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13-1-7 16:12:04
|
顯示全部樓層
即使BMW目前出自M GmbH的車型,只有M3 Coupé與M3 Convertible、M5、M6及M6 Convertible,以及X5 M和X6 M共7款車型,但事實上、歷代M家族車系成員除了旗下唯一一款中置引擎、後輪驅動的超級跑車:M1外,還包括有M Roadster與M Coupé、Z4 M Roadster和Z4 M Coupé,以及1M Coupé,而且這幾款出自M GmbH之手的BMW,也都是車壇的傳奇。
高性能小跑車濫觴─M Roadster/M Coupé
以原廠底盤代號E36/7和E36/8之Z3與Z3 Coupé為基礎進行重新調校、性能升級而來的M Roadster及M Coupé,是BMW M GmbH分別於1998年與1999年推出的高性能敞篷車與高性能小跑車,生產基地位於BMW位於美國南卡羅萊那州的Spartanburg工廠,但保留著純正M家族血統的引擎,仍全數自德國而來。
以原廠底盤代號E36/7和E36/8之Z3與Z3 Coupé為基礎進行調校、性能升級而來的M Roadster (圖右) 及M Coupé,是BMW M GmbH分別於1998年與1999年推出的高性能敞篷車與高性能小跑車。
從外觀來看,與標準版Z3與Z3 Coupé相比,M Roadster及M Coupé不僅換上了重新設計的前/後保險桿、側裙及車尾行李廂小鴨尾翼,還搭配了專屬的M款5輻星狀鋁圈 (輪胎尺碼為前:225/45R17、後245/40R17) 與M款尾段排氣管,所以整體視覺感明顯更為霸氣。
而在內裝方面,M Roadster及M Coupé則是與任一款M家族車款一樣,都是以深色基調的皮革來鋪陳內裝,並換上兩張桶型跑車座椅,且於儀錶板、方向盤、排檔桿與門檻等處,加入了「M」字樣的徽飾,作為與一般標準版Z3與Z3 Coupé的差異。
M Roadster的內裝與其它M家族車款一樣,都是以深色基調的皮革來鋪陳內裝,並換上兩張桶型跑車座椅,且於儀錶板、方向盤、排檔桿頭等處,加入了「M」字樣的徽飾。
至於動力表現方面,M Roadster及M Coupé則是與E36 M3一樣,擁有歐規/美規,以及前期/後期共4種不同的搭配:歐規車型方面,無論左駕或右駕、2000年以前生產的早期型M Roadster及M Coupé,搭載的都是引擎代號S50的3.2升直列6缸自然進氣引擎 (實際排氣量3,201c.c.),可於引擎轉速7,400rpm輸出321匹馬力、引擎轉速3,250rpm提供35.7公斤米最大扭力,2001年以後的後期型車款,則是換裝引擎代號S54、E46 M3配置的3.2升直列6缸自然進氣引擎 (實際排氣量3,245c.c.),可於引擎轉速7,400rpm輸出325匹馬力、引擎轉速3,250rpm提供35.7公斤米最大扭力,並配置5速手排變速箱,由靜止加速到時速100公里不到5秒便能完成。
M Roadster及M Coupé與E36 M3一樣,擁有歐規/美規,以及前期/後期共4種不同的搭配,其中2001年以後的車款,搭配的是引擎代號S54、E46 M3所配置的3.2升直列6缸自然進氣引擎,可輸出325匹馬力與35.7公斤米扭力,由靜止加速到時速100公里不到5秒便能完成。
而美規車型方面,2000年以前生產的早期型M Roadster及M Coupé,搭載的為引擎代號S52的3.2升直列6缸自然進氣引擎 (實際排氣量3,152c.c.),可於引擎轉速6,000rpm輸出240匹馬力、引擎轉速3,800rpm提供32.6公斤米最大扭力,2001年以後的後期型車款,則是同樣換裝E46 M3引擎代號S54的3.2升直列6缸自然進氣引擎 (實際排氣量3,246c.c.),可於引擎轉速7,400rpm輸出315匹馬力、引擎轉速4,900rpm提供34.7公斤米最大扭力,並配置5速手排變速箱,由靜止加速到時速100公里則需要5.3秒,略遜於歐規車型。
由於車身尺碼小、車重也輕,所以無論歐規或美規車型,M Coupé由靜止加速到時速100公里的成績,都較當時的M3更為出色。
不過這樣的性能表現,在當時幾乎已無車能出其右,甚至連E36 M3遇到它們都討不到什麼便宜,加上M Roadster總生產量僅15,375輛,而M Coupé的總產量更只有6,318輛而已,所以市場上相當稀少,是不少性能車收藏家的夢幻逸品之一。
延續Z族性能火花─Z4 M Roadster/Z4 M Coupé
