是Le Mans場上的常勝軍,所以這篇我們想帶讀者們一起回顧Audi百年來在WRC之外的參賽歷史。

三連霸初試啼聲,輝煌的GP戰果

你可能知道,1868年10月12日誕生於德國Winningen的Dr. August Horch是科班出身的工程師,且曾在Mercedes-Benz創辦人Karl Benz手下任職,並於1899年自立門戶、成立Audi前身:A. Horch & Cie公司,著手研發自製車輛;但較少人知道的是,其實他還是一名稱職的賽車手,曾經連續3年拿下當時最嚴苛之拉力賽:Austrian Alpine Rally (奧地利阿爾卑斯山越野拉力) 的冠軍。


12.jpg
1912年、Dr. August Horch親自駕駛Audi 14/35 ps,投入了需在7天內完成3,000公里總里程的奧地利阿爾卑斯山越野拉力,且7天之後更以無失分的表現,拿下了象徵最高榮譽的「阿爾卑斯挑戰獎」,並連續3年奪得這個獎項。

1901年便設計出Audi品牌第一輛汽車:The first Horch的Dr. August Horch,在1910年成立Audiwerke GmbH後,為了打開「Audi」之名號,1912年時、特別親自駕駛了一輛鮮黃色的Audi 14/35 ps,投入了需在7天內完成3,000公里總里程、路線從維也納開始,一路穿越隸屬阿爾卑斯山脈之Karawanken山脈、Dolomites山脈、Stelvio賽道和Hohen Tauern山峰,最後再回到維也納的 Austrian Alpine Rally;而且7天之後,Dr. August Horch與他所駕駛的Audi 14/35 ps,不但是80輛參賽車中的19輛完賽車之一,最後更以無失分的表現,拿下了象徵最高榮譽的「阿爾卑斯挑戰獎」,且連續3年奪得這個獎項,成為當時最受注目的賽車製造廠。

13.jpg
1914年、Dr. August Horch與副駕駛Schlegel參戰Austrian Alpine Rally賽事時的合影,後方捧花的則為Dr. August Horch的夫人。

1934年、在Audi、Horch、DKW與Wanderer四家公司合併成Auto Union AG短短2年之後,它們請來了Porsche創辦人:Dr.Ferdinand Porsche,替這個剛完成融合的車廠,設計了全球第一款中置引擎賽車:Auto Union Type A,將擁有295匹馬力的6缸引擎、變速箱置於車手後方,獲得更平均的車身配重,並在車手Hans Stuck的操駕下,馬上在德國、瑞士和捷克Grand Prix賽事中贏得3場重要的勝利,且在歐洲的地方登山賽中也大有斬獲。

14.jpg
1934年、在Audi、Horch、DKW與Wanderer四家公司合併成Auto Union AG短短2年之後,它們請來了Porsche創辦人:Dr.Ferdinand Porsche,設計了全球第一款中置引擎賽車:Auto Union Type A,並馬上在德國、瑞士和捷克Grand Prix賽事中贏得3場重要的勝利。

Auto Union Type A 的勝利,當然也延續到了它的進化版本:Auto Union Type C,於是在1935至1937年間、這款賽車在 Hans Stuck、Ernst von Delius、Tazio Nuvolari、Bernd Rosemeyer與Achille Varzi等車手的駕駛下,一共帶回了25座Grand Prix的冠軍獎盃、幾乎囊括當時所有獎項。


26.jpg
與Auto Union Type A同樣採中置引擎配置 (圖中為其引擎配置和車體結構圖) 的Type C,在1935至1937年間,一共帶回了25座Grand Prix的冠軍獎盃、幾乎囊括當時所有獎項,是當時最強悍的GP賽車。

甚至在1937 Grand Prix賽季即將結束前,曾拿下多次Grand Prix單站冠軍的傳奇車手Bernd Rosemeyer還在德國賽車協會ONS所舉辦的活動中,以Auto Union Type C裝上Auto Union欲參加Avus極速賽事所打造的Streamline car,在德國一般Autobahn無限速公路上、跑出令人吃驚的極速406.3公里成績。可惜的是,1938年1月、當Bernd Rosemeyer想再次打破由自己所寫下的紀錄時,卻在高速行駛途中遭遇橫向亂流、發生車毀人亡的意外,而Auto Union也立刻宣佈停止參與這類只是為破紀錄而辦的比賽。

不過,在1934年到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1939年為止,短短5年內、Auto Union便已獲得14場Grand Prix單站賽事的勝利,以及無數地方賽事的冠軍獎盃,成績非常亮眼,是Grand Prix史上前無古人的輝煌紀錄。


27.jpg
1937年、Bernd Rosemeyer曾以Auto Union Type C在德國無限速公路上,跑出極速406.3公里的成績。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16 02:14:5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戰爬山賽,惡路上的王者

1980年、Audi發表全球首款搭載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的雙門轎跑車:Audi quattro後,不但陸續以Audi quattro、Audi quattro A2與Audi Sport quattro S1等賽車,橫掃了1981至1985年的WRC (World Rally Champion) 世界越野拉力錦標賽,創下了不敗的「quattro王朝」。在刺激度毫不遜色於WRC的登山車賽中,Audi與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的結合,也寫下了許多紀錄。


