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很多出口企業預計人民幣不太可能再大幅升值,因此開始囤積它們的美元收入。這種策略正在對全國金融系統產生連帶影響。
在過去,像國有企業江蘇匯鴻國際集團、民營企業江蘇賽佳股份有限公司這樣的中國出口企業都是在收到付款後趕緊將其美元收入賣給銀行,換取正在升值的人民幣。現在因為人民幣似乎不再肯定會升值,這些公司都在盡可能長時間地留存美元。
這種變化不僅對於中國企業,對於中國銀行業也都有著廣泛的影響。銀行的外匯儲備正變得越來越少。過去八個月中,銀行有四個月都是出售外匯多於買入外匯,這意味著中國企業界在朝著持有美元的方向轉變。
因為企業不把美元兌換成人民幣,流入經濟領域的人民幣減少。這促使中國央行從去年11月以來三次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幫助銀行貸出更多資金。存款準備金率指的是銀行按要求向中央銀行繳納的存款準備金佔其存款總額的比例。
花旗集團(Citigroup Inc.)駐上海分析師賀偉晟說,企業財務人員所做的調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中國的貨幣政策。
中國企業外匯策略的調整始於去年年底。當時全球投資者紛紛買進美元和其他傳統上被視為避險資產的貨幣,使人民幣承受壓力。
中國嚴格控制著人民幣的匯率,只讓它在一個預先設定的範圍內波動。去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4.7%,自2005年匯改以來已經升值25%左右。今年以來貶值1%,週四亞洲市場尾盤報1美元兌人民幣6.3575元。
人民幣在近期走軟之前中國央行在今年4月放寬了人民幣對美元的每日交易區間,這是自2010年年中以來人民幣自由化邁出的最為重大的步伐之一。很多分析師近期將他們對今年人民幣升值幅度的預期從此前大約3%下調至不到2%。
國有紡織企業江蘇匯鴻國際集團的一位負責人徐鵬說,鑑於人民幣目前的交易行情,出口企業持有美元而不是急於拋售是有道理的。進口企業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