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587|回覆: 0

[貨幣外匯] [John Mauldin 跳出思維定式] 歐洲聯邦 勢不可當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5-27 22:43: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哈佛大學著名英籍歷史學家富格遜(Niall Ferguson)上周日接受英國《倫敦周日時報》記者勞倫斯(Ben Laurance)訪問,暢談歐盟前景,議論精闢,趣味盎然。本欄今期特別節錄其中精粹,以饗讀者。筆者尤其欣賞富格遜討論歐洲前途問題大膽假設的作風,雖頗有「劍走偏鋒」之嫌,但立論強而有力,清楚揭示德國在利害關頭,惟有甘於接受歐盟實行「聯邦」制的終極方案,只因維持歐羅區完整,對德國實有百利而無一害。

議論國際大事,一向是富格遜的專長。他近期發表的巨著《文明世界──西方和其他》(Civilization: The West and the Rest)本月在英國推出平裝版,名為《文明世界──西方稱霸六大程式》(Civilization: The Six Killer Apps of Western Power),其中詳列實例,力證歐洲如何擺脫十四世紀疫災肆虐的桎梏,搖身一變,終成全球霸主;箇中致勝之道在於以下六大「程式」:競爭環境、科學革命、民主政體、先進醫學、消費社會、勤奮德性。但時移世易,歐洲以至整個西方世界,刻下正面臨優勢銳挫的危機。

到底箇中代價,是否真如富格遜所指那般沉重?無論如何,筆者所到之處,總有人對十年內全球前途所繫的歐盟問題各抒己見,並為謀求化解之道悉力以赴。筆者上周到紐約出席會議,乘便接受多家傳媒訪問,其中包括《華爾街日報》、彭博以及雅虎財經,就歐洲財困問題發抒己見;有關電視台訪問已上載筆者網站 (www.johnmauldin.com),歡迎登入瀏覽。

下文摘自上周日在英國《倫敦周日時報》的專訪,其中報道富格遜與該報記者勞倫斯暢談有關歐羅不滅與德國如何帶領歐洲踏上「聯邦」制之路。

歐洲當前險境到底將如何了局?在金融風暴中飽受打擊的歐盟及其統一貨幣,又會有何下場?歐羅是否仍挽救有望?假使有救,由此引致的長遠後果又會如何?

專事研究國際金融問題的英籍歷史學家富格遜自我「放逐」,在哈佛大學執教鞭,長居美國,最近因其所著新書平裝版在英國面世,而為相關推廣活動重返倫敦一趟。他對解答上述難題依然一貫躊躇滿志,只不過這位歷史學教授所提出的方案,與其一向推崇自由市場的作風未免格格不入而已。

在口若懸河解構歐羅前景之前,富格遜就先提醒記者,他早已公開對成立歐盟之舉深表質疑。他堅稱:「我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已反對單一貨幣,還撰文預言基於財政未經整合,單一貨幣將在十年內飽受危機困擾,正與現時情況頗相類似。」

緊縮陷入僵局

身為蘇格蘭人,更身兼哈佛、史丹福、牛津三大名牌大學教職,富格遜從不故作謙虛。不過,他這次對歐羅的先見之明,卻令他內心頗感矛盾。他坦承自己「常不禁自鳴得意,也常為自己獨具慧眼而手舞足蹈」。

其實,他這次可不會手舞足蹈,因為他預言當前危機只有一條出路:歐羅區成員國最終只能全面實行聯邦制,並且實施單一財政體系;這並非他所願見的結果。

他表示:「我從不擁護聯邦制;但單一貨幣解體的代價實在大得難以想像,受牽連的人也太多,以致我本人最負責任的做法,只在於緊急呼籲進一步邁向歐洲聯邦。我認為現時任何其他方案都差得多。」

正當希臘有序退出歐羅區之說甚囂塵上,持相同看法的評論者和政客也愈來愈多,富格遜對此卻不敢苟同。他表示:「現在才來摒棄單一貨幣未免太遲;雖然有人仍在高談闊論,恍似這個方案真有其事,但其實並不可行。以為踢走希臘就能解決問題只是妄想,因為這樣做定必在區內周邊國銀行體系之間激發傳染效應,後果實在不堪設想。」