28.jpg
Audi Sport quattro S1賽車是以Audi quattro S1拉力賽車為基礎所改裝的爬山賽車,裝上了更誇張的空力套件,能提供更強大的下壓力。

離開塵土飛揚的WRC世界後,Audi馬上將目標鎖定在性質相近、位於美國Colorado州的Pikes Peak International Hill Climb (Pikes Peak國際登山拉力賽),並立刻讓法國籍女車手Michèle Mouton在海拔4,300公尺的Pikes Peak山頂、登上1985年Pikes Peak國際登山拉力賽的冠軍。

29.jpg
位於美國Colorado州的Pikes Peak國際登山拉力賽,是北美地區最負盛名的越野賽事,但Audi Sport quattro S1賽車不但讓法國女車手Michèle Mouton拿下1985年的桂冠,且連續3年都蟬聯此項賽事的冠軍。

1987年、在傳奇拉力車手Walter Röhrl出神入化的駕駛下,一輛改裝過後的Audi Sport quattro S1賽車,不但拿下了當年Pikes Peak國際登山拉力賽的冠軍,並打破這項比賽的成績紀錄,以實戰結果、證明了Audi與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的是惡劣地形上的完美結合。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16 02:18:16 | 顯示全部樓層
Le Mans 24小時耐久賽的常勝軍

與一級方程式大賽Monte Carlo分站、美國Indianapolis 500英哩大賽並稱「全球三大賽事」的法國Le Mans 24小時耐久賽,是全球難度最高的耐久賽,每次比賽時間長達24小時、總里程數約5,000公里,不但測試著車輛的速度與耐久性,也考驗著車手的體力。


30.jpg
法國Le Mans 24小時耐久賽是全球難度最高的耐久賽,每次比賽時間長達24小時,得經歷一天一夜的征戰、總里程數約5,000公里,不但測試著車輛的速度與耐久性,也考驗著車手的體力 (圖為2009年Audi車隊的Le Mans冠軍車:R10 TDI)。

而在稱霸Grand Prix大賽、WRC世界越野拉力錦標賽與 Pikes Peak國際登山拉力賽後,1999年、Audi決心挑戰這個受歡迎程度與一級方程式、WRC齊名的賽事,並針對賽事規則,量身打造了R8R賽車。

31.jpg
1999年、Audi在稱霸Grand Prix與WRC賽事後,決心挑戰這個受歡迎程度與一級方程式、WRC齊名的賽事,遂針對Le Mans 24小時耐久賽Prototype原型賽車組別的規則,打造了這款R8R賽車。

Le Mans 24小時耐久賽始於1923年,每年6月在法國Le Mans舉辦,每年都會吸引超過25萬名現場觀眾,以及數百萬電視觀眾共同觀賞。而Audi自從1999年以R8R賽車投入Le Mans 24小時耐久賽Prototype原型賽車組別、並於1年後、參賽的三輛車便囊括2000年賽事的前三名後,至今除了2003年與2009年兩次與冠軍獎盃失之交臂外,2000至2011年中、11屆的Le Mans 24小時耐久賽裡,Audi總共抱回10座總冠軍獎盃,成績出色。

32.jpg
2006年、由Frank Biela、Emanuele Pirro與Marco Werner (由左至右) 所駕駛的Audi R10 TDI,成為第一輛在Le Mans 24小時耐久賽中奪得冠軍的柴油引擎賽車,並掀起以柴油引擎賽車參加耐久賽事的風潮。

而且除了在Le Mans 24小時耐久賽中表現讓人驚艷外,Audi所打造的R8R、R10 TDI及R15 TDI,在所有其它於美洲和歐洲賽道上所舉辦的耐久賽事中,成績也非常出眾,而且從來沒一輛賽車是因為引擎出現故障問題而退賽。

33.jpg
2011年6月11日、由Marcel Fässler、André Lotterer與Benoît Tréluyer三位車手所駕駛的2號R18 TDI賽車,不但拿下本屆Le Mans 24小時耐久賽的勝利,同時也替Audi寫下拿下10座冠軍獎盃的新紀錄。

至於Audi的2011年Le Mans 24小時耐久賽參賽車,則是搭載賽例規定之3.7升V6 TDI引擎與碳纖維單體式開艙式車體的R18 TDI,且已在2011年6月11日下午、在Marcel Fässler、André Lotterer與Benoît Tréluyer三位車手的輪番駕駛下,率先通過終點、奪下2011年第79屆Le Mans 24小時耐久賽的勝利,同時也替Audi寫下了在Le Mans 24小時耐久賽中拿下10座冠軍獎盃的紀錄。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16 02:25:12 | 顯示全部樓層


分別源自Audi 100與Audi V8的Audi A6和A8車系,除了是Audi家族目前定位最高的兩款車型外,也是同級車中科技層級最高的代表;因為以「Vorsprung durch Technik (進化科技 定義未來)」為品牌精神的Audi,總是不吝於將旗下最新科技下放在量產市售車型上,所以在A6與A8上、你不但能看見Audi的最新科技,還能預見新一代豪華房車的發展趨勢。

經典100車系傳人:Audi A6

經歷1968~1994年、共4代車型發展的Audi 100車系,不但是百年Audi的經典車款之一,為Audi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第一款自主研發作品,且第三代車型曾經創下0.30Cd超低風阻記錄,還是第一款成功爬上滑雪跳臺的車型;而且事實上、這款充滿傳奇與紀錄的車型,便是現行第4代A6車系的前身。


