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363|回覆: 0

[其他] 畢老林: 瘦身變貧血 就業見真章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4-11 16:2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4月10日,周二。假後復市,果然好嘅唔靈醜嘅靈,港股隨華爾街下跌,恒指全日唔見236點,收報20356點。

昨天說過,假前外圍風聲緊,意西債息再度抽升、美國就業數據差強人意,偏生貝南奇對「印鈔」欲言又止,令市場無所適從,投資者本想從貝公周一晚在亞特蘭大聯儲銀行發表的演說中尋找蛛絲馬迹,看他會否就QE3透露口風,結果莫說QE3,就連經濟亦幾乎隻字不提,通篇講辭從頭至尾只談金融改革、系統風險、影子銀行監管等「炒鬼」懶理的深層次問題。不過,老畢在字海裏仍可發現萬綠叢中一點紅。

經濟就業不協調

有心也好無意也罷,貝公爆了一句:「經濟離從金融危機復蘇尚遠。」這句話,應可看作整篇演說的money quote。沒有QE3?不要那麼肯定。

記得貝南奇上月在國會聽證會上大談就業,聽其言,貝公傾向把美國失業問題視為周期性多於結構性,有利用貨幣政策加以糾正的空間。就是這句話,美股在新一輪量寬箭在弦上的憧憬下爆上,標普500指數突破千四點,創海嘯後新高。貝南奇當天的說法是,就業復蘇近期明顯加快(其時3月份數據尚未公布),跟整體經濟增長步伐並不協調;也就是說,在貝公眼中,經濟增長速度不足以支持數據所顯示的就業改善。

如果老畢給閣下兩個選擇,你會揀:①相信就業統計準確反映勞工市場狀況,意味其他官方數據有低估美國經濟增長之嫌;還是②像貝南奇一樣,對無法以經濟增長解釋的強勁就業復蘇投以懷疑目光,並嘗試找出兩者「不協調」的原因?

老畢會選擇②。何解?假使官方統計真的低估了美國經濟增長,就業數據並非好得「難以置信」,聯儲局非但缺乏進一步「印鈔」的理由,利率還有提早上調的壓力。貝公上月在國會發表的那番話,被市場解讀為替新一輪QE埋下伏線,美股馬上漲個不亦樂乎,哪管貝南奇只是排除提前加息的可能性,抑或的而且確有推出QE3之意。復活節前,聯儲局公布上月議息紀要,向市場潑了一盆冷水,風險資產隨着QE憧憬大減而急速調整,標普500指數失守千四關且跌穿50天線。

瘦身瘦到見骨

不管實際情況是官方統計低估了美國復蘇勢頭;還是一如貝公所言,就業改善不能以經濟增長解釋,為了不讓過去三年推動資產市場上升的努力前功盡廢、「財富效應」消失於無形,貝南奇必會通過各種手段延續市場對QE的憧憬。美國3月份新增職位遠遜預期,正好為貝公的看法提供了一個自圓其說的立足點。

就如全球化大行其道那些年,offshoring、outsourcing等對號入座的詞彙應運而生一樣,就業復蘇與經濟增長不協調,其背後成因也有一字「解畫」——right-sizing。此字也,直譯既難且易失神髓,惟right-sizing由形容企業透過裁員達到「瘦身」效果的down-sizing衍生而來,絕對一望而知。

女士瘦身瘦過籠,隨時變貧血,得不償失;企業「瘦身」過了頭,同樣有必要補充人手,以令僱員數目回復較正常的水平。2008/09年,美國僱主對金融危機反應激烈,裁員手起刀落絕不留情,瘦身瘦到見骨。

事後發現,生意訂單以至經濟皆不似想像般差,海嘯期間裁剩的人手,自然不足應付日常運作急須補充。由此可見,right-sizing不過是企業「瘦身」過度下的正常調整,企業編制一旦回復較合理的水平,就業復蘇便會慢下來甚且完全停頓。

美國3月份令人失望的職位增長,是否right-sizing開到荼䕷、就業復蘇漸近尾聲的警號,只有時間才能證明。然而,3月前美國勞工市場的改善若跟right-sizing確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投資者便得注意,因長期失業而放棄搵工的人,不少可能受到企業補充人手鼓勵,重新投入求職一族行列,由不被算進失業人口變為「真正」的失業者,倘若沒有足夠職位空缺將其一一吸納,美國失業率於未來數月重納升軌的可能性便不容抹煞。

靜候更佳入市時機

值得一提的是,高盛在美國3月份就業報告發表後,立即「收回」上月15日發出的買入羅素2000指數(主要由小型股組成)建議,理由是美國和環球宏觀因素不如該行預期般正面,而聯儲局推出新一輪量寬的時間亦可能較想像中遲。

高盛認為應趁美股調整未深,盡快離場。

「吸血烏賊」雖向有與客戶對着幹、視其為慈善星輝布公仔之嫌,但貝南奇對QE3留有一手,中美歐三大經濟體此刻又各有難唸的經,跟高盛一次,暫且靜觀其變,應有更佳、更吸引和更配合貝公出手時機的入市水平。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9-23 16: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