想到所謂「周邊國」,實際上還包括西班牙和意大利這兩個在全球經濟中分別佔第12和第8位的大國,問題的嚴重程度就可想而知。

富格遜的觀點可以概括為:歐羅解體後果堪虞,可免則免。但以目前形勢觀之,一方面,看來德國在緊縮政策問題上立場堅定不移:南歐諸國在經濟好景時債台高築而揮霍無度,但好景不常,柏林於是堅持此等國家要為以往過失付出代價。

另一方面,希臘國民正深感備受唾棄,而且失業嚴重,不禁滿腹牢騷;所以緊縮措施雖云良藥苦口,但希臘人服後已漸感吃不消,必欲吐之而後快的情緒日益明顯。由此看來,歐洲局勢似已陷於僵局,更有可能隨時演成災難。

富格遜表示:「雅典與柏林至今相持不下,後果仍有可能如兩車迎頭相撞般嚴重。不過,我有預感兩國均會及時閃避,因為希臘國民應能領略須為退出歐羅區付出慘重代價,德國上下則會遲早察覺到,周邊國銀行存戶一旦大舉撤資,勢將觸發銀行業危機,以致歐羅區整體金融大亂,德國亦難免池魚之殃。」

「所以,儘管希臘人繼續聲言『不履行還債責任』,德國人繼續堅稱『不還債就退出』,雙方都只不過虛張聲勢而已。」富格遜於是推論,德國即使咬牙切齒,亦須承認歐盟全體必須對個別成員國的債務作出承擔。『歐洲貨幣債券』年代已經來臨。」

但這豈非有違德國一貫堅持的立場?富格遜表示:「其實維護歐羅完整,從中得益最大的正是德國。避免德國馬克成為超強貨幣,一直令德國企業大受裨益。我認為這也是德國最終會避免硬碰的原因之一,因為歐洲貨幣聯盟一旦勢危,德國商貿也會備受威脅……德國無疑將要在某程度上對周邊國作出讓步;反覆強調緊縮措施到底無濟於事。」

當然,雖說只是例行公事,但到底還有說服德國選民這一關要過。既然德國為挽救歐羅須在經濟上作出重大承諾,亦即履行付鈔義務,茲事體大,全民公決相信勢在必行。問題是德國人可會甘願放棄以往隨機應變的挽救方式,而不得不接受歐盟核心強國長期資助周邊弱國的現實?

財盟已成定局

富格遜也得承認:「這確實是最艱難的一步,但擺在德國人面前的選擇只得一個,就是接受當年法國總統密特朗和德國總理科爾在這個問題上的基本原則,亦即『貨幣聯盟的目的只在於為歐洲聯邦鋪路』……上世紀九十年代德法領導人所抱持的原則是:『貨幣聯盟將逼令成員國在財政聯盟方面日益加緊合作;雖然政治上難以推銷,但成員國始終有一天會合力達成目標──貨幣聯盟就是達成財政聯盟的途徑。』

「既然財政聯盟的發展早有計劃,英國對歐羅區極度保留的取態也就不無道理。真相現已揭盅,貨幣聯盟獨立於財政聯盟的神話就應該徹底打破。」

至於另一選擇又如何?「另一方面──默克爾可要注意了──套用美國前總統喬治布殊的名句:經濟快要垮了(This sucker’s going down)。現在已經到了這一地步。」

雖然正如德國近日的地方選舉結果顯示,默克爾在選民心目中已風光不再,但富格遜依然堅信這對大局影響甚微,因為默克爾的頭號政敵社會民主黨人,其實比以她為首的基督民主聯盟(CDU)更傾向支持歐洲聯邦。

富格遜表示:「不論CDU、社會民主黨,還是綠黨,都支持泛歐聯邦。所以歐洲統一問題當前,德國各大政黨決不會說不。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德國就一直借助歐洲重振聲威。

「此外,有財有勢的德國企業也一直受到歐洲蔭庇而受惠;由德意志銀行以至西門子,各大德國企業都會竭盡所能鼎力支持歐洲大一統。」

富格遜堅稱其餘各國亦將陸續歸邊:「現在既有法國總統奧朗德和明年有望上台的德國社會民主黨,最終就有望實行稅務協調(tax harmonization)和推出歐洲貨幣債券,待救國自能脫離險境。」