隨著Z3車系停產、改由2002年於法國巴黎車展 (Mondials de l'Automobile) 發表的Z4車系登場後,2006年1月的北美國際車展 (North American International Auto Show、簡稱NAIAS) 上,BMW與M GmbH才終於推出了Z4的M版高性能車款:Z4 M Roadster,並於同年3月追加雙門硬頂車型:Z4 M Coupé,以更勝於M Roadster與M Coupé的強悍動力和操控表現,繼續延續Z家族與M家族擦碰出的亮眼火花。
2006年1月的北美國際車展,BMW與M GmbH推出Z4的M版高性能車款:Z4 M Roadster (圖上),並於同年3月追加雙門硬頂車型:Z4 M Coupé,以更勝M Roadster與M Coupé的表現,繼續延續Z家族與M家族擦碰出的火花。
外觀部分,在維持Z4車系既有的低扁輪廓下,M GmbH部門重新又替Z4 M Roadster/Z4 M Coupé針對運動化方面重新進行了細部調整,包括在原本Z4車系已相當銳利的車頭線條上取消圓形霧燈的設計,並加大進氣口設計與引擎蓋兩側更加明顯的線條;同時,他們還替換上了全新的空氣動力套件,且配置18吋輕量化鋁圈 (輪胎尺碼為前:225/45R18、後:255/40R18) 等的獨特設計,讓更濃郁的跑格來討好全球的性能車迷。
內裝方面,Z4 M Roadster及Z4 M Coupé則是與其他M家族車款一樣,採用黑色基調的皮革與飾板,並於儀錶板、方向盤、排檔桿頭與門檻等處,加入了「M」字樣的徽飾,作為與一般標準版Z4的分別。
Z4 M Roadster及Z4 M Coupé的內裝與其它M家族車款一樣,採用黑色基調的皮革與飾板,並於儀錶板、方向盤、排檔桿頭與門檻等處,加入了「M」字樣的徽飾,是它們與一般標準版Z4車系最大的分別。
而在Z4 M Roadster及Z4 M Coupé長形的引擎蓋下,由於少了歐規與美規車型的分別,所以都是搭載同一具引擎代號S54、與E46 M3相同的3.2升直列6缸引擎 (實際排氣量3,246c.c.),具有可在引擎轉速7,900rpm輸出343匹最大馬力、引擎轉速4,900rpm爆發37.2公斤米最大扭力的實力,每公升輸出效率可達106匹,是當時功率最頂尖的自然進氣引擎之一;搭配6速手排變速系統後,驅動約1.5噸的車體,Z4 M Roadster和Z4 M Coupé都可在5秒由靜止加速到時速100公里,極速則依舊以電子限速器限制在250公里,表現甚至比由靜止加速到100公里需5.2秒的E46 M3還要出色。
Z4 M Roadster及Z4 M Coupé的引擎蓋下,搭載的是引擎代號S54、與E46 M3相同的3.2升直列6缸引擎,可輸出343匹馬力和37.2公斤米扭力,驅動約1.5噸的車體,可在5秒內由靜止加速到時速100公里。
此外,Z4 M Roadster及Z4 M Coupé除了沿用E46 M3的動力系統外,還移植了M3 CSL輕量化車型的煞車系統,優異的制動力,可讓Z4 M Roadster由時速100公里煞停至靜止只需34公尺,且導入了DBC (Dynamic Brake Control) 動態煞車控制與DTC (Dynamic Traction Control) 車身動態穩定系統、跑得快也煞得穩。
特別的是,Z4 M Roadster及Z4 M Coupé還回歸了M族的原始性格,捨棄部分電子化設備,如改用液壓輔助系統 來取代電動轉向輔助系統,是當時最富駕駛樂趣、也最考驗駕駛人膽識與技術的M車款。
而且特別的是,Z4 M Roadster及Z4 M Coupé還回歸M族的原始跑車風格,捨棄搭載部分標準版Z4標配的電子化設備,如改用液壓輔助系統 (Hydraulic Power Assistance System) 來取代EPS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電動轉向輔助系統,且較重的4顆失壓續跑防爆胎亦改為抓地力更好的非防爆胎,是當時最富駕駛樂趣、也最考驗駕駛人膽識與技術的M車款,並一直生產到2008年、BMW推出第2代Z4車系才正式停止銷售,總產量為Z4 M Roadster共4,275輛,而Z4 M Coupé則僅有5,070輛。
E30 M3嫡系傳人─BMW 1M Coupé
自從BMW於2004年推出品牌旗下首款前置引擎、後輪驅動掀背車的第1代1 Series (原廠底盤代號E87) ,並於2007年以其為基礎、追加推出原廠底盤代號E82的1 Series Coupé雙門車型後,全球車迷便無不期待M GmbH能為它量身打造出高性能車型,因為1 Series Coupé不僅車頭造型很容易讓人聯想起1986年誕生的第1代M3,車身尺碼也相當接近,所以2010年12月、1 Series Coupé性能版本:1 M Coupé甫一推出,馬上便得到了「E30 M3嫡系傳人」的封號,並旋即在小型性能車市場颳起一陣M式旋風。