41.jpg
1968年發表的第1代Audi 100,是現行A6車系的前身,經歷過4代車型發展,是Audi的經典車系。

2010年12月全球首發、2011年9月引進國內販售的新世代A6,屬原廠第4代大改款車型 (自Audi 100車系算來則為第7代車系,因為第4代Audi 100於1994年改名為第一代A6),車長4,915mm、車寬1,874mm、車高1,455 mm,車長與車高較前代車型稍減、車寬增加19mm,但軸距已由前代A6的2,843mm加長至2,912mm的長度,換取更充裕的車室空間。

42.jpg
2010年12月全球首發、2011年9月引進國內販售的新世代A6,屬原廠第4代大改款車型,雖然仍然沿襲著第一代A6以來的流線輪廓,但車頭已導入與A1車系近似的六角型大面積單體式盾形水箱護罩,頭燈則是改成不規則型、並配備有HID氣體放電式頭燈與LED晝行燈組。

在材料運用上,新一代A6亦有不小的革新,不但鋁合金材質佔車身製作比例提升至20%,如:引擎蓋、前葉子板、車門板和尾廂蓋等處,皆改採輕量化鋁合金打造,較輕的熱成形鋼材則是提供了更優異的車體強度;整體而言,車身重量已較傳統鋼材車身減輕15%。

43.jpg
新一代A6的車體製做導入了「Audi ultra」輕量化科技後,引擎蓋、前葉子板、車門和尾廂蓋等共20%的車身上採用了鋁合金材料,車身重量較前代減輕15%,且油耗與二氧化碳排放也獲得了提升,並可提供更好的安全保護。

至於外型方面,雖然新世代A6仍然沿襲著第一代A6以降的流線輪廓,但不同的是,新一代A6的車頭不但導入A1車系近似六角型的大面積單體式盾形水箱護罩,並配備有HID氣體放電式頭燈組 (全LED頭燈與LED晝行燈組則為標配),而且頭燈邊緣還順著水箱護罩的轉折,勾勒出不規則的鋸齒狀;順著優雅的車側線條向後,車尾則是承襲家族旗艦:A8的穩重設計,並在行李廂蓋上緣融入一道上揚的小鴨尾,展現出兼顧旗艦風采與跑車動感氣息的新概念。

而且新一代A6還提供專屬的S line運動化外觀套件、包括:S line式樣前後保桿、前氣壩、車尾後下導流板、鍍鉻排氣尾飾管;以及S line式樣門檻飾板與葉子板上的S line銘牌等作為選配。


44.jpg
新一代A6的車頭設計已更換為新世代Audi家族設計,車側與車尾則是承襲家族旗艦:A8的穩重設計,並在行李廂蓋上緣融入一道上揚的小鴨尾,展現出兼顧旗艦風采與跑車動感氣息的新概念。

打開車門,新一代A6的座艙鋪陳則是散發著如同旗艦A8車系一樣的豪華氛圍,透過優雅、平滑的曲線,以及質感出色的細紋梣木紋飾板包覆著車門、儀表板、中控檯以及排檔座鞍部等處,不僅帶來豪華、氣派的氛圍,同時也散發著如同豪華遊艇般的氣息,且可看見雙前座8向電動調整座椅,日照感應式雙區恆溫空調、電動後擋遮陽簾,以及方向盤換檔撥片等配備,並換上新一代MMI多媒體操控介面,大型彩色顯示幕可自中控台緩緩升起,搭配旋鈕/按鍵組合,就多項車上功能和資訊進行多元化的操作使用。

45.jpg
新一代A6的座艙師法旗艦A8車系的氛圍營造,透過優雅、平滑的曲線,以及質感出色的細紋梣木紋飾板包覆著車門、儀表板、中控檯以及排檔座鞍部等處,而且後座空間也較前代車型舒適寬敞。

而且新一代A6車系還導入了7吋DIS顯示螢幕,能運用多功能方向盤進行操作,除了可顯示傳統的行車油耗等資訊外,還能提供節能駕駛等輔助指示、利用換檔指示燈提醒駕駛最佳駕馭習慣與方式;此外,新一代A6並備有HUD抬頭顯示器 (部分車型為標配),駕駛可自行設定所需的相關資訊以HUD進行顯示,來減少駕駛分心的情形發生。

46.jpg
新一代A6並備有HUD抬頭顯示器 (部分車型為標配),駕駛可自行設定所需的相關資訊以HUD進行顯示,來減少駕駛分心的情形發生。

傳動搭配方面,原廠則是準備了多款動力選擇,並有S6與S6 Avant兩款性能車型,可透過降低引擎內部磨擦力、動能回充裝置和Start-Stop引擎自動熄火/啟動系統等節能科技,讓燃油耗損最多可減少達19%,同時,動力輸出亦有同步成長,且可搭配傳統前驅底盤或搭載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