稅務協調?愛爾蘭向來以超低企業稅吸引企業投資,實施稅務協調恐怕不利於該國經濟;富格遜有點不以為然,直指:「愛爾蘭不免會提出異議,只不過手中籌碼全無。」

此外,問題還涉及到一個比較宏觀的論點;富格遜從歷史學家的觀點出發,指出歐洲各國已普遍出現對本國政治希望幻滅的現象,無疑為實現歐洲聯邦打了一支強心針。

「歐洲各國政治精英普遍聲名狼藉,有助推動歐洲改行聯邦制。意大利人由於對國內政客信心盡失,惟有接受由無政黨背景的蒙蒂(Mario Monti)出任總理。希臘選民亦已對原有各大政黨投以不信任票。總之,在歐洲各國,其中包括荷蘭、比利時,本國政治聲譽均已受損。

「歐洲大陸的國家層面政治正逐漸崩潰,取而代之的聯邦方案正漸次形成;英國對此現象至今仍未能充分掌握。」

當前局勢發展還有更深一層的含義,據富格遜解釋:「事實屢屢證明,像歐洲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前任主席德洛爾(Jacques Delors)和詹金斯(Roy Jenkins),以及歐盟前任貿易專員曼德爾森(Peter Mandelson)等政客,都是先失意於本國政壇,然後在歐洲國際舞台大放異彩。一旦成為歐盟專員,就能搖身一變,晉身歐盟官僚之列;不知何故,聲望亦會因而大為提高。歐盟官僚所以最終獲勝,因為要在歐洲管治一個國家,通常透過公關手腕,注定一敗塗地。

「現時歐洲國家層面的政治已不可為:由於執政聯盟在歐洲各國已成大勢所趨,勢必令大部分選民失望而回。因此,歐洲權力核心正逐漸移向位於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依我看來,早在《羅馬條約》簽訂時就已展開的這一趨勢,已經難望扭轉。

「雖然希臘退出仍可能引致一發不可收拾的後果,但或然率充其量亦只會介乎10%與20%之間,因為影響範圍太廣,代價也實在太大。退出歐羅區實在無異於引火自焚,我不相信希臘人會如此瘋狂。」

既然各國傳統政界精英或已相繼失勢,極端分子又會否乘時坐大?以馬琳勒龐(Marine Le Pen)為首的法國右翼國民陣線黨,以及希臘的極右金色黎明黨均在近期國內大選中得勢,豈不是這方面的明證?

富格遜對此卻不為所動,他指出:「這正是問題的矛盾所在。『泛歐』雖不致反民主,也可算是反民粹的概念。整合歐洲一向是政治精英強加於選民的工程;在歐洲,幾乎所有國家都會間歇出現民粹主義抬頭的現象,例如以海德爾(Jörg Haider)為首的奧地利極右政黨奧地利未來聯盟就曾當政。不過,不論在任何階段,民粹主義政黨都終會失敗。這類政黨即使在位也勢難持久,只因其誇口許下的競選諾言往往無法兌現;歐洲中間派政黨於是趁機逐步鞏固勢力。

「法西斯主義在歐洲亦已民心盡失。凡打法西斯牌的政客都沒有好下場。所以,實在毋須過分擔憂這些狂徒的影響力;況且他們在選民中只佔一小部分,難望當政。」

歐洲人口老化也有助於抗衡民粹,富格遜指出:「須知到了2050年,意大利人口將有三分一年過65歲。要老年人來當『納粹衝鋒隊』到底不太合適;還是讓他們及早退休,坐享政府福利為妙。」


因此,據富格遜的理論分析,歐羅區解體的可能性確實存在,但發生的機會卻甚微,而且對歐洲大陸以及地中海沿岸各國右翼排外政黨的威脅,亦毋需過分擔憂。

但這豈不是有點過分樂觀?單從賬面來看,希臘距離連公務員工資亦無力支付的日子不過數周。再者,要所有歐羅區成員國同意正式成立歐洲財政聯盟,亦斷非一朝一夕的事。

富格遜表示:「我身為蘇格蘭人,肯定不算是天性樂觀的人。我不過嘗試從歷史學者的角度,分析在兩種同樣艱難的情境之中,哪種較有可能出現而已。」

「即使最終只有一個國家脫離歐羅區,由此產生的傳染效應也會十分巨大,其中的漣漪會止於何處也未可知;甚至會觸發一場席捲紐約的金融風暴也說不定。

「雖然德國政界精英一向予人處事拖泥帶水的印象,但在1989年至1990年間,當德國復歸統一的時機已至,德國的表現就毫不含糊;況且與東德合組貨幣聯盟,實在是政治考量的結果,而非出於經濟考慮。依我看來,問題的重點是到了緊急關頭,德國人行事果斷的程度說不定會令人出乎意料。」

