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0月8日
THE LEX COLUMN
納斯特雪恥 看Twitter心意
正如地產經紀總愛不嫌其煩地提醒準買家,地點至關重要。雖然微博股務商Twitter選擇在哪個交易所集資10億美元上市,對納斯特(Nasdaq)及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都別具意義,但對Twitter來說卻並不太重要,對投資者而言更是無足輕重。
納入股指作利誘
無論以集資規模還是聲勢而言,這都是自社交網站Facebook在納斯特掛牌以來最大型的互聯網公司招股計劃。技術障礙把Facebook上市首天的交易弄得一團糟,網路上以此為題炒作瘋傳就更不用說。但只要交易順順利利,避免再次出現令人尷尬的災難性缺失,則到底上市選址何地,投資者不會介意。皆因企業一旦上市,股票開始在市場流通,投資者基本上可透過任何交易所、黑池甚至更隱秘的途徑進行買賣,價格亦自會在供求之間找到平衡點。
但對進行IPO的企業來說,上市選址卻涉及成本問題。納斯特收取的上市費較紐交所低,但這對小型創業公司的重要性也許甚於Twitter,畢竟後者2013年上半年的收入已達2.54億美元。
上市費沒有講價餘地,但交易所可以其他服務吸引企業上市。其中一大賣點就有納入納斯特100指數,Facebook當初選擇在納斯特上市,據悉某程度亦出於有關考慮。另一方面,企業亦可接觸交易所其他上市公司成員,拉攏業務夥伴或客戶更為方便。
傳統上,納斯特跟科技股掛鈎,紐交所則以工業股為賣點,但各擅勝場的形勢正在改變。今年,在納斯特掛牌的科技公司有15家,僅略多於紐交所的14家。如此一來,成功爭取Twitter上市與否,對納斯特來說特別關係重大。須知道上市服務各佔納斯特收入及經營利潤比例13%左右;至於包括股票及衍生工具交易的市場服務,則佔收人及經營利潤超過四成。
科技股優勢漸告消失
知名企業股份在某交易所上市,該交易所同類交投會更活躍一點。但即使失去一宗上市交易,所帶來的財務衝擊也不見得太大。話雖如此,一旦Twitter捨納取紐,不僅進一步印證納斯特在其核心客戶基礎上的主導優勢已漸告消失,同時亦是紐交所的漂亮一仗。
納斯特要擺脫Facebook上市的失敗恥辱,最佳方法就是順順利利讓Twitter上市。假如Twitter肯合作,多好呢。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Facebook首天交易出現大混亂,加上紐交所在科技股IPO上步步進迫,納斯特如能爭取到Twitter在該所上市意義重大。(彭博圖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