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8日,周五。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聖誕後發出「溫馨提示」,債務上限16.394萬億美元將於12月31日大除夕觸及,若不盡快調高,財政部惟有採取「非常措施」應變,讓美國得以多捱兩個月,屆時國會倘仍無法就提高債限達成協議,財政部亦無能為力。
美再次化險為夷?
與去夏導致美國歷史性喪失AAA主權評級(標普)的危機相比,此刻財政懸崖與國債上限同時逼近,市場反應卻異乎尋常地冷靜。2011年7月中至9月中,美股在避險情緒高漲下急挫一成,美債遭標普降級卻反成資金避難天堂。
美國國會於2011年8月2日死線前最後一刻調高債務上限,三天後標普降低美國主權評級,不等於美國面臨債務違約和內部支付危機,財政部不必採取「非常措施」應變。眼前情況是,12月31日轉眼即至,奧巴馬與四位國會領袖將於本港時間周六凌晨會晤,盡最後努力就財崖問題達成共識,兩黨能否像去年8月那樣,再次在死線前達成某種形式的協議,國會繼而調高債務上限,美國又一次化險為夷,這個周末非常關鍵。
或許由於同樣的境況似曾相識,投資者在債務上限面前不再手足無措,過去十天標普500指數從1446點跌至1418點(本周四收市水平),跌幅不足2%。
「大安主義」?也許。然而,老畢相信,財崖談判並未像去年債務上限那樣成為市場焦點,除了投資者對此類爭拗習以為常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股債滙期出現了更大、更新的焦點,蓋過美國財崖債限的「鋒芒」。大家應該猜到,老畢說的是日圓急劇轉弱。
有「新債王」之稱的岡拉克(Jeffrey Gundlach)在其2013年投資展望中,把Short日圓(兌美元歐羅皆可)/Long日股形容為「高說服力投資意念」(high-conviction investment idea)。岡拉克指出,在弱圓刺激出口惠及日企推動下,過去一個月強力反彈的日經指數,2013年於現有基礎上再升3000點,他也不會感到意外。
日經指數從11月中8664點低位起步,一口氣漲至本周五收市的10395點水平,個半月間升了1731點,這段時間買了日股,回報已達二成。「新債王」若一語中的,日經指數從現水平再添3000點進賬,意味明年將見13400點,此刻吸納尚有約三成上升空間。真的那麼準,跟他一次何壞之有?
投資當然不是那麼簡單,愈多人往同一方向走,大家便愈要提高警覺,日圓日股自不例外。問題是,從個半月前非常低殘的水平升至今天略高於萬點,日股是否已不值得買?與此相關,日圓從個半月前的79.95兌1美元水平,跌至目前約86.09,圓滙下滑7%;往下望,可跌至什麼水平?90、100,還是更低?
跟新債王走一轉
以上兩個問題皆沒有肯定的答案,知道的話,想不發也難。然而,不管閣下是否有意追隨「新債王」往東瀛炒一轉,選前選後日本資產市場兩個樣,卻是鐵一般的事實。2013年,投資市場主題必然少不了日圓轉弱日股翻生。
安倍上場後,日本經濟能否走出長達二十年的困局;東京不顧一切推低圓滙刺激出口,會否觸動區內貿易對手包括中國的神經,引發所謂的貨幣戰爭,成為政經觀察家念兹在兹的問題。然而,與亞洲諸國皆面對通脹升溫壓力有別,困擾日本的卻由始至終都是通縮。有經濟學家指出,安倍治下日本最大轉變並非提高通脹目標;該國原本已有1%通脹目標之設,連這個水平亦無法實現,把目標調高一倍至2%,有何實際意義?
落實債務貨幣化
安倍政權最大的「突破」,來自政府強迫央行透過購買債券直接為刺激經濟(赤字開支)提供資金。那等於說,日本央行非但在寬鬆政策上無所不用其極,還在政府主導下落實債務貨幣化(debt monetization)。刺激經濟的錢來自央行直接印鈔購債,由此路進,日本若因釣魚島問題與中國緊張關係升級,準備開戰的經費不也可通過央行替政府融資嗎?這種不理後果的政策會否為日本以至世界帶來災難、區內國家將如何回應日本在財金政策上「豁出去」的做法,有待進一步觀察。然而,日本既不像其他亞洲國家那樣,干預滙市有令通脹火上添油的後顧之憂,推低圓滙勢必事半功倍,日圓弱勢有餘未盡,應是合理的假設。2013年,大家不妨留意在美國上市、追蹤日圓兌美元跌勢的ETF(圓滙愈弱ETF走勢愈強,與回報跟日圓滙價呈正向關係的ETF剛好相反)【圖】,跟新債王來個「東瀛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