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發表於 2014-7-11 04:42:35
|
顯示全部樓層
讓客觀事實數據說道理──再為警察討回公道
遊行人數有多少?看看客觀科學分析
談到媒體的誇大、歪曲,不得不提的是近期已被提得很多的七一遊行人數。我們知道,被最多媒體採用的數據是大會統計的「驚人」的51萬人參與遊行。而平日備受泛民主派青睞和信任的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統計的15.4萬至17.2萬人的數字,卻被打入冷宮,置於不起眼的位置。而港大另一位學者葉兆輝的統計結果是12.2萬人參與遊行,與民研的統計接近。
到底該信港大還是信大會?我們不妨再了解一下《南華早報》的統計。該報委託土地測量師李偉鵬,採用多點高空拍攝,最後透過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分析統計出數據,指出有14萬人參與遊行。
估計很多讀者未留意到,警方並未公布遊行總人數,而只是估測人數最高峰期,大約有98,600萬人。但我們留意到,有傳媒故意將上述總人數的統計,與警方的峰值數字相比,其實是將「時間段」的總數,與「時間點」的即時數值相提並論,還刻意「屈」警方故意「報細數」,做法並不合理。
如果借用某些媒體的邏輯,硬要將時間段與時間點相比較,據李偉鵬的測量分析,根據人群密度,下午3點30分至6點30分之間(三小時),共有91,213人參加遊行;下午6點30分至晚10點之間,遊行人數為49,195人。而根據各方的計算,今年的遊行,隊伍從維園出發,走到中環的遊行終點,用了差不多三小時。則李偉鵬統計的下午3點30分至6點30分,這三小時(正好的從起點行進到終點的用時),共有91,213人參與遊行,與警方統計的98,600人,十分接近,從而可以印證警方對遊行人數的估算是客觀和專業的。
事實上,警方著實沒有「誘因」去刻意「低估」遊行人數;相反,「高估」遊行人數,才可令政府增撥資源,改善警隊福利、裝備和增加人手,並且令社會對警隊辛苦的工作寄予更多支持和同情。
回歸客觀數據 還警察公道
《南華早報》的統計方法,公開、透明、科學化,反而遊行主辦單位的數字,則明顯是為政治服務,人數一定要比03年聲稱的50萬人遊行多(警方統計為35萬人),予人「發鬥大」之感。誣衊警方「報細數」,目的就是挑動警方和遊行人士的矛盾,撕裂社會,將警方推去民眾的對立面。抹黑除暴民安良的警隊,對香港社會無益,既無必要,亦令人不齒。
就連立場偏泛民的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都表示,點算結果可能會與參與遊行市民的感覺存在落差,這是由於市民長期受到不確數字的影響。主辦單位民陣的統計方法是派出三隊人定點統計,得出平均數,然後估算沒有行馬路的人數比例,乘以參數1.5,得出51萬數字。
民陣的數字,看似客觀,卻是最具欺騙性的。如此龐大的人數,根本難以透過「一般感覺」掌握,而當主辦方、傳媒別有用心地利用公眾的錯覺推波助瀾一把,我們便離客觀事實,越來越遠。
如果有讀者將筆者早前的文章,看做是一個跟不上時代潮流的長者刻板說教,那麼希望這篇不再語重心長,而是滿是引述、實例和數字的文章,能為大家提供一個認知我們周遭事物的,更為客觀的視角。
原文連結:http://www.speakout.hk/index.php ... 2014-07-08-10-59-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