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撤外傭稅是對中產的心意
曾蔭權政府在2008年,宣佈了10項惠民措施,暫時豁免「外傭稅」是其中的一項,當時停收了兩年「外傭稅」,但後來又經過續期,到了明年7月,這項豁免便屆滿了。
「外傭稅」的正式名字是「僱員再培訓徵款」,這個名字令人摸不頭腦,因為外傭哪裏有「再培訓」的必要呢?
外傭留家 婦女就職工作
而外傭僱主付出了這400元的外傭稅之後,也完全沒有享受到任何「再培訓」的服務。這個「僱員再培訓徵款」,顯然是名不副實、巧立名目的苛捐。
照香港政府的說法,所謂的「僱員再培訓徵款」,即是聘用外地低技術勞工,變相剝奪了本地勞工的工作機會,所以便要付稅分擔本地勞工的培訓費用,以幫助本地勞工就業,也可以引導外傭僱主把家務外判給本地家務助理。
這種官腔的說法,讀者不容易明白,如果用小市民的語言去解說出來,即是外傭的薪水太便宜了,會影響到本地家務助理的市場。但如果容許外傭大幅加薪,以間接提高本地家務助理的競爭力,這分明是益外人,大家一定不服,所以另外徵收一個稅項,錢進政府的口袋,那大家就沒話說了。
很明顯,這是一種扭曲市場的做法,根本就歪曲了引入外傭的基本概念,自然也是不可取的。
當年香港政府引入外傭,目的是希望釋放本地婦女的生產力,讓她們不必困在家裏,養育子女和料理家務,而是可以投入職場,增加生產力。由於她們的生產力遠遠高於引入的外傭,所以在這30年間,外傭政策也的確有效增加了香港的生產力。然而,這個政策的有利條件,是基於外傭的薪水不高,本地婦女出外工作,便可以賺到了兩者的生產力差價,兩者的差價越大,利潤就越高。反之,如果外傭的成本太高,那麼,本地婦女就不如不出外工作,留家做家務算了。
幫5萬助理 影響30萬僱主
聘用一名外傭,連薪水、食宿、每年來回機票等等支出,每月最少也得6,000元至7,000元。相比之下,外傭稅的400元,並不算一個很沉重的數字。然而,外傭相比起家務助理,也有無可比擬的優點,例如外傭可長期住在家中,24小時候命,方便差遣。但從另一方面看,外傭的優點同時也是缺點,例如說,狹小的住屋不宜多住一人,家務助理因而比較方便,再說,家務助理無需兼顧食宿,而且,一些小家庭的工作量不太大,可能一星期只需要兩天的工作,家務助理因而較外傭更適合了。
所以說,家務助理和外傭雖然在某程度上是競爭對手,但也可以是分割的市場,各有各的僱主。政府徵收這400元,只能幫到5萬名本地家務助理中的一部份,卻影響了30萬名外傭的僱主,這自然是一個得不償失的算盤。
香港的中產階級可能是世上最苦的,因為他們沒有享受任何福利,卻要付出天價去購買或租住狹小的鞋盒公寓,我們的汽車稅,也在全球最高的行列。中產階級捱貴樓、捱貴車,生活質素比住公屋、領綜援的市民也好不了多少,而唯一一點奢侈,就是享用外傭服務,如果政府還要因之而抽稅,這實在是說不過去了。
所以,我們同意新民黨的建議,永遠撒消外傭稅。因為這是對中產階級的一種心意,而我們一直認為,政府欠中產階級的,未免太多了! |
結束時間: 2013-2-3 04:11
辯手:3 ( 加入 )
|
|
辯手:2 ( 加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