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765|回覆: 2

[其他] THE LEX COLUMN 2013年9月13日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9-13 22:31: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3年9月13日

THE LEX COLUMN
巴克萊為雷曼倒閉乾杯

對英國大行巴克萊而言,每個雷曼兄弟倒閉的周年紀念都是值得乾杯的日子,而不是為那些過去而傷感惋惜,儘管對其他大部分人來說,雷曼倒閉標誌着一個特別時刻:一場銀行界小火災失控變成難以撲滅的大火,令經濟變成煉獄。

搖身一變成大行

不過,大火之後緊接着的是賤價大甩賣,而當時巴克萊有足夠的財力和足夠的精明去掏出支票簿。雖然巴克萊近日面對不少問題,例如操控倫敦銀行同業拆息(Libor)的醜聞,業務重組等等,令人很容易忘記該行在5年前買下了雷曼破產後剩下的資產,然後搖身一變成為投資大行。

巴克萊以低至2.5億美元的價錢,買入了雷曼的投資銀行及資本市場業務(此外還投入了15億美元興建企業總部和兩個資訊中心,同樣物超所值)。金融資訊公司Dealogic的資料顯示,在2007年,單是雷曼的債券及股票包銷和併購顧問業務便帶來了40億美元收益,在全球排名第九。雷曼並沒有高盛的地位那麼高,但要知道巴克萊那時候是投資銀行界後來者,尤其是在美國市場。

美銀錯在太心急

2008年是收購問題銀行的好機會,但貝爾斯登(Bear Stearns)只算小魚,而美國銀行(BofA)一心只向著美林。可惜美銀行政總裁劉易斯(Kenneth Lewis)當時沒有耐心,一早便買入了美林所有資產,並承擔其全部債務,而不是等到美林真正「翻肚」再挑選最值得的資產來買,現要後悔也太遲。

在2012年,巴克萊的投資銀行收益排名全球第八,比2007年雷曼的排名高了一位。投資銀行也成了巴克萊最大的業務環節,盈利達到40億英鎊,比零售及商業銀行業務高出10億英鎊。

巴克萊股價從2010年至今上升了11%,落後於摩根大通的30%,但是表現勝於美銀、滙豐(005)、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這真是個值得慶祝的周年紀念。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雷曼倒閉本來只時銀行界一場小火,最後卻演變成經濟煉獄,而巴克萊成功「趁火打劫」,在雷曼大甩賣中得到投行及資本市場業務,搖身一變成為投資大行。 (彭博圖片)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22:31:56 | 顯示全部樓層
2013年9月13日

THE LEX COLUMN
開發油田 愈大愈危險

由「錢都不見了」變成「錢都在這裏了」?位於裏海的Kashagan油田一直面對工程延誤和成本超支的問題,令外界認為他最終會成為「把錢倒進溝渠」的最佳體現。

Kashagan油田在13年前被發現,是哈薩克最大的油田,到目前為止投入的發展成本已經接近500億美元。油田周三開始正式營運,意味所有花掉的時間金錢都可能得到回報,而持有並經營它的重量級財團終於可以鬆一口氣,然而,這個巨大投資所產生的回報可以是細小的。

重量級財團的成員包括美國的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荷蘭的蜆殼(Shell)、法國的Total、意大利的Eni、日本的Inpex和哈薩克國營石油公司KazMunaiGaz,而中石油(857)上周宣布入股。

財團由這麼多重量級公司可能是工程延誤的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問題是開發Kashagan油田所需要的技術,財團需要作出龐大的基建投資,而且要多次與哈薩克政府重談合約。這就是地質學、政治和企業官僚主義撞在一起時會發生的事。

財團內規模最大的成員各自向Kashagan油田投資了大約80億美元,而能否取得回報主要視乎油價格的表現,如果油價是每桶85美元,回報可能有10%以上,但肯定比預想低,因為該油田本來預期能夠在2000年代中期開始營運。當然,部分財團成員有更大的財力應付這個問題,但Kashagan油田凸顯了這種規模巨大的工程,帶來愈來愈多的扭曲風險/回報不平衡。

的確,只有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才能成功啟動Kashagan油田,但即使是如此龐大的工程也很難提升超級石油公司的基本業務表現,除了增加石油資源儲備外。大石油公司之所以失去營運及財務動力,很大原因是巨大工程的回報低。Kashagan油田很多方面來說是個劃時代的工程,但也是低回報的典型。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Kashagan油田開發計劃規模異常龐大 (彭博圖片)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74

回帖

203

積分

中級會員

積分
203
發表於 2013-9-15 20:42:57 | 顯示全部樓層
2013年9月13日

THE LEX COLUMN       
Verizon新債值得期待

每當要下注時就會發現,其實我們對債券市場的看法原來是錯的。很多人覺得牛市已經過去,利率正在上升,而企業和投資者都在擔心槓桿過高的問題,諸如此類,然後Verizon走出來,想從美國市場集資近200億美元,接着,投資者空投了490億美元。

這家美國第二大流動電訊商打算從其他市場,籌集向英國沃達豐(Vodafone)收購Verizon Wireless餘下股權所需的資金。如果之前的價格報道正確的話,這次交易將令Verizon每年平均貸款利息支出由23億美元增至差不多50億美元,而且會令淨債務與Ebitda比率(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上升一倍,到2.5。

令人驚訝的是,這種轉變其實不會令Verizon的平均貸款利息增加多少:公司債券孳息平均預料在5厘左右,這並不是因為Verizon推出很多浮息債券或短期債券。將推出的債券中浮息比例不到十分之一,而加權平均年期為16年。賺錢機會來了。

投資者投入那麼多賭注不只是非理性亢奮那麼簡單。全面控制Verizon Wireless將令Verizon有足夠的現金流每年減債50億到60億美元,即使計入利息開支增加和新股派息。

Verizon新債券的回報比現有債券及其他公司的可對比債券高,而且規模龐大,意味流動性也強。對那些擔心銀行交易存貨減少令流動性緊縮,或要根據長遠預測來投資的基金經理來說,這是很吸引的。

不過現實仍沒有改變:投資者向Verizon新債投入49億美元,打賭的是利率不會進一步上揚。大家覺得可能嗎?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 全控Verizon Wireless將令Verizon有更多自由現金流減債 (彭博圖片)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9-24 04:3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