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434|回覆: 0

[中港交流] [转]中港知识精英的相互冷漠

  [複製鏈接]
簽到
235

31

主題

141

回帖

350

積分

中級會員

積分
350
發表於 2013-10-11 12:52: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昨天是辛亥革命102周年,回味那个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自然联想到香港在这场社会剧变中的独特作用。那时的香港,虽在港英统治之下,却是立志改变中国命运有识之士的活动基地,是数次武装起义筹划、运作的最佳地点。今天的中国,仍未冲出唐德刚先生所说的「历史的三峡」,无论是争取「双普选」的香港泛民,还是期望普世价值之光眷顾神州的内地知识精英,似乎都在低头做自己的事情,甚至不愿抬头望对方一眼。

梁文道﹕ 港台导演没算进内地

梁文道是近年来频繁穿梭香地、内地间的香港文化人。去年他接受内地传媒访问时,自问自答了一个问题:内地很多电影奖或者杂志选中国最了不起的十个导演,一个台湾人跟香港人都没有,为什么呢?「是不是因为侯孝贤、王家卫就一定比不上冯小刚呢?不是,而是因为他根本没把你算进去。」

这个「他」是谁?梁未作解释,记者也未追问。可能双方都明白,既包括官方,也包括内地作家、导演、评论人,一言以蔽之﹕内地文化精英。

香港精英对大陆的无视,缘于「香港自治运动」。陈云的《香港城邦论》,可作为「去中国化」思潮的直白叙述:不想搭你那班经济发展的快车;不怕被发展奇迹所边缘;政治开明与保守,与我无关。关上城门,自成一体,争取城邦内的民主、自由,仅此而已。

方言思维表达成中港隔膜

那么,包括文化界在内的内地精英,又为什么对香港如此冷漠,「根本没把你算进去」呢?

笔者就此问题请教过多名内地知识精英,答案多样。

语言的隔膜,是一个共识。这种语言不仅是粤语,而且还包括100多年香港自成一体形成的独特思维和表达习惯。内地偏爱于国家、民族的宏大叙事;香港习惯于对每一个案的认真,锱铢必较。

反之,内地与台湾在文化方面的交流,却未因台湾称大陆为中国,内地将台湾称为「岛内」而降温。甚至有内地人士认为,中华文化之根在台湾。

令人吃惊的是,内地很多知识分子认同中央的香港政策。有人不加思索地说,内地给香港那么多经济实惠,他们折腾什么?今天港人争取的民主,属于「茶杯」里的风波。

习惯于「不相信」者,竟然这么温顺?传统的大中国意识可能是一个答案,在大一统的观念下,香港的一切,都属于地方事务。

三地处社会发展不同阶段

具体分析,各自身处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同阶段,是基本现实。

被视为政治「保守」、现为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长的房宁,中共十八大前完成一项「自由、威权、多元——东亚政治发展研究报告」,他和他的团队,在对日本、韩国、泰国、印尼、新加坡和台湾实地考察后得出结论,经济起飞30年后,社会将进入多元化的民主阶段。十八大过后的今年4月,房宁为中共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讲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反腐倡廉。

今天,内地精英还在为普世价值、民主宪政争得面红耳赤;而香港讨论的却是参选人产生的具体方式,表面上属于技术层面的问题。

可能有人认为我的看法主观妄断,如果持此疑问者到内地知识界关注的「共识网」等网站,或将内地活跃在互联网上的知识分子人名,加「香港」二字搜索,结果就是笔者观点的印证。

作者是资深传媒人

来源:明报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11-9 23: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