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2012-9-27 10:10:2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gogogogo 於 2012-9-27 10:24 編輯
要解決香港80後和90後面對的困難,香港必須加快擺脫產業單一化困局,加速經濟轉型步伐、扭轉產業空心化和單一化局面,才能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出路和向上流動的機會。香港的市場太小,80後和90後發展空間有限。只有把香港的市場擴大,香港80後和90後才有更多用武之地。香港青年應抓住國家大發展和兩地融合帶來的寶貴機遇,拓展自己的未來人生。在香港產業轉型的進程中,香港必須加快與內地的經濟融合,將廣闊的內地,變成香港的龐大的經濟腹地,創造更多高增值、高收入的職位,香港80後和90後才能得到更多發展機遇和更大發展空間。
這段文字就是經常聽, 亦最空洞虛無的提綱部份.
產業的多元化是靠資本家, 政府最多是製造誘因, 但不等於產業一定能發展起來. 香港的資本家的對世界的眼光如何? 且看城中最富的多是地產發展商, 可知一二. 如果可以令地產發展的利錢減低, 佢地自會將資金投資別的行業, 當中且不說所有行業受惠於物業成本下降而有令資金更靈活運用.
香港產業轉型和香港必須加快與內地的經濟融合, 也是摸不著的連結. 香港從前的經濟和交流是面向全世界 (外國+中國), 為甚麼現在只有面向國內的選擇? 雖說外國的經濟不好, 但商機仍然有, 只係你有無本事. 生意人走入國內, 都要憑自己有無本事. 現在將中國幻想成隨地是金的美好國度. 不也和從前國內同胞對香港的幻想一樣? 到了這地, 要發達與否也要靠自己實力. 和任何"非香港"之地方有生意往來, 都能創造職位, 如能賺外國人的錢 (外匯), 更是對國家有好處. 說到底, 我是覺得眼光應要放大, 有全球視野, 或許從前是放輕了向國內的眼光, 現在則要作出平衡.
寫到呢度, 咁年青人如何走出困局? 是不是要主動走到國內國外打工呢? 站在地方發展的角度, 勞動力流失是一大問題, 令地方的吸引更削弱, 因為無人才呀嘛. 另外, 連帶的稅務的收入亦會慢慢減少. 此地會否走向經濟規模縮小的路上呢?
以我來看, 唯有政府推出更多措施上的誘因 (也要包括人才的引進和平衝移民的結構), 去吸引本地和外地資本家來香港投資發展, 冀望當中有少許賺外邊錢的生意行業能突圍. 這是唯一能主動扭轉香港產業發展的機會和現有產業的傾斜.
---
題外話, 所有說'中港經濟融合'的人, 我的看待係佢地係推廣中國市場的代言人, 佢地係中國市場有過美好的經歷/利益, 當然鼓催香港的經濟更靠向中國市場. 此說並無褒貶, 就如到了其他地方(eg. 新加坡, ...)而有美好經歷/利益的生意人, 亦會鼓勵香港和新加坡有更多更緊密的經濟交流, 當然不能說'中港融合'這種詞語形容, 但或者提議做姊妹城等等更親密關係, 卻是國際上不鮮見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