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 NASA 錢卓拉X射線望遠鏡 還原 恆星「死亡前遺言」
根據《生活科學》(Live Science)網站報導,一個由日本科學家領導的團隊,利用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錢卓拉X射線
望遠鏡(Chandra X-ray telescope),對著名的超新星殘骸「仙后座A」(Cassiopeia A),進行了深入分析,並成功窺見了
這顆恆星在爆炸前最後幾個小時,其內部發生的、前所未見的劇烈動盪,此一發現顛覆了學界對超新星爆炸的傳統認知。
研究恆星如何死亡,最大的挑戰在於,往往是爆炸事件本身,才觸發了我們的觀測。
大質量恆星的生命末期,會在核心由外至內,依序核合成出越來越重的元素,直到核心積累了無法再進行核融合的鐵。當鐵核質
量達到極限,恆星便因無法抵抗自身重力而向內塌縮,引發劇烈爆炸。數十年來,天文物理學家多半認為此一爆炸過程是對稱的。然而,最新研究發現,就在仙后座A的前身星爆炸前夕,其內部發生了一場劇烈的「核融合層合併」(shell merger):富含
「氖」(Neon)的核融合層向下塌陷,而被其吞噬的、更深層的富含「矽」的核融合層,則向上猛烈地噴發,造成了元素極度
不均勻的混合。
顛覆對稱理論的直接證據
這種矽與氖相互交錯、並未與其他元素完全混合的區域分佈,正是恆星爆炸前內部結構被劇烈重塑的直接證據。研究人員解釋:「我們的結果,為『最終的恆星燃燒過程會迅速改變其內部結構,留下一個超新星爆炸前的不對稱性』,提供了首個觀測證據。」研究共同作者、京都大學的內田裕之更推測,這種爆炸前的內部劇烈動盪,所產生的湍流,可能正是輔助、甚至觸發超新星爆炸
本身的關鍵。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