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況
- 香港是亞洲的地區樞紐之一,從香港起飛,5個小時內可到達亞洲大部分城市及接觸全球逾半人口。現時在香港國際機場營運的航空公司超過100家,每周提供約6,400班航機,前往全球逾160個航點,包括40多個內地城市。
- 2011年,香港國際機場處理了390萬公噸貨物和5,390萬名旅客,是亞洲第三最繁忙的國際客運機場。自1996年起,香港一直是最繁忙的國際貨運空港。
- 香港國際機場享譽全球,屢獲殊榮,2011年奪得Skytrax全球最佳機場大獎,並於國際機場協會舉辦的2011年機場服務質素大獎中排名第四。香港國際機場在2011年總共獲得10個最佳機場獎項。
- 截至2011年3月為止,香港已和65個國家及地區簽訂航空服務協議(其中6項尚未生效)。
業界數據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航空貨運量 (公噸) 3,627,000 3,347,000 4,128,000 3,939,000 275,000
按年增減 (%) -3.1 -7.7 +23.3 -4.6 -17.5
航空客運量(萬人次) 4,710 4,500 4,980 5,390 490
按年增減 (%) +1.8 -4.5 +10.6 +5.9 +12.5
資料來源:香港國際機場
* 1月
空運業 2011年9月
機構數目 125
僱員人數 22,376
空缺 175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就業及空缺按季統計報告》
業務收益 (億港元)
2009年 2010年
以香港為根據地的航空公司及直升機公司 632 932
海外航空公司駐港辦事處 13 11
航空運輸輔助服務活動 165 191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2010年運輸、倉庫及速遞服務業的業務表現及營運特色的主要統計數字》
服務範圍
航空運輸業可分為貨運及客運兩部分。由於香港的空運貨物超過50%是由客機而非貨機運送,因此這兩個行業有部分重疊。不論貨運及客運,均有航空公司經營定期及不定期航班。空運貨物可分為速遞貨物和重型貨物兩大類。
香港國際機場
香港國際機場位於赤鱲角,於1998年7月啟用,可以24小時運作。初時只有一條跑道及相關設施,第二條跑道及相關設施於1999年5月啟用。鑒於客貨運的增長,香港機場管理局在2011年進行公眾諮詢後,已向政府建議興建第三條跑道。政府表示支持後,機場管理局正進行環評研究,及準備融資安排及設計的計劃書。
機場的兩個空運貨站均屬私營,其中較大者為超級一號貨站,是全球最先進及最大的空運設施之一,總樓面面積達33萬平方米,每年可處理超過350萬公噸貨物。另一個空運貨站是亞洲空運中心的二號空運貨站,在2007年3月啟用。香港國際機場設有貨運代理中心,設施包括倉庫、裝卸平台、貨車停車場及辦公室等。
2008年3月,國泰航空獲批合約興建和營運香港第三個空運貨站,面積10公頃。由於全球貨運量在2009年銳減,建造工程暫停。按照時間表,貨站將於2013年6月前啟用,屆時香港國際機場的貨物處理能力,將由目前的480萬公噸提升至740萬公噸。
為提高運作效率,除傳統的行李條碼標籤外,香港國際機場由2008年1月起開始印發無線射頻識別(RFID)行李標籤,這些標籤可包含更多資料,而且讀取速度更快,讀取率達97%,較條碼(80%)更勝一籌。
佔空運貨值的比重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總出口 32.0% 33.5% 33.0%
本產出口 36.8% 30.3% 26.5%
轉口 31.9% 33.6% 33.1%
進口 39.3% 39.0% 39.0%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香港對外商品貿易》
* 1月
多年來,空運對香港的貿易越趨重要。截至2011年為止,香港33.5%總出口及39.0%進口是以航空運送;1980年兩者的比重分別為26%及19%。這與香港作為自由港及清關效率卓越關係甚大。香港的清關手續簡便,加上機場24小時運作,付運中國內地的產品通過香港循陸路運往內地十分方便。
截至2011年為止,香港空運出口總值達11,190億港元,較2010年上升15.3%。香港空運出口的主要產品包括電子產品及零部件、電訊設備、服裝及配飾、珠寶(製成品及半製成品)、鐘錶及眼鏡。
同年,香港空運進口總值達14,690億港元,較2010年上升11.1%。香港空運進口的主要產品包括電子產品及零部件、電訊設備、珠寶(製成品及半製成品)、鐘錶、玩具及運動用品。
按主要國家/地區劃分的空運貿易(億港元)
總出口
2010年 2011年 2012年1月 2011年 比重(%) 2011年 增減(%)
全球 9,705 11,191 855 100.0 +15.3
中國內地 2,304 2,944 219 26.3 +27.8
美國 1,596 1,597 121 14.3 +0.1
印度 660 807 61 7.2 +22.3
日本 561 542 47 4.8 -3.4
韓國 378 433 33 3.9 +14.6
台灣 391 426 27 3.8 +9.0
德國 388 417 30 3.7 +7.5
