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外銀交易室主管昨天指出,從霸菱、興業到瑞士銀行等發生的交易員舞弊案,犯案手法都有點類似;也就是,一開始交易員進行「假交易」時,銀行都沒有在第一時間察覺,交易員後來食髓知味,交易部位也「越玩越大」,到最後東窗事發時,虧損金額已經一發不可收拾。
為什麼這些「天文數字」的舞弊案,都出現在銀行的交易室?主管說,交易室會操作許多複雜的衍生性商品,就是有很大的「套利」空間。
此外,外銀主管說,交易室永遠是績效掛帥,年薪遠比不上紅利及獎金;如果交易量少或交易部位賠錢,可能會沒紅利可拿,比較容易讓交易員出現舞弊作假的行為。
外銀主管舉例,像之前法國興業銀行發生的舞弊案,舞弊者就是期貨市場交易員,負責買賣歐洲股市指數期貨,他除了從中進行套利外,還虛設自己的交易對象,建立龐大的「假部位」;但是美國次貸危機爆發,歐美股市跟著狂跌,假交易額度也紙包不住火,最終捅出大樓子。
近年知名的外銀集團交易室每隔一段時間就出現舞弊案,也讓外界質疑這些外銀集團標榜的內稽內控和公司治理。
外銀主管承認,「貪念」是人性最大的弱點,不管再加設多道稽核關卡,人謀不臧是金融業從古至今,始終無法防堵的風險。
外銀主管表示,這些出狀況的交易員,多半已在一家公司待一段時間,除熟悉交易流程及內部電腦作業外,還懂得躲過「內部稽查」,才能一再得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