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406|回覆: 0

[其他] 蘇偉文: 香港會展業走入十字路口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8-22 15:11: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香港會議展覽產業始於上世紀80年代,當時香港漸漸由製造業轉型至服務業,會展業也開始萌芽。在製造業還是香港主要產業結構一環時,工展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種會展業,但當工業北移,會展業便轉變成另一種模式經營。

經過近30年的努力,本港會展業已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產業,並衍生了其他工作,例如場地布置、運輸、餐飲、物流、保險、即時傳譯、項目管理、旅遊酒店,總之就是因為會展業的蓬勃,香港在就業上也有了很多的機會,會展業對香港經濟發展貢獻良多。

會展業是各個主要城市的兵家必爭之地,香港面對劇烈的競爭,並產生五方面的問題:①客源上的競爭;②各會展中心的競爭;③會展人才培訓不足;④展覽場館用地不均;⑤本地會展場館的各自為政。

內外競爭俱烈

首先,客源上的競爭,是會議展覽業務的最大挑戰。近代的會議展覽已不是單單的舉行會議,而是把會議、獎勵旅遊、展覽、大型會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重要和高增值的產業;因此,各會展中心都會千方百計在客源上花工夫,因為對一些企業客戶的年會來說,除非項目已成了傳統行業盛事,或是主辦城市的軟硬條件優越,否則,要連續在一個地方舉行展覽並不吸引,也形成會展業的客源並非完全固定,各個會展中心都會對潛在客戶虎視眈眈,這個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和其他行業不遑多讓。

其次,除了在客源上互相競爭外,在同一個國家內的各個展覽中心之間也互相競爭,原因是在城市的發展進程中,考慮的是本身的利益,而不是國家的總體利益,所以有時會產生一個有趣現象,就是同一國內的各個展覽中心,互相可以提出割喉式的優惠條件吸引機構主辦展覽,對國家來說,這情況並不見得有利。

乏專業培訓

第三,香港並沒有具系統的會展業人才培訓,儘管有一些短期典禮管理的課程,但從業員大都是「紅褲子」出身,以邊做邊學來對這個行業作出貢獻。以經驗來進行的會展培訓,容易帶動會展業定位成在職培訓,而非正統的專業發展,對吸引人才也會大打折扣。

第四,展覽館用地並不平均。人們一提到香港會展業,人們馬上聯想到位於灣仔的會議展覽中心,事實上,會展中心也是香港會展業的龍頭,可是,香港會展業並非只有灣仔會展中心這一家,其他諸如九龍灣的香港國際展貿中心、灣仔的香港展覽中心、赤鱲角機場的亞洲國際博覽館,都是可以舉辦大型展覽項目的場地,只是灣仔會展地理位置優越,加上其展覽館場地最多,其經營多年的知名項目如書展已深入民心,所以人們把會展中心作為香港會議展覽業的同名詞。

可是,一個實際問題是,會展中心的使用率高企,但同時其他展覽設施卻遠遠未達到飽和,然而,會展中心卻因使用率高而有擴建壓力,這帶出各個場館使用情況不均勻的問題。

展場尚未善用

對香港來說,土地是珍貴的資源,假如可以提升每個展覽館的使用率至最理想水平,自然可令土地用得其所,但現實是灣仔會展中心要擴建,其他場館使用率卻仍未飽和,對香港總體來說,是一個資源上的浪費。

第五,其實和第四個問題相似,是各個場地之間的各自為政。香港每個展覽場館的營運和目的不一樣,當每個展覽中心都以自己為中心時,彼此就會只以自己機構的利益為前提,至於各自利益是否等於香港總體利益,郤不是各個展覽場館的考慮。可能的情況是,當某一個展覽館的利益達到時,卻是香港總體的損失,上文所說的土地運用、場館之間的競爭都不是杞人憂天,而是實實在在發生中的問題。

香港的會議展覽業已進入了十字路口,我們是否仍任由這個局面維持下去,抑或要作一些整頓,這要考驗我們的智慧了。

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9-24 14:3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