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7月3日
THE LEX COLUMN
「錢荒」礙投資 A股跌未止
中國新型禽流感病毒沒早前出現的類型般致命,已算是中國過去幾天絕無僅有的好消息。
周一公布的6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調查顯示,工廠產出放緩之餘,新訂單更大減。過去數周,隨中央採取行動把中國影子銀行體系納入正軌,信貸市場持續收縮。對於中國最新PMI數字跌至4個月低位,投資者似乎無動於衷,上證指數當天只是橫行正是例證。但這並不代表中國經濟所有負面消息,已在股價中完全反映。
上證估值逾十年新低
無可否認,中國股票目前實廉宜。在上海交易所掛牌的企業,平均現估值僅相當於預測盈利不到7倍,不僅遠遠低於雷曼兄弟剛倒閉時的12倍,更是逾10年來的新低。
在香港掛牌的中資公司,情況亦大同小異。根據財經資訊機構S&P Capital IQ的數據,截至去年底的對上8個季度,本港中資股的純利邊際利潤率持續下跌,至最近才在近8%的水平回穩,但暫時卻未見反彈迹象。
跌逾三分一前科恐重演
信貸收緊已推高借貸成本,邊際利潤率恐怕再度收窄。尋求融資的難度增加亦定必打擊投資,其中尤以內地中小型企業首當其衝;以往,這類企業正是倚賴非正式的影子金融體系獲取信貸。
如此一來,企業收入亦會遭殃。就以中國最大鞋履生產商百麗(1880)為例,今年首季同店銷售與去年同期比較僅增長5%;巴克萊甚至估計,第二季同店按年銷售更會倒退。連鎖餐廳味千中國(538)的業績亦出現類似趨勢。
中國2011年中亦出現信貸環境收緊的局面,在往後4個月,在香港掛牌的中資股大跌逾三分一。假如這則壞消息帶來相同的衝擊,中資股還會進一步下跌。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在上海交易的中資股如今預測市盈率不到7倍,屬十多年以來的低位。但假如2011年中信貸緊絀對股市的打擊重演,中資股恐怕還會進一步下跌。 (彭博圖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