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論是什麼行業,地點從來是致勝關鍵之一,特別是採礦業。力拓(Rio Tinto)最近在澳洲西部皮爾巴拉(Pilbara)項目進行的投資就證明了這一點。
這個項目幾乎是針對中國鋼鐵製造商度身訂造的。儘管中國經濟正在政府規劃下降溫,但國家繼續城市化,因此對鐵礦的需求仍然非常龐大,難怪力拓果斷在220億美元的資本開支上再加入42億美元,以抓住這個機會。力拓是全球第二大鐵礦出口商,僅次於巴西淡水河谷(Vale)。
力拓的資本開支中,十分之九將用來延長礦坑壽命,以及改善港口和鐵路基建設施,希望在2015年前把皮爾巴拉礦坑的產量提高四分之一,至每年3.5億噸。餘下的資本開支將用在西非幾內亞的西芒杜(Simandou)採礦項目上。
隨着天然資源價格和需求放緩,採礦商已經開始放慢投資計劃,就連資金雄厚的必和必拓(BHP Billiton)也一樣。不過,對力拓來說,一旦礦坑擴建工程完成後,產量便會增加不少,公司管理層一定是腦袋有毛病才會不抓緊這個機會爭取回報。
雖然鐵礦開採佔力拓整體資本開支近五分之二,比銅(三分之一)還要多,但鐵礦銷售是集團整體銷售的一半,而且佔扣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EBITDA)近四分之三。此外,力拓仍然預期中國的鋼鐵產量在2030年前增加五分之二,到10億噸。
在金融危機期間,力拓在債務和資本開支規劃上受了不少教訓,但現在營運現金流處於歷史新高(是去年資本開支的一倍),而淨債務為85億美元(不到EBITDA的三分之一),集團擁有比較大的靈活性。
相比之下,投資者應該更加謹慎。力拓預期市盈率目前為7倍,反映投資者更在意的是周期,而不是鐵礦項目的潛力。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