新加坡 302 331 20 2.9 +9.6
荷蘭 269 251 25 2.2 -6.7
澳洲 204 235 20 2.1 +15.2
法國 190 231 20 2.1 +21.6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香港對外商品貿易》
總進口
2010年 2011年 2012年1月 2011年 比重(%) 2011年 增減(%)
全球 13,224 14,693 1,045 100.0 +11.1
新加坡 1,530 1,674 118 11.4 +9.4
中國內地 1,670 1,657 143 11.3 -0.8
日本 1,602 1,641 107 11.2 +2.4
台灣 1,498 1,583 106 10.8 +5.7
美國 1,250 1,471 91 10.0 +17.7
印度 666 818 51 5.6 +22.8
瑞士 500 762 61 5.2 +52.4
韓國 669 665 45 4.5 -0.6
馬來西亞 579 527 37 3.6 -9.0
泰國 481 438 23 3.0 -8.9
英國 274 369 20 2.5 +34.7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香港對外商品貿易》
空運貿易方面,2011年,中國內地、美國及印度為最大市場,在香港空運出口總額中分別佔26.3%、14.3%及7.2%。空運進口方面,2011年,新加坡、中國內地及日本是最大來源地,在香港空運進口總額中分別佔11.4%、11.3%及11.2%。
服務提供者
現時逾100家航空公司每周提供逾6,000班定期客運及全貨運航班,往來香港與全球逾160個航點。此外,每周平均約有500班不定期的客運和貨運航機來往香港。
服務輸出
根據現有最新資料,2010年香港航空運輸業的服務輸出達825億港元1,增長30.7%,佔該年所有運輸服務輸出的35.5%。
(億港元)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輸出-航空運輸服務 615 684 763 631 825
佔總運輸服務輸出的比重 35.3% 34.3% 33.9% 34.3% 35.5%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2010年香港服務貿易統計報告》
航空運輸服務主要輸出市場 (億港元)
2008年 比重(%) 2009年 比重(%) 2010年 比重(%)
亞洲 388 50.8 320 50.7 427 51.8
北美洲 133 17.4 106 16.8 148 18.0
西歐 153 20.0 131 20.8 154 18.7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2010年香港服務貿易統計報告》
除貨物空運外,香港可輸出的另一種空運相關服務是機場管理服務,尤其是空運貨站的營運。服務輸出的方式可以是投資外地的空運貨站,也可以是提供顧問服務。隨著世界各地(特別是中國內地)的機場日益趨向私營化或按商業原則營運,香港在這個市場將大有可為。
一個成功例子是香港機場管理局與珠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合資成立珠港機場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珠海機場。根據合作協議(於2006年生效,為期20年),機管局持有合資公司55%權益,珠海市政府持有其餘權益。2010年,珠海機場處理的旅客達180萬人次,較2009年增長31.3%;處理的貨物增長27.8%,達17,600公噸;飛機起降量則增加61.3%,達至37,700架次。
除了珠海機場,香港機場管理局亦與內地多個機場達成不同形式的合作安排,其中包括杭州蕭山國際機場、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及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業界發展及市場前景
-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表示,2011年全球航空運輸業料可獲利69億美元, 2012年料可獲利35億美元。預期2012年客運需求將上升4%,但貨運需求依然平平。增長勢頭減弱,是由於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未除,全球經濟前景仍不明朗。
- 亞太航空業務方面,國際航空運輸協會調高2011年亞太區的盈利預測,增加8億美元,即於2011年12月達33億美元,以絕對盈利計算為各區之冠。協會表示,隨著中國內銷市場擴大,航空公司的客貨運載因素和盈利能力均有改善。2012年,亞太區航空公司獲取的絕對盈利料為各區同業之冠,估計達21億美元。
- 中國民用航空局預測,由現在至2020年,內地航空客運量將以每年11.4%的速度增長;到2025年,內地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空運市場。 「十二五」規劃期間(2011-2015年),中國將對空運業投資約2.4萬億美元,目標是把國內飛機總數提高至5,000架,機場增至220個,每年處理4.5億名乘客。
