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669|回覆: 3

[其他] THE LEX COLUMN 2013年8月16日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8-16 23:28: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3年8月16日

THE LEX COLUMN
微信Vs微博 投資者興奮

一家公司開設了一個遊戲中心和流動付款系統,另一家以用戶人數突然增加來迎擊。

在擂台的一邊是騰訊(700)智能手機即時傳訊軟件──微信,另一邊是新浪的迷你博客服務──微博,兩個都是目前內地炙手可熱的網上社交服務,而根據騰訊和新浪本周公布的業績,這兩個服務成功為公司帶來了更多利潤。

兩者股價皆大升

對於騰訊和新浪,投資者今年兩邊都支持。騰訊股價是恒生指數內表現最佳的股分,今年升了差不多50%,新浪雖然攀不上納斯特的前排,但即使在本周公布業績前,股價也上升了60%。

兩家公司的營業額都上升,其中廣告收入大幅增加,不過為了爭取用戶,宣傳推廣開支也上升了不少。雖然兩者盈利都遜於預期,但投資騰訊和新浪基本上就是看上了他們的未來。

目前的問題是如何準確地描繪出這兩家公司的未來。沒有人可預測到營業額表現和新計劃的成敗,而且還要考慮到新的季節性趨勢,例如騰訊把遊戲銷售增長放緩歸咎於學校考試。

計量方式難以比較

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計量方式。微信每月活躍用戶有2.36億,微博每天活躍用戶有5400萬,但沒有提供每月數字,所以很難比較到底哪一方出色一點。

再來是目前市場的興奮情緒。新浪目前的預期市盈率差不多有90倍,相對於騰訊的30多倍(Facebook是45倍)。不過,按照巴克萊的2015年盈利預測來說,他們的市盈率其實只有19倍左右,這可真令人鬆一口氣。

不過,一向樂觀的分析員訂出的平均價格目標,現在也難追上兩家股票的升勢,看來騰訊和新浪都已經計入了很多的期待和預測。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 騰訊的微信和新浪的微博是現時內地兩大炙手可熱的網上社交服務,微信每月活躍用戶有2.36億,而微博每天活躍用戶有5400萬,投資者看上的是兩者未來的潛力。(彭博圖片)

12

主題

9607

回帖

3萬

積分

超級元老

積分
36370

論譠元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超級元老勳章百萬富翁勳章究極元老勳章萬千寵愛勳章141榮譽勳章

發表於 2013-8-17 11:33:13 | 顯示全部樓層
Thanks for sharin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8-17 22:26:46 | 顯示全部樓層
2013年8月16日

THE LEX COLUMN
叛逆蘋果遇對手

製造出iPhone、iPad這些人氣商品的蘋果,一向像個叛逆青年,不喜歡別人告訴他怎樣做,看看今年行政總裁庫克(Tim Cook)在美國參議院上為公司避稅問題作證時那種目空一切的態度就可以知道。

現在可以壓一壓蘋果氣焰的可能就只有伊坎(Carl Icahn)。這位據說持有10億美元蘋果股票的著名激進投資者,要求蘋果再向股東回饋1500億美元,揚言這樣可令公司股價重上700美元,並在Twitter發起運動,令事件更受注目。

伊坎針對蘋果的行動看來有點遲,但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他要挑戰的公司有那麼多,例如戴爾(Dell)、康寶萊(Herbalife)等等,而他這次行動之所以看來甚具挑釁性,是因為蘋果目前的資本回報計劃看來運行良好。

蘋果今年4月把派息及回購計劃總額調高至1000億美元,股價從那時起上升了20%,預期市盈率升勢更勁,共升了30%,現在僅低於12倍,所以說伊坎不是在谷底發戰書。

從2012年至今,蘋果最高的市盈率是14倍,意味其估值仍有上升空間。

然而,把14倍市盈率套用在目前的每股盈利預測上,蘋果股價仍只會升至550美元,依然遠低於700美元的歷史高位。

伊坎主張的額外1500億美元股票回購,有機會令股數降至足以令每股盈利升至接近700美元的水平,但先決條件是市盈率上升,因為回購本身不具增值作用,而要市盈率上升,蘋果的基本業務運作便必須要有改善。

伊坎最感興趣的似乎是金融工程(financial engineering),而不是產品工程(product engineering)。不過,激進投資者不一定擅長細節問題,因此他這方面的漠不關心反而令人安心。

蘋果投資者也許可以好好享受一下這次伊坎帶來的刺激,但最好祈禱庫克今天約見的是產品設計師而不是財務總監。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庫克在聽證會上展現了蘋果的叛逆青年風格。 (彭博圖片)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8-17 22:27:04 | 顯示全部樓層
2013年8月16日

THE LEX COLUMN
鋼鐵業仍未翻身

如果一個國家的鋼鐵工業健康情況是量度經濟好壞的指標,那投資者從中得到的安慰,肯定比歐洲生產微小升幅所帶來的多。

大部份鋼鐵生產商,如Tata Steel、ArcelorMittal最新一季業績的表現都比預期佳,不過這大都是因為削減成本和季節性趨勢所致,而不是全球鋼鐵業真的重拾戰鬥力。

全球鋼鐵市場仍面對產能過剩的問題。野村估計,現時世界鋼鐵市場上有4億噸剩餘供應。歐洲正嘗試降低產能,上半年減少了5%,但佔全球鋼鐵產量一半的中國沒有配合,雖然北京一直在說要削減重工業的過剩產能,但內地鋼鐵產量仍上升7%。

儘管如此,全球最大鋼鐵生產商ArcelorMittal的Ebitda(除息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在最近一季按年上升了近五分之一,但該公司仍在努力削減成本,關閉沒有充分使用的廠房。

其他生產商,例如Voestalpine,利潤率因銷售增加而上升,這個情況將可在下半年持續,因為之前鋼鐵買家預期鐵礦價格下跌會拖低鋼鐵價格,不斷減少存貨,但現在將開始入貨。存貨補充,加上鐵礦價格今年並未大跌,令鋼鐵價格得到支持,從7月初至今上升了5%。

銷售和價格改善將有助鋼鐵生產商提高盈利和緩和財政壓力。德國ThyssenKrupp的淨債務差不多是預期盈利的三倍,Tata Steel是四倍以上。不過,只要產能過剩的問題仍然存在,鋼鐵價格的升勢就不會持久,這意味鋼鐵生產商股價的升勢也會是短暫的。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 雖然盈利增加,但鋼鐵業其實仍未恢復戰鬥力。 (彭博圖片)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9-24 07: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