47.jpg
尚未引進國內的S6 Avant與S6,外觀上最大的特徵在於換上「S」式樣的空力套件,心臟則是一具4.0升V8 TFSI缸內直噴雙渦輪增壓引擎,可帶來420匹馬力與56.08公斤米的輸出、搭配7速S tronic雙離合器變速箱下,可讓S6在4.8秒完成靜止至100公里的加速、S6 Avant則是4.9秒。極速則被電子限速限制於250公里。。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16 02:30:00 | 顯示全部樓層
而2011年9月首波引進國內的新一代A6車系,則是有A6 2.0 TFSI、A6 2.8 FSI、A6 2.8 FSI quattro、A6 3.0 TDI quattro與A6 3.0 TFSI quattro共5款車型,並標配Start-Stop引擎自動熄火/啟動系統。其中,搭載於A6 2.0 TFSI的2.0升TFSI直4渦輪增壓汽油引擎,能在引擎轉速4,000至6,000轉間、提供180匹馬力,同時於1,500至3,900轉間、帶來32.6公斤米的扭力峰值,並搭配8速multitronic手自排變速箱,在經濟部能源局的油耗測試中,能帶來市區12.35km/l、高速18.52km/l、平均15.6km/l的油耗表現。

A6 2.8 FSI、A6 2.8 FSI quattro兩款車型所搭載的2.8升FSI V6缸內直噴汽油引擎,則能夠於5,250至6,500轉間、輸出204匹最大馬力,並在3,000至5,000轉間、提供28.6公斤米扭力,搭配8速multitronic手自排變速箱的前驅版本能夠繳出市區10.31km/l、高速16.13km/l、平均13.3km/l的油耗表現;而採用7速S tronic雙離合器變速箱的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之車型,則能帶來市區9.35km/l、高速15.38km/l、平均12.5km/l的成績。


48.jpg
引進國內的A6 2.8 FSI quattro、搭載2.8升FSI V6缸內直噴汽油引擎,能夠輸出204匹馬力與28.6公斤米扭力,採用7速S tronic雙離合器變速箱與quattro四輪傳動底盤,能帶來平均12.5km/l的油耗成績。

唯一一款柴油車型A6 3.0 TDI quattro,則是以3.0升TDI V6柴油引擎搭配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與7速S tronic雙離合器變速箱,能夠在4,000至4,500轉輸出245匹馬力,並於1,400至3,250轉間、提供51.0公斤米的扭力,可於極短的6.1秒、由靜止加速至時速100公里,極速則被電子限速器限制於250公里,至於油耗表現則為市區13.70km/l、高速18.87km/l、平均16.7km/l。

49.jpg
國內導入的A6 3.0 TDI quattro、配置3.0升TDI V6柴油引擎搭配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能透過7速S tronic雙離合器變速箱,傳遞245匹馬力與51.0公斤米扭力,可於6.1秒由靜止加速至時速100公里。

擔任汽油旗艦的A6 3.0 TFSI quattro則搭載排氣量3.0升之V6水冷式機械增壓引擎,能於5,250至6,500轉間、輸出300匹最大馬力,並於2,900至4,500轉、帶來44.9公斤米最大扭力,搭配7速S tronic雙離合器變速箱,能在5.5秒完成由靜止加速到時速100公里的衝刺,極速則被限制於250公里,油耗表現則有市區9.17km/l、高速14.93km/l、平均12.0km/l的不俗成績。

50.jpg
A6 3.0 TFSI quattro搭載排氣量3.0升之V6機械增壓引擎,能輸出300匹馬力與44.9公斤米扭力,搭配7速S tronic雙離合器變速箱,能在5.5秒完成由靜止加速到時速100公里的衝刺,極速則被限制於250公里。

51.jpg
新一代A6全車系標配雙前座、雙前座側邊、左右側氣簾等6具SRS氣囊 (後座側邊氣囊提供選配) ,以及主動式頭枕、ABS防鎖定煞車、ASR循跡防滑控制等安全防護系統,引進國內之車型還標配Audi active lane assist主動式車道偏離警示系統,以及Audi side assist車道變換輔助系統等主動安全配備。

引進國內的新一代A6、全車系標配雙前座、雙前座側邊、左右側氣簾等6具SRS氣囊 (後座側邊氣囊提供選配) ,以及主動式頭枕、ABS防鎖定煞車、ASR循跡防滑控制、EDL電子式限滑差速鎖定、ESP行車穩定等安全防護系統,同時標配Audi active lane assist主動式車道偏離警示系統,以及Audi side assist車道變換輔助系統等主動安全配備。

52.jpg
Audi side assist車道變換輔助系統能在其他車輛進入車側危險區域、駕駛人打方向燈採取變換車道動作的當下,以車側後視鏡內側的LED警示燈組快速閃爍,警告駕駛後方有車輛接近。

Audi active lane assist主動式車道偏離警示系統,能夠運用攝影機感測車道,若系統發現車輛開始偏移,便會透過方向盤的震動警告駕駛,若駕駛仍未採取動作,系統則會介入修正讓車輛維持在車道之中。而能夠偵測車側盲點的Audi aide assist車道變換輔助系統,則能在其他車輛進入車側危險區域、駕駛人打方向燈採取變換車道動作的當下,以車側後視鏡內側的LED警示燈組快速閃爍,警告駕駛後方有車輛接近。

53.jpg
Audi pre sence rear系統能在偵測到後方即將碰撞前,除了警示燈號、關閉車窗/天窗,且前座安全帶自動預縮外,配有座椅記憶功能的車型還會自動調整至最佳防護設定以保護車內乘員。

