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動場上冠亞季軍站在頒獎台上分別得到金銀銅牌,在現代人眼中是常識,但你可有想過以前奧運會的情況並非這樣?當三級跳的康諾利(James Brendan Connolly)成為雅典奧運會的第一個冠軍時,他得到的是銀牌以及橄欖枝環;第二名的是銅牌和月桂花冠,季軍連獎牌都沒有。
雖然在第三屆聖路易斯奧運出現了金牌,但獎牌式樣設計都沒統一標準,要到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才有正式的獎牌式樣制度。除了以金銀銅牌區別三甲,獎牌亦須為圓形,厚3毫米,直徑至少60毫米。獎牌圖案則採納佛羅倫斯藝術家Giuseppe Cassioli的勝利女神設計,正面為右手高舉橄欖枝的希臘勝利女神,以古羅馬競技場作襯托,右上方刻有奧運會的屆數、地點和年代字樣。
勝利女神設計在1972年慕尼黑奧運及1992年巴塞隆拿奧運經過些微修改。從1972年起獎牌背面可以由奧組委自行設計,到2004年雅典奧運開始將勝利女神設計中的古羅馬競技場改為帕那辛納克體育場(Panathinaiko Stadium),即首屆現代奧運會舉行場地。
在倫敦奧運頒獎台上出現的獎牌,正面設計不變,背面刻有2012標誌,象徵倫敦的泰晤士河貫穿其中,加上旁邊縱橫交錯的線條,代表倫敦城市跳動的脈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