- 海峽兩岸直航中斷近60年後,於2008年12月15日正式恢復「三通」(通航、通郵、通商)。2011年6月,內地和台灣同意增加兩岸之間的最高包機班次,由每星期370班增至558班,毋須繞經香港空域。最高貨運班次也由每星期48次增至56次。在這安排下,中國內地對台灣開放了41個機場,台灣對內地開放了9個機場。
- 雖然內地和台灣之間的包機班次已經增加,但香港仍於2011年12月與台灣簽署新航空運輸協議,在2012年夏季前,各方每周客運量由170班增至205班;貨運量擴大70%,由1,700公噸增至3,000公噸。該協議進一步鞏固了香港作為國際及區內首要航空中心的地位。
- 2011年7月,香港國際機場連續第五年獲空運研究學會(Air Transport Research Society)推舉為亞太區最有效率的機場。
- 2010年1月,香港國際機場的海天客運碼頭(SkyPier)正式啟用,是個全新的跨境渡輪碼頭,便利旅客經香港往返珠江三角洲和世界各地。
- 2010年10月,香港機管局與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簽署諒解備忘錄,締結為姊妹機場,進一步深化交流合作和知識共享,並同時尋求更廣泛的合作空間。自2002年起,兩地機場已互相交流管理經驗。香港機場更於2008年向北京機場提供諮詢、顧問及支援服務,使北京機場3號航站樓順利啟用,迎接奧運。諒解備忘錄將有助雙方加強夥伴關係,共同尋找更多發展空間。
- 2008年10月,香港國際機場與深圳國際機場攜手合作,推出「港深機場中轉服務」計劃。透過這項計劃,旅客可在香港國際機場或深圳國際機場預辦中轉航班的登機手續和領取登機證。這項安排進一步加強了兩個機場之間的合作,讓香港國際機場的完善國際航空網絡,以及深圳機場的廣闊內地航線得以互補優勢。
- 2009年10月,香港機場管理局與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合資成立上海滬港機場管理有限公司。該公司管理虹橋機場的東西兩個航站樓、虹橋綜合交通樞紐東交通中心,以及兩個航站樓的商業零售業務。該合作協議由2010年起計為期20年,根據協議,香港機管局持有該合資公司49%股權,其餘由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持有。
- 中國內地與香港有關當局於2010年7月協商決定,增加上海虹橋機場作為內地與香港之間的定期通航點。
- 香港理工大學與業界合作,研發出利用無線射頻辨識(RFID)技術的空運貨物處理系統,令空運貨物處理過程更為便利。
- 聯合包裹運送服務公司(UPS)位於深圳的亞太轉運中心在2010年5月正式開幕,每小時能處理18,000件貨物,面積較位於菲律賓的舊設施大1.4倍。
- 美國聯邦快遞(Fedex)設於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的亞太區轉運中心於2009年2月啟用,是該公司在美國以外最大的物流中心,運作初期每小時可以處理多達24,000個包裹。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
中國在入世承諾中,允許外資服務提供者設立擁有少數股權的飛機維修服務企業。
自2002年8月《外商投資民用航空業規定》施行後,中國允許外商以合營方式投資建設跑道、客運站、貨運站,以及地面服務、飛機維修、航空食品、酒店餐廳、航空油料供應等支援服務。外商仍然不能投資航空交通管制業務。
在CEPA下,內地允許香港服務提供者以合資、合作或獨資形式,提供中小機場委託管理服務,以及機場管理培訓及諮詢服務。此外,還允許港商以獨資形式,提供7項地面服務。不過,機場管理服務的合同有效期不得超過20年,較《規定》訂明外商投資的合資企業經營期限不超過30年為短。
至於符合「業務性質和範圍」及「實質性經營年限」的標準方面,香港服務提供者必須已獲得香港從事航空運輸地面服務業務的專門牌照。
允許香港服務提供者在內地與內地的計算機訂座系統(CRS)服務提供者成立合資企業。內地應在合資企業中控股。設立合資企業的營業許可須進行經濟需求測試。
根據CEPA,香港服務提供者可以在內地設立獨資航空運輸銷售代理企業,涵蓋國際航線,包括香港、澳門和台灣。根據CEPA補充協議七,由2011年1月起,允許香港服務提供者在內地設立獨資航空運輸銷售代理企業,銷售國內航線的機票。註冊資本要求與內地企業相同,即一級內陸機票銷售代理的註冊資本要求為150萬元人民幣,二級代理的註冊資本要求為50萬元人民幣。
此外,香港服務提供者毋須經過中國航空運輸協會地區代表處的實質性初審,可直接將申請材料報中國航空運輸協會審核。以往香港服務提供者只能出具由中資銀行提供的經濟擔保,現在則可出具由內地的法人銀行(包括本地及外資銀行)或中國航空運輸協會推薦的擔保公司提供的經濟擔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貨運和客運各佔的收益數字不詳。客運收益是指外地旅客使用香港的航空公司進出香港的費用。至於貨運收益,由於香港出口大多數以離岸價(FOB)計算,因此,這部分收益是指使用香港航空公司運送出口的貨品運費。
資料提供 香港貿易發展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