此外,新一代A6還標配Audi pre sense rear後方預警式安全防護系統,並提供內建行人偵測與標識系統的夜視行車輔助系統作為選用配備,不僅大幅提升乘坐豪華性、動力與油耗,且安全表現也獲得了顯著的提升。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16 02:36:21 | 顯示全部樓層
高科技鋁合金先驅:Audi A8

前身為1988年誕生之Audi V8的A8車系、目前已進化至第3代車型,不但是Audi旗下最頂級的豪華房車,1994年發表之第一代A8、還是全球第一個採用ASF (Audi Space Frame) 概念高剛性車身結構技術打造出鋁合金車體的旗艦車系,且為豪華房車級距中、唯一採用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的車型。至於現行第3代Audi A8、誕生於2009年12月,並在2010年4月中國上海車展發表了A8 L長軸車型,已於2010年11月引進國內。


60.jpg
1988年誕生之Audi V8,為現行Audi豪華房車旗鑑A8車系的前身,外型氣派方正。

新世代A8車長、車寬及車高分別為5,137mm、1,949mm與1,460mm,A8 L長軸車型的車長、車寬、車高則為5,267mm、1,949mm和1,471mm,外觀導入新世代Audi家族大面積倒六角型單體式盾形水箱護罩、標準配備HID氣體放電式頭燈與LED識別燈組,頂級車型還標配有全LED極光頭燈組,具有濃厚的科技元素。

61.jpg
現行A8車系的外觀導入了新世代Audi家族大面積倒六角型單體盾形水箱護罩、標準配備HID氣體放電式頭燈與LED識別燈組。

車側與車尾部分,新一代A8車系也一如家族設計語彙,運用鮮明的鈑件摺線和輪拱設計,刻劃出豐富而立體的車側光影,搭配車門下緣細幅鍍鉻飾條,讓車側增添幾分亮點;而車尾部分,新一代A8車系的尾燈則是帶有幾分現行A4尾燈模組的氣息,並運用Audi擅長的LED照明科技,以72顆LED排列組成光條狀尾燈、煞車燈與方向燈等,彰顯了Audi所強調的科技化特質。

62.jpg
新一代A8的內裝設計參考的是豪華遊艇之風格,以圓滑細膩的線條,搭配遊艇油門操縱桿般的排檔桿,並換上真皮包覆的儀表板、大面積原木與金屬飾板的交相搭配,營造出典雅且極具質感的座艙氛圍。


內裝方面,新一代A8則是參考了豪華遊艇內裝的設計風格,以圓滑細膩的線條,搭配遊艇油門操縱桿般的排檔桿,讓人彷彿置身豪華遊艇之中。真皮包覆的儀表板、以及大面積原木與金屬飾板的交相搭配,亦替新一代A8的車室營造出典雅且極具質感的座艙氛圍,並搭配有四區獨立恆溫空調系統,能給予車主舒適且豪華的乘坐空間。

而且特別的是,新一代A8除了頭燈與尾燈大量運用的LED照明技術外,車室內還配備了LED環艙氛圍照明燈光組,能夠透過MMI介面、選擇三種不同顏色的照明,讓車室呈現不同色調的氛圍;另外,新一代A8 L長軸車型配備有太陽能天窗,能夠透過裝置於天窗的太陽能集電板產生電力,用以驅動空調鼓風機,在引擎未發動的情況下調節車室溫度。


63.jpg
特別的是,新一代A8除了頭燈與尾燈大量運用的LED照明技術外,車室內還配備了LED環艙氛圍照明燈光組,能夠選擇三種不同顏色的照明,讓車室呈現不同色調的氛圍。

此外,新一代A8 L長軸車型配備前/後共4張附有電動腰靠的電動調整按摩座椅,後座更具有12向電動調整,並附有記憶與加熱功能,且後座中央扶手可整合MMI系統操作介面、獨立恆溫空調、按摩座椅等調整設定。多媒體娛樂系統方面,除了全車系標配、擁有14具喇叭的Bose音響外,左右後座也擁有兩具獨立的10.2吋螢幕,以及DVD、兩個SD記憶卡插槽,以及兩具無線藍牙耳機,讓後座乘客也具有獨立專屬的娛樂系統。



新一代A8 L長軸車型的後座具有12向電動調整,並附有記憶與加熱功能,且中央扶手可整合MMI系統操作介面、獨立恆溫空調、按摩座椅等調整設定,並可搭配後座專屬的多媒體娛樂系統。

傳動系統搭配方面,針對新一代A8車系則是導入3.0升V6 TFSI水冷式機械增壓引擎與4.2升FSI缸內直噴引擎兩種汽油動力,搭配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其中,配置3.0升V6 TFSI引擎的A8 V6與A8 L V6,擁有290匹最大馬力,並可在引擎轉速2,500至4,850轉時、輸出42.8公斤米的最大扭力,搭配8速Tiptronic手自排變速箱與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A8 V6擁有由靜止加速到時速100公里僅需6.2秒的性能表現,平均油耗僅10.9km/l、二氧化碳排放量則為217g/km。

