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國〈福利計時炸彈〉為題發表的著作不計其數,但受學術界名出版社青睞而面世的同類作品則不多見。波士頓大學經濟學教授兼「跨代會計」(generational accounting)始創者之一的科特利科夫(Laurence Kotlikoff)及筆者好友伯恩斯(Scott Burns)合著的《代相矛盾》(The Clash of Generations)新書即屬一例。此書由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出版,其中不但明確指出美國現行政策對年輕人有何影響,同時列舉實例說明共和、民主兩黨對政策遺害均難辭其咎,還就銀行業、稅務、醫療、社會保障等方面提出實際可行的政策方案。
此書當然並非純屬「政策天書」,其中更為讀者揭示在政客無能為力時應如何自保。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克洛夫(George A. Akerlof)亦盛讚此書「寫法高明,兩位作者堪稱『經濟學界拉松斯(Stieg Larssons)』」。筆者特別徵得伯恩斯同意,在本欄今期重點推介書中有關政策事務方面的內容。此書固然值得廣大讀者參考,但願決策者讀後亦能從中領悟若不及時行動將有何嚴重後果。雖然書中建議往往打破禁忌,未必盡為讀者接受。但事到如今,由於適當時機早已錯失,再提任何可行方案都難免遭人詬病。
再以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中最初的12家公司為例,現時只剩得通用電氣從未改名;自從1885年以來,其餘11家公司均已出售、易名、清盤或改變業務。據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Wharton School)教授西格爾(Jeremy Siegel)的經典名著《久持股票精選》(Stocks for the Long Run),在1957年與2006年間,標普500指數(大市值股指數,約佔美股總值74%)合共增添987家企業。1976年,該指數企業數目經歷變化最大的一年,在新增60隻新股的同時,亦有60隻股票除牌。無論如何,一般美國人的壽命都超乎一般大企業。美國大企業的平均壽命不足50年,與百多年前的美國人平均壽命大致相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