歐羅可保不失

「希臘最終會否走上自毀一途?」對於這一問題,富格遜毫不客氣,先想到希臘少不免要維持入口的現實問題:「希臘有的只是廢墟和海灘,這是她的貿易模式,就像以前東德一樣;只不過希臘有她的國產葡萄酒(retsina)和葡萄葉飯(dolmades),東德有她的啤酒和香腸而已。」至於德國會否任由希臘自毀,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國內銀行存款一旦逐漸蒸發,後果必然失控。

「德國要找下台階,最輕而易舉的做法莫過於表明緊縮措施確有不足之處,於是還會為希臘提供結構性貸款,並且為西班牙銀行進行資本重整,實行大灑金錢……」

「德國早應在兩年前就採取上述行動,只不過該國政府以為可以拖得一時而已。其實德國人有所不知,問題每拖一次,隱藏在背後的計時炸彈爆炸威力就會相應升級。我對歐洲從來不感樂觀,所以我選擇定居美國。總之,別把我當作樂觀主義者。」

至於曾參與策劃歐羅夢想工程的成員國又將如何?事到如今,是否至少應心存戒懼?富格遜認為倒也不必,因為即使過程迂迴曲折,假使事態發展如他所料,這些歐羅工程建構者最終也會得償所願。

富格遜說:「我認為策劃貨幣聯盟的『工程師』早知危機不可避免,而且將由此衍生出以成立聯邦來解決問題的方案。我雖然無法確知實際上的具體安排,但我相信應該有不明文的默契。事實上,歐羅的設計更可以說本來就暗藏危機。」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英倫銀行曾有一份關於單一貨幣解體可能性的內部文件,其中提及一個財赤將難以持續的國家,僅稱為「I國」;實際上是哪一國只能憑空猜測,實在無從稽考。由於要脫離單一貨幣並無法可依,退出的代價有如天文數字。而且照富格遜看法,「法律依據欠奉實在是故意留空,而且此舉也一直行之有效」。

「歐羅倡議者的目的已達,因為成員國之間的財政融合發展至今,要走回頭路已近乎不可能。況且歐羅的設計早就有此一着,所以在條約中也從來不包括退出條文;最終實行聯邦制也就自然水到渠成。」

英國難免脫歐

假使目前危機果然導致歐洲成為聯邦,將置英國於何地?英國又會否成為歐洲超級大國的一員?富格遜斷然表示:「當然不會。」即使英國竟會為此舉行全民公決,最終甚或會決定徹底退出歐盟。

「不加入歐洲聯邦,就毫無發言權,在聯邦的決策過程中也毫無影響力;置身於單一貨幣之外,就等於在歐洲政經舞台上銷聲匿迹。

「歐洲的『雙速發展』模式,只有在實行聯盟制的前提下才能生效。歐洲聯邦共和國一旦成立,英國若即若離的立場就勢難持續。依我估計,歐盟現有的成員國到時應無一甘願處於聯邦邊緣的弱勢地位。」

除此以外,富格遜就不願再作出任何具體預測。他上述的分析令人不禁對今後的事態發展產生種種聯想,舉其要者,就以作風毫不民主的歐盟而論,這個組織的長遠發展難免惹人遐想。

他說:「且別說12個月後的事,要預測歐羅區在12周後將會如何已經夠難,要我撰文討論10年或20年後的國際局勢,我就只能憑空杜撰了。」

「回想上世紀80年代後期,當時柏林圍牆即將倒下。人人都以為西方自由民主的理念大獲全勝,更幻想西方世界的種種建樹會成為全球模範。23年過後,中國在經濟產值上已快將趕過美國,但卻一直由共產黨執政。所以說未來難測就是這個原故。」

無論如何,這位歷史學家給大家擬好的大題目有以下幾條:歐羅不致滅亡;歐盟將成聯邦;英國最終或將退出。

最後不可不提:假若再無注資,希臘就會在6周內面臨國庫空虛的險境。



■雖然默克爾(右)在選民心目中風光不再,但相信無礙歐洲聯邦的成立;奧朗德等歐洲國家領導人將陸續歸邊。 (路透圖片)



■西班牙失業嚴重,民眾焚燒車胎洩忿。(路透圖片)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9-24 02: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