65.jpg
Audi Taiwan初期針對新一代A8車系、導入的是配置3.0升V6 TFSI機械增壓引擎與4.2升FSI缸內直噴引擎兩種汽油動力,搭配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驅動系統的A8 V6、A8 L V6,以及A8 L V8共三種車型,2011年底並追加A8 L W12旗鑑。

搭載4.2升V8 FSI缸內直噴引擎的A8 L V8,則是擁有372匹最大馬力,以及45.4公斤米扭力的最大輸出,同樣搭配8速Tiptronic手自排變速箱與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能在5.8秒由靜止加速至時速100公里,同時具有9.1km/l的平均油耗,以及219g/km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66.jpg
A8 L W12是國內新世代A8車系的頂級旗鑑,搭載6.3升W12 FSI缸內直噴引擎,可爆發500匹馬力及63.7公斤米扭力,並能在8速Tiptronic手自排變速箱與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的配合下,擁有由靜止加速至時速100公里僅需4.7秒、極速250公里 (電子限速) 的表現。

2011年底國內發表的A8 L W12,則是新世代A8車系的頂級旗艦,搭載一具6.3升W12 FSI缸內直噴引擎,可爆發驚人的500匹馬力及63.7公斤米的強大扭力,並能在8速Tiptronic手自排變速箱與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的配合下,擁有由靜止加速至時速100公里僅需4.7秒、極速250公里 (電子限速) 的表現。

操控與安全科技方面,新一代A8不但擁有目前所有Audi搭載的車用科技,如:Audi active lane assist主動式車道偏離警示系統及Audi side assist車道變換輔助系統,且全車系標配整合氣壓懸吊、油門可反應變速箱換檔特性的Audi Drive Select可程式化車身動態系統,並搭配Audi pre sense rear後方預警式安全防護系統,能夠透過後方雷達感知器,在監測到後方有碰撞危險時,主動啟動燈號,並且關閉車窗、天窗,同時自動預縮前座安全帶,以及自動調整座椅至最佳防護設定,降低意外發生時的傷害程度,是目前最先進、最安全的新世代豪華旗艦。
64.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16 02:40:01 | 顯示全部樓層


自從1980年發表義大利文「4」為名的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以及首輛配置此系統的4門房車:Audi quattro以來,Audi不但稱霸WRC等賽事、更於1994年推出RS2 Avant車型、並開發出一系列掛上RS與S性能徽章的高性能家族車型,且以2003年於法蘭克福車展所發表的Le Mans概念車為藍本,推出品牌第一款超級跑車:R8,宣告跨足超跑領域。

RS2 Avant領軍、性能家族成形

不但幾乎稱霸了1981至1985年間的WRC賽道,1994年3月時,為力抗當時越來越壯大的BMW M部門,以及Mercedes-Benz的AMG大軍,Audi特別與兩者關係非常密的著名跑車品牌Porsche攜手、以當時市場上相當受歡迎的Audi 80 Avant (即現行Audi A4 Avant前身) 旅行車為基礎,推出了第一款「RS」車型:RS2 Avant。


80.jpg
1994年3月、Audi與Porsche攜手以當時市場上相當受歡迎的Audi 80 Avant (即現行Audi A4 Avant前身) 旅行車為基礎,推出第一款以德文:RennSport(英文:racing sport) 縮寫「RS」為車名的RS2 Avant。

「RS」為德文RennSport、英文racing sport的縮寫,剛好也說明了RS2 Avant的定位,因為這款外觀換上誇張空力套件、內裝則是更改為戰鬥化訴求的高性能旅行車,不但已將原本引擎室內的2.2升直列5缸渦輪增壓引擎換上了大一號的KKK渦輪增壓器與冷卻器、增壓值由1.1提升至1.4bar,且重新設計進/排氣系統、供油系統與凸輪等零件,使得最大馬力一舉由230匹暴增至315匹;搭配密齒比6速手變速箱與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後,還能在4.8秒完成由靜止加速至時速100公里,極速則是限制在250公里,成為全球首款集強勁性能及空間便利性於一身的高性能旅行車。

81.jpg
2000年發表、採旅行車設定的第1代RS4,配置一具2.7升V6雙渦輪增壓引擎搭配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擁有高達380匹馬力的輸出,由靜止加速到時速100公里不到5秒。

也因為甫一推出便大受歡迎,所以這款Audi原本僅打算在1994~1995年間生產2,200輛的高性能房車,最後一共打造了2,891輛,且至今每一輛RS2 Avant都仍是收藏家眼中不可多得的逸品,並延伸開發出多款RS與S高性能車型,且確認了以渦輪增壓加上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來打造Audi RS/S高性能家族的這個成功方程式。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16 02:44:03 | 顯示全部樓層
引進國內之Audi高性能RS/S家族群像

至於Audi現行RS/S高性能家族,共有S3掀背3門鋼砲、S3 Sportback掀背5門鋼砲、RS3 Sportback掀背5門鋼砲、S4高性能房車與S4 Avant高性能旅行車、S5 Sportback高性能5門掀背跑車、S5 Cabriolet高性能雙門敞篷跑車、S5 Coupé/RS5 Coupé高性能雙門跑車、S6/RS6高性能房車、S6 Avant/RS6 Avant高性能旅行車,以及S7 Sportback豪華高性能5門掀背房車與S8豪華高性能房車,以及TT車系旗下的TTS Coupé/TT RS Coupé高性能跑車與TTS Roadster/TT RS Roadster高性能敞篷車共19款車型。