1 Series Coupé (圖左) 不僅車頭造型很容易讓人聯想起1986年誕生的第1代M3,車身尺碼也相當接近,所以2010年推出後,馬上便得到了E30 M3嫡系傳人的封號,並旋即在小型性能車市場颳起一陣M式旋風。
車身長、寬與高分別僅有4,380mm、1,803mm及1,420mm的1 M Coupé,車身造型與尺碼基本上都與第1代M3 (E30 M3的車身長、寬與高則為4,346mm、1,679mm與1,369mm) 極為相似,且同樣擁有誇張的空氣力學套件加持,前保險桿下進氣壩由三格式進氣口組成,可將氣流導入散熱器與前輪煞車組件間,並於鈑件相接處融入全新Air Curtains氣簾概念,可在行進間減少氣流的干擾;車頭的雙氙氣車頭燈組並加入了一道光條燈眉,可形塑出更銳利的眼神,也正好能與車外後視鏡呼應,在動態與靜態間、襯托出精悍的形體。
1 M Coupé的車身造型與尺碼與第1代M3極為相似,同樣擁有誇張的空氣力學套件加持,前保險桿下進氣壩由三格式進氣口組成,車頭的雙氙氣車頭燈組加入了一道光條燈眉,正好能與車外後視鏡呼應。
1 M Coupé的車側與車尾,則是換上了較標準版1 Series Coupé更為寬闊的外張輪拱,並於行李廂蓋邊緣帶出一道弧狀小鴨尾,可加強高速行駛下壓力,且搭配M款輕合金鋁圈 (輪胎尺碼則為前:245/35R19、後:265/35R19) 與4出式鍍鉻尾段排氣管,做為耀眼的性能徽飾。
1 M Coupé的車側與車尾還換上了較標準版1 Series Coupé更寬闊的輪拱,並於行李廂蓋邊緣帶出一道弧狀小鴨尾,且搭配19吋M款鋁合金輪圈與4出式鍍鉻尾段排氣管。
至於內裝上,BMW與M GmbH則是選擇以深色系基調做為1 M Coupé的座艙配色,並於車門內飾板、手煞車基座與儀表板上覆蓋Alcantara麂皮,佐以亮橘色雙縫線,且3輻式多功能跑車方向盤上,除了擁有一般音響、藍牙通訊等控制鍵外,還設置了一顆「M」運動強化按鍵,啟動之後、便能擁有更直接的引擎輸出,提供更豐富的駕駛樂趣。
內裝上,BMW與M GmbH選擇以深色調做為1 M Coupé的座艙配色,並於車門內飾板、手煞車基座與儀表板上覆蓋Alcantara麂皮,且3輻式跑車方向盤上,除了擁有一般音響、藍牙通訊等控制鍵外,還設置了一顆「M」運動強化按鍵。
而1 M Coupé的引擎蓋下,搭載的是一具引擎代號N54的3.0升直列6缸M TwinPower Turbo雙渦輪增壓引擎 (實際排氣量2979c.c.),擁有燃油缸內直噴技術,可於引擎轉速5,980rpm時、爆發340匹最大馬力,峰值扭力則有45.8公斤米,並可在引擎轉速1,500rpm時開始提供,高原線條延伸至4,500rpm,且在Overboost超增壓功能下,另可額外提供5.1公斤米之扭力,搭配6速手排變速箱後,不但可讓它擁有僅需4.9秒便由靜止加速到時速100公里的成績、17.3秒後車輛便可突破200公里,極速則被封印在時速250公里。
1 M Coupé搭載的是一具引擎代號N54的3.0升直列6缸M TwinPower Turbo雙渦輪增壓引擎,可爆發340匹馬力與45.8公斤扭力,搭配6速手排變速箱後,擁有僅需4.9秒便由靜止加速到時速100公里的成績。
此外,1 M Coupé的前懸吊為雙接頭彈簧柱、後懸吊則為5連桿結構,並全數利用輕量化鋁合金材質打造,且配備有可主動調整左/右輪轉速比例與100%單輪傳輸的可變式M款限滑差速器,讓扭力的輸出選擇更有彈性,可確保車輛輸出輪的抓地力與循跡性,以及DSC (Dynamic Stability Control) 動態穩定控制系統、DBC (Dynamic Brake Control) 動態煞車控制與CBC (Cornering Brake Control) 彎道煞車系統,且M Dynamic Mode動態模式選擇還可讓駕駛自行控制動態電子裝置介入極限操駕中的時機,允許駕駛者適時擁有自由操駕1 M Coupé的樂趣。
可惜的是,隨著1 Series掀背車的改朝換代,加上目前仍在販售中的1 Series Coupé、即將更名為全新2 Series車系,所以目前已停產的1 M Coupé,便成為了M家族空前絕後的產品,也讓它在市場上的價值又更加珍貴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