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tung1871 於 2012-10-29 12:22 編輯
唔想睇字既朋友請直接第10-14樓~~
尤其第14樓~~
煙草傳入我國是在16世紀中葉。中國史書中最早提及煙草的,是明末著名醫師張介賓的《景嶽全書》。書中記載:“煙草自古未聞。近自我萬曆(即1573~1620年,編者注)時,出於閩廣之間。自後吳楚土皆種植之。”
煙草傳入中國的途徑說法不一。較普遍的說法是由航海水手從菲律賓的呂宋島帶到臺灣,從臺灣傳至福建,繼而傳到其他地區。儘管煙草的傳播曾受到過包括皇帝在內的反吸煙者的抵制,但其傳播速度還是十分驚人,吸煙之風遍及全國。
煙草初傳入時,明朝皇帝明令禁煙。明崇禎皇帝堅決禁煙:“犯者論死”。清朝前、中期歷代皇帝對煙草均持否定態度。然而當時的禁煙政策往往禁下不禁上,王公貴族吸煙者照舊吸煙。農民種煙可獲較高的利潤(1畝煙草等於40畝莊稼)。煙草禁而不止,最後不得不開禁。晚清時,慈禧、光緒均已嗜煙如命。中國皇帝對煙草的先禁,後開禁,及至嗜好吸煙,客觀上抬高了煙草的身價,助長了煙草的傳播。
19世紀初期,英美等國家開始大規模採用機器捲煙。為了使中國人放棄水煙、黃煙而改吸捲煙,英美等外國洋行發動了強大的推銷攻勢。他們從我國沿海至內地,從城鎮到窮鄉僻壤,採用廉價行銷,甚至在城門口拉人奉送白吸的方式,迅速佔領中國的煙草市場。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英美煙草公司一直壟斷了我國的捲煙市場。
煙草及其煙草製品
煙草從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到產銷互動的商品經濟,從最初的嗅煙到嚼煙,從以手工將煙葉揉成碎片直接吸用到吸食當今最流行的機智捲煙,已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與發展過程。如今的煙草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對國民經濟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與廣大民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成為市場榮的重要標誌之一。它既說明了社會的技術進步和快速發展,也表明了人們觀念的不斷更新和對物質文明、精神享受的期盼與追求。
我國的煙草生產歷史悠久,品種豐富,品質優良,分布面廣,已自然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若干重點產煙區和一些著名的產品。由於品種和調製方法的不同,形成了諸如烤煙、曬煙、晾煙、香料煙、黃花煙等數十種不同類型的煙草,從而為生產和加工鼻煙、水煙、旱煙、鬥眼、雪茄煙、捲煙等多種煙草製品提供了充裕的原料保障。
鼻煙:鼻煙最初是由歐洲傳入的煙草製品。生產鼻煙的主要原料是晾煙、曬煙,製作工藝分幹法和濕法兩種。幹法是一煙筋、煙梗為原料,經特製烤爐發酵成熟後,碾磨粉碎成微粉末。濕法是用煙筋、煙葉碎屑做原料,經回潮發酵和幾周自然乾燥後,再磨成粉末。
水煙:水煙是我國傳統的煙草製品。製作水煙的主要原料是晾煙、曬煙,經特殊工藝調製處理製成。也有用黃花煙製作,如蘭州水煙,其成品成塊狀。
旱煙:旱煙是我國流傳時間最長,普及範圍最廣的煙草製品。製作旱煙絲的原料比較廣泛,通常為家庭或小型煙坊以簡陋工具手藝製作,其方法是先將煙葉噴水回潮,爾後經捆亞、刨絲、加香、均勻後包厚。
鬥煙:鬥煙是一種香氣最濃重,消費群體有限,流傳時間相對較短煙草製品。鬥煙的製作選用的是味道濃重,經過處理的烤煙和曬紅製品。鬥煙有濃味型和清香型之分。煙絲形狀分為絲狀、粒狀和片狀。
雪笳煙:雪茄煙最初由非律賓傳入,是十九世紀末我國才開始生產的煙草製品。生產雪茄煙的原料主要是晾煙、曬煙和烤煙。其中,高級雪茄煙採用曬紅煙為原料,低級雪茄煙一般採用烤煙和曬煙為原料。其製作方法分手工卷制和機制卷制兩種。
捲煙:捲煙是我國消費群體最廣,產銷量最大的煙草製品。生產捲煙的主要原料是烤煙、曬煙、涼煙、香料煙等不同類型、不同香型、不同產地、不同等級的煙葉,按照捲煙產品的類型、香型、等級、風格,以不同的比例加以混合,經上機打葉去梗、加溫回潮、制絲加料及卷制、接嘴、包裝而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