而目前引進國內的則有 S3 Sportback掀背5門鋼砲、 S4高性能房車與S4 Avant高性能旅行車、S5 Sportback高性能5門掀背跑車、S5 Coupé與RS5 Coupé高性能雙門跑車。

2008年4月發表、2010年1月引進國內的S3 Sportback,是目前台灣奧迪汽車RS/S家族的小前鋒,外觀除了加裝LED識別燈組外,還套上了特有的空力套件,打造出霸氣剽悍的印象;並搭配有更具個人風格的黑色座艙,且換裝S3專屬平底式賽車多功能方向盤、S3真皮排檔頭、鋁合金踏板、S3專屬門檻踏板,以及Silk Nappa真皮包覆之雙前座跑車座椅。


82.jpg
與一般A3 Sportback相比,性能版本的S3 Sportback除了加裝LED識別燈組,還套上了「S」家族特有的空力套件,營造出截然不同的霸氣印象。

83.jpg
S3 Sportback搭配的是更具個人風格的黑色座艙,且換裝S3專屬平底式賽車多功能方向盤、S3真皮排檔頭、鋁合金踏板、S3專屬門檻踏板,以及Silk Nappa真皮包覆之雙前座跑車座椅。

動力方面、S3 Sportback則是搭載2.0升TFSI缸內直噴汽油引擎,在渦輪增壓系統的挹注下,可爆發265匹馬力與33.7公斤米扭力,且能夠配合6速S Tronic自手排變速箱與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締造出由靜止加速到時速100公里僅需5.8秒的成績,極速封印在250公里,是既能輕鬆遊走於都會區,且性能強悍的熱血鋼砲。

2008年法國巴黎車展登場的S4與S4 Avant,則是2010年6月引進國內的現行Audi A4之頂級性能房車與性能旅行車車型,不但在車身上加裝了擁有「S」字樣性能徽飾的水箱護罩與空力套件,內裝也換上鑲有「S」字樣的平底式賽車多功能方向盤、真皮排檔頭、鋁合金踏板,以及兩張Nappa真皮包覆之雙前座跑車座椅。


84.jpg
2008年法國巴黎車展登場的S4與S4 Avant,是現行 A4車系之頂級性能房車與性能旅行車車型,不但車身上加裝誇張的空力套件,且水箱護罩前方鑲有「S」字樣性能徽飾。

85.jpg
S4與S4 Avant的內裝不但換上鑲有「S」字樣的平底式賽車多功能方向盤、真皮排檔頭、鋁合金踏板,以及兩張Nappa真皮包覆之雙前座跑車座椅,且門檻、儀表板內也點綴有「S4」字樣。

性能表現部分,S4與S4 Avant則是搭載排氣量3.0升的V6 TFSI缸內直噴引擎,並佐以水冷式機械增壓系統、提供高達333匹馬力與44.9公斤米扭力,且能在7速S Tronic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與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的協助下,讓S4與S4 Avant分別可在5.3與5.4秒完成由靜止加速到時速100公里的衝刺,極速則是由電子限速器限制在250公里,而且油耗表現還較上一代S4車系提升26%。

國內Audi A5車系的性能指標,則是由S5 Sportback高性能5門掀背跑車、S5 Coupé與RS5 Coupé三款車型擔當。

結合Coupé線條、4門房車內裝設計,同時還具有5門掀背車實用性的A5 Sportback,是A5車系的跨界車款,而在高性能的S5 Sportback車型上,Audi不但賦予了它更搶眼且誇張的外觀設計,且導入更跑車化的內裝鋪陳;引擎蓋下、還特別裝入一具3.0升V6 TFSI缸內直噴機械增壓引擎,能在引擎轉速5,500至7,000轉間、輸出333匹馬力,同時於2,900至5,300轉間、形成44.9公斤米的扭力高原,搭配7速S tronic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與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還能夠在5.4秒完成由靜止加速至時速100公里,同時擁有極速250公里的表現。


86.jpg
採特殊5門掀背跑車造型的S5 Sportback,搭配3.0升V6 TFSI缸內直噴機械增壓引擎,能輸出333匹馬力與44.9公斤米扭力,可在5.4秒由靜止加速至時速100公里、極速為250公里。

87.jpg
內裝採戰鬥化設定的RS5 Coupé雙門轎跑車,搭載排氣量4.2升的V8 FSI 缸內直噴引擎,可輸出450匹馬力與43.8公斤米扭力,能在4.6秒由靜止加速到時速100公里,極速則是限制在250公里。

至於採雙門跑車規劃、外型流線的RS5 Coupé,則是搭載一具排氣量4.2升的V8 FSI 缸內直噴自然進氣引擎,450匹的最大馬力能在引擎轉速8,250轉時爆發,43.8公斤米的扭力峰值則能在4,000至6,000轉均勻輸出,並搭配7速S tronic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與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能在4.6秒由靜止加速到時速100公里,極速則是限制在250公里。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16 02:49:36 | 顯示全部樓層
以R8賽車為名,跨進超跑領域

