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發表於 2013-1-5 17:48:32
|
顯示全部樓層
copy 自壹週刊:
慾海浮生 裕民坊
2013年01月03日 ~~ 第1191期 香港《壹周刊》
踏上唐樓樓梯,在觀塘裕民坊一樓一「 㩒鐘仔」,開門的,是濃妝艷抹的芝芝。
芝芝,「一樓一」鳳姐,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在觀塘唐樓租了一個板間單位,正式下海。
當年她廿出頭,觀塘工業區廠佬、麻雀館老細、住在觀塘半山西裝友都是她的恩客,肉金叫價三百八。
觀塘○九年啟動全面重建,裕民坊一帶拆的拆、搬的搬,一幢幢工廠大廈熄燈落閘,舊墟唐樓人流稀疏;一度創下世界人流最高紀錄的觀塘麥當勞,現在坐着的食客都是垂垂老矣的老街坊。
年過半百的芝芝,留着昔日的黑色魚網絲襪,在一樓一的單位繼續等客。
肉金叫價三百,可以議價,久久沒有客,她披上外套,漫無目的走過仁愛圍、月華街巴士站……
她點起香煙,訴說起四十年來的慾海浮生,說着聽着,竟和觀塘裕民坊這個小社區,休戚與共。
好時光
記者在門外問芝芝肉金幾多,她輕扭已鬆弛的腰肢說:「公價。」
觀塘裕民坊一樓一「公價」三百,她接着嗲聲嗲氣抱怨說:「我開業嗰陣三百八十,後尾啲男人個個上大陸玩,我一直唔敢加價;依家人民幣貴,啲男人又返落嚟玩,但我現在年紀……所以唔敢加價,我呢個價(三百元)已經十幾年冇加過,你話我幾老實!」
芝芝,上海人,廿多年前來到香港,開始在觀塘經營起「一樓一」。她說當年是她搵錢最多的時候,亦是裕民坊最好的時光。
「嗰陣香港經濟最好,觀塘好多工廠,個個老細有廠有樓炒股票,我當年真係有好多大老細關照,呢班客中、港兩邊走,但香港老婆睇到實,所以唔敢去大陸玩,啲老細就趁下午食午飯嗰陣或者放工過來幫襯我。」點起根煙,芝芝回憶起昔日觀塘工業區的繁榮。
昔日
物換星移,觀塘馬路的指示路牌由「工業區」變了「工貿區」。
聲稱繼續接客純為興趣的芝芝,亦隨着身邊環境的轉變而轉變。
入黑,芝芝在房內一直等,沒有客人。她穿上外套,步下樓梯,沿着仁愛圍、月華街巴士站、一路散步到港鐵站附近的麥當勞。
「以前同呢間鋪老闆娘鬧過交,個女人成日睇我唔順眼(舊墟賣日用品的老鋪)……同過一個男人爭啲就結婚,係附近一間製衣廠的老細,同佢喺麥記食過唔少魚柳包,記得仲同佢去過寶聲戲院睇《甜蜜蜜》……老實講,我唔鍾意食呢啲鬼佬嘢,我自己一個人鍾意去牛腩巷(輔仁大樓側)食碗粉、食巷仔(裕民坊通往觀塘道)的豆腐花……
「以前我最鍾意去物華街嗰幾間 boutique買衫,執晒啦……乜都冇啦!最近去得最多就係 apm,入到去食嘅著嘅乜嘢都齊,不過都已經唔係觀塘。」芝芝大力大力索着煙,重複舊日,埋怨今日。
芝芝說,工業區式微之後,很多姊妹都「搬竇」了。她亦從做「大老細」生意,改做「街坊」及「小朋友」。
「唔好以為我現在啲客係阿伯,我呢幾年最多的新客仔都係『小朋友』。」她說,近幾年因為互聯網多了有關冶遊的網站,令她們舊區的一樓一生意,多了不少「外來訪客」。
「我估班細路專登搭車來觀塘『懷舊』,亦可能喺呢區唔會撞到熟人。我見好多個樣唔夠秤,一定問佢攞身份證睇。有次有個小朋友幫襯,佢同我講話佢生日,冇朋友想我陪吓佢,我咪配合吓!之後勸佢以後唔好叫雞,你話我係唔係倒自己米?」呵呵大笑的芝芝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