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盟執委會周三提議,為歐羅區17國建立一個統一的銀行業監管聯盟。執委會稱:「增強歐羅區國家在監管結構和實踐、跨境危機管理和分擔負擔上一體化,朝着銀行聯盟的方向發展,將是對當前架構的一個重要補充。」
相關內容可能包括建立單一存款保障基金,允許歐洲穩定機制(ESM)有更大靈活性。歐盟執委會還表示:「與此同時,或許可以考慮切斷銀行與政府的聯繫,直接由ESM為銀行重整資本。」當然,這不是在切斷銀行和政府的聯繫,而是在用一個政府取代另一個。
新計劃仍以主權支持銀行,但不是通過一國之力,例如西班牙現在所做的那樣;而是以歐羅區這個多國的形式作為後盾。歐羅區,或者說管理這個銀行聯盟的部分,將為聯盟內所有銀行扮演實際最終擔保人的角色。
共同承擔債務須付代價
這將一口氣解決很多問題,但同時也會產生更多問題。因為本質上,這個方法會將西班牙、意大利——當然也包括法國——的銀行業負擔,部分轉嫁到德國身上。由此一來,西班牙就更容易以低成本借款,因為糟糕的債務不用由自己負擔。西班牙的銀行,或者至少那些沒有陷入困境的銀行也會更容易借錢,因為他們將得到既大又有償付能力的母公司──德國支持。
這等於是既承認眼下的一個現實,又沒有加以解決。現實就是給銀行頒發執照並提供擔保的政府,幾乎不可避免會受制於銀行。
德國這就陷入了要接過大部分債務的境地,而這些包袱又是在過去10年左右時間,因監管鬆垮及不良金融行為產生的。同時,德國將被銀行資產負債表上數千億計歐羅的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臘公債纏身,這些公債部分是銀行回應歐洲央行的鼓勵政策而買入的。舉例來說,這將使西班牙可以放心維持風險極高的赤字,因為作為實際銀行擔保人的德國,將強烈會設法確保它不會被迫違約。
德國及其他實力更強的國家,可能運用銀行聯盟監管的影響力,迫使歐洲南部國家的銀行出脫公債,但最終這樣做也是徒勞無功。銀行聯盟監督者或會試圖通過法規,迫使個別國家注意預算紀律,例如規定銀行必須給高赤字國家的債券設置更高的準備風險權重。德國比之南歐國家,將變得像是中國面對美國,它可以透過強制出售債券修理南歐國家,但在這同時也會砸到自己的腳。
銀行聯盟幾乎肯定是必要的改革;而更好的選擇是,同時建立一個財政聯盟。這意味着集中控制所有支出工具,以便能溫和推動財政改革,並在不產生重大道德風險的情況下重整銀行資本。
也許,銀行業聯盟確實能建起來,但真要如此,立即就有兩件事情是極為明確的:一是德國等穩定國家已經同意為其他國家的錯誤買單;二是隨後很快就會建立財政聯盟,否則歐羅區就將面臨後果更加嚴重的瓦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