以2003年Audi於IAA德國法蘭克福車展所發表之Le Mans概念車為外型藍本,車名取自2000年Audi Le Mans 24小時耐久賽冠軍車的R8,開發計畫確定於2005年底、以Audi Neckarsulm設計中心為基地,首演於2006年9月舉行的法國巴黎車展,採雙門雙座、中置引擎搭配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的傳動設定,是Audi品牌的首款超級跑車。


90.jpg
2003年Audi於IAA德國法蘭克福車展所發表之Le Mans概念車,外型前衛附科技感,是現行R8的藍本,採中置引擎、四輪傳動的底盤配置。

R8的造型是由Audi Le Mans概念車演化而來,剛開始只有搭載4.2升V8 FSI缸內直噴自然進氣引擎的R8 4.2 FSI車型,能在引擎轉速7,800轉時、輸出高達420匹的最大馬力,而在4,500至6,000轉的轉速區間、發揮高達43.8公斤米的峰值扭力,並可選配6速手排或源自賽車的R tronic序列式變速系統,能夠在4.6秒內由靜止加速到時速100公里,極速則為301公里。

62.jpg
Audi第一款量產超級跑車:R8的造型,是由Le Mans概念車演化而來,初期僅有搭載4.2升V8 FSI缸內直噴引擎的R8 4.2 FSI車型,能輸出420匹馬力與43.8公斤米峰值扭力。

而且為了要讓R8擁有優異的操控表現,Audi除了替它以ASF (Audi Space Frame) 概念高剛性車身結構技術打造了一個輕量化、高剛性的車體,且工程師還將引擎置於車身中央,替它達成了前44:後56的優異車身配重,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則是能依照不同的路況、將動力有效的分配到前、後軸,作為這款超級跑車的操控後盾。

91.jpg
R8的鋁合金車體是以Audi自豪的ASF 概念高剛性車身結構技術打造,擁有輕量化、高剛性的特色,且引擎置於車身中央,可達成前44:後56的車身配重。

此外,Audi原廠還提供了R8一個舒適的乘坐環境,就如同豪華房車一般、幾乎座艙內全數由高質感Fine Nappa皮革包覆,且除了配置賽車化平底式賽車多功能方向盤、真皮排檔頭、鋁合金腳踏板和兩張賽車座椅外,還兼具寬敞的乘坐空間與行李容量。

92.jpg
雖然是一輛配置兩張桶型座椅的超級跑車,但R8的座艙用料相當高檔,幾乎全數由高質感Fine Nappa皮革包覆,並配置賽車化平底式賽車多功能方向盤、真皮排檔頭和鋁合金腳踏板。

93.jpg
2008年底、R8車系發表R8 5.2 FSI車型,外觀、內裝與車體及傳動系統均大致保留與R8 4.2 FSI相同的設計,但在換裝5.2升V10 FSI缸內直噴自然進氣引擎後,輸出已提升至525匹與54.04公斤米,且由靜止加速到時速100公里僅3.9秒、極速可達316公里。

2008年底、Audi則是追加推出R8 5.2 FSI車型,外觀、內裝與車體及傳動系統均大致保留與R8 4.2 FSI相同的設計,性能輸出則是在換裝排氣量5.2升V10 FSI缸內直噴自然進氣引擎後,最大馬力提升至525匹與54.04公斤米,且擁有由靜止加速到時速100公里僅3.9秒、極速可達316公里的出色水準,是Audi品牌的性能指標,且忠實地傳遞了這個百年品牌生生不息的精神。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16 02:50:59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39

主題

2萬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潮流時尚」勳章「飲食健康」勳章「玄機妙算」勳章百萬富翁勳章萬千寵愛勳章傑出成就勳章論譠元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超級元老勳章

發表於 2013-1-16 15:30:54 | 顯示全部樓層
睇完識多很多嘢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16 18:05:05 | 顯示全部樓層
andyy 發表於 2013-1-16 15:30
睇完識多很多嘢

多謝師兄用心回應。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203

回帖

450

積分

中級會員

積分
450
發表於 2013-1-16 18:19:5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銀色奧迪 於 2013-1-16 18:20 編輯

audi and BMW ,very good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16 23:20:40 | 顯示全部樓層
銀色奧迪 發表於 2013-1-16 18:19
audi and BMW ,very good

Which one do you love most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636

主題

1萬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創作大師」勳章「戲劇之王」勳章「賭神」勳章傑出成就勳章「貼圖之星」勳章「痴線佬」勳章「巨蟹座」勳章141紳士勳章百萬富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萬千寵愛勳章超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究極元老勳章

發表於 2013-1-17 09:53:11 | 顯示全部樓層
R8 好型
r8.jpg
門前人人叫阿哥    門後情海淚孤雛
小龍嗜好實不多    小願伊人親近我
龍精虎猛尋芳去    龍頭蛇尾無花果
獻出温柔無悔過    獻盡家財求安窩
醜詩只今孤獨唱    醜句願君穿腸過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17 14:26: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門小龍 發表於 2013-1-17 09:53
R8 好型

係Audi 來講,R8一定型爆〜〜〜〜〜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16

主題

3萬

回帖

8萬

積分

超級元老

2011

積分
88988

「友誼大使」勳章百萬富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超級元老勳章傑出成就勳章論譠元老勳章萬千寵愛勳章

發表於 2013-1-17 18:54:57 | 顯示全部樓層
nice Audi cars , R8 is great
*&  Happy Everydays Happy Together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2-5 00:5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