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 Krugman認為1998年起聯儲局已背棄佛利民主張,只是政府仍未進一步加強管制市場,以致危機一再出現。他認為有病便要睇醫生、服藥甚至動手術,而不是透過什麼自然治療法,希望病人自我復元,醫生亦有可能開錯藥甚至動錯手術,但不代表有病不用睇醫生。他認為1930年代大蕭條的出現源自政府不干預,復蘇是來自1933年羅斯福上台後大力干預。Krugman認為不干預政策屬於中世紀時代,不合現代社會,美國政府不妨將負債比率由目前佔GDP100%上升到130%,藉此阻止衰退出現,相信此舉不會引發明顯的通脹(CPI)。
2008年起我們面對的香港投資環境是逆水行舟,投資策略應以避險為主。中國經濟處於轉型期,由2007年前的出口帶動轉為內需拉動,風險頗大。美國經濟一如畢巴頓所說,出現二次世界大戰後最溫和一次復蘇期,歐洲甚至可能出現二次尋底;日本經濟雖然在2009年見底,但亦好不起來。Are you ready for a down trend?
在回落期如採用「基礎分析」的成效如何?各位可嘗試從1990年至2009年日本股市採用「基礎分析」去選股便知道。何況今天投資者面對瞬息萬變的股市,2011年美國股市約60%交易由「高頻交易電腦程式」(High frequency trading robot programs)進行,此類交易在香港亦佔25%。大行花費數以百萬美元計的金錢發展出監察交易的軟件,再用自己的資金從事交易(俗稱坐盤)。
通往億萬富翁之門一直沒有關閉,只是大部分人皆不敢進去,上述是已故石油大王保羅吉蒂在1960年How to be rich一書中的名句,今天仍然有效。投資成功不需要很多錢,只需正確的投資態度。Timing is Everything,1997年買樓?錯;2003年買樓?對。2007年10月買股?錯;2008年10月買股?對。6月份是否另一次入市機會?還是做事後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