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使緊縮措施的定義是克己自制,禁絕一切世俗享樂的話;當人人都緊縮開支,勒緊褲頭,生活還有何樂趣可言?家庭儲蓄率正拾級而上,世界各地的政府則試圖減少開支。
夠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幹事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認為當前並非嚴守節儉美德的時候,實在謝天謝地。與此同時,歐洲政治領袖亦愈來愈質疑,厲行緊縮措施是否明智。
既然如此,何以各地股市均現拋售潮,其中尤以直接受拉加德言論影響的歐洲股市跌幅為甚?畢竟,在其他因素不變下,政府赤字開支增加將有助推高企業盈利。股市未見急升,只因為投資者明白,把歐洲的苦困歸咎於緊縮開支措施,實與事實不符。
的而且確,工業生產過去一年已下跌了近3%,但繼8月份上升0.6%(四個月以來第三度錄得增長)後,外界預測今年第三季可望恢復增長。如此一來,歐洲第三季經濟就可望錄得增長,儘管增長動力相當微弱。
但微弱增長仍是增長,問題是增長背後的原動力。最新數據顯示,歐洲經濟最強勁的一環是耐用品消費,8月份就錄得近4%的按月增長。
在歐羅區危機肆虐期間,歐洲股市在投資者的推動下只能橫行。自2010年初至今,富時Eurofirst 300指數上升了5%,富時100指數則上升了7.5%,較標準普爾500指數同期的升幅少近四分一,儘管三指數的市盈率(介乎13倍至15倍之間)大致相同。
由此可見,歐洲股票不單止不見得廉宜,世界各地的投資者更未放下戒心,憂慮大部分歐洲國家仍未除掉揮霍無度的劣根,即使厲行撙節亦無濟於事。他們似乎希望見到歐洲各國進一步克己自制。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拉加德認為緊縮措施不宜過火(彭博圖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