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485|回覆: 0

[其他] Paul Krugman: 中國數據強韌無比 金融體系敗絮其中 (20111220)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12-25 00:01: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試想像以下的情境:建築業因樓價大升而大振,成為最近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展現了所有經濟泡沫的典型徵兆。信貸急劇增長,而這些增長大都不是來自一般銀行,而是來自既無政府監管也無政府擔保保障的影子銀行。現在泡沫正在爆破,令人有足夠理由擔心金融及經濟危機出現。

我是在說80年代的日本嗎?還是2007年的美國?有可能。但我現在說的是中國。中國成為另一個經濟危險地帶,而這真的不是目前全球經濟所需要的。

我一直不願評論中國的情況,部分是因為要知道真相是非常困難的事。所有經濟數據只可以當做無聊的科幻小說,但中國的數字比其他大部分都要來得虛假。我曾向真正的中國專家討教,但每個人的說法都不一樣。

然而,就連官方數據也令人困擾,再加上最近的消息,已足以敲響警鐘。

投資動力全賴炒樓

過去十年,中國經濟最令人驚訝的地方是家庭消費的方式,儘管消費一直上升,但仍落後於整體增長。目前消費開支只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5%左右,比美國低了差不多一半。

那是誰在買中國的產品和服務?答案的一部分是美國人:隨消費開支在經濟中所佔的比例下降,中國愈來愈依賴貿易盈餘來支持製造業,但以中國的角度來說,更重要的是投資開支,其GDP比例已經升至50%左右。

問題很明顯:消費需求相對疲弱,那是什麼在推動投資?答案是樓市泡沫。從2000年至今,中國的房地產投資在GDP佔的比例上升了大約一倍,而且佔整體投資升幅一半以上,而大部分其他升幅肯定是來自建築相關的企業。

我們確定樓市出現了泡沫嗎?所有象都顯示樓市處於泡沫中。不單樓價不斷上升,而且內地的炒樓熱潮與美國幾年前經歷過的很相似,想想佛羅里達州沿岸樓市。

中國有另一個與美國相同的經歷:在信貸興旺期間,大部分信貸都不是來自銀行,而是來自不受監管、不受保障的影子銀行體系。但在細節上中美卻有巨大分別:美式影子銀行包括一些華爾街大行和複雜金融工具,而中式影子銀行則是一些地下銀行,甚至是當舖。然而,兩者相似之處,就是和美國幾年前一樣,中國金融體系可能遠比一般銀行業數據所反映的脆弱得多。

現在泡沫明顯在爆破,這對中國和全球經濟將造成多大傷害?

獨裁是市場「強心針」

有評論員說不用擔心,中國有強大而精明的領導人,會盡一切努力打擊不景氣,背後隱含很少明言的意思:中國可以放心執行所需措施,是因為沒有民主方面的憂慮。

不過,對我來說,這些都是一派胡言。我清楚記得80年代時也聽過有人說不用擔心日本,金融廳那些傑出的高官將可以解決問題,然後又聽到有人說美國永遠不會重犯日本於「迷失十年」間多犯的錯,而實際上,美國表現得比日本更加糟糕。

我覺得中國官員對經濟政策所作的言論不是特別頭腦清晰,尤其是他們指責其他國家──例如向美國汽車徵收關稅,一個既無助中國經濟,而且會損害貿易關係的行動──這看來就不像一個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成熟政府會做的。

根據觀察所得的證據,掌控中國政府的似乎不是法治,而是無孔不入的貪污腐敗,意味地方推行的措施可能與中央下達的指令大相徑庭。

中國的情況看來與其他地方出現過的崩潰太過相似。正受歐債危機困擾的世界經濟實在不需要一個新的震央。

版權所有:《紐約時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9-22 23: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