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蘋果公司固然有點石成金的本領,但跟其共事的卻不一定能大富大貴。來自台灣的代工生產商鴻海精密工業是蘋果最大供應商之一,上周六夜深時份公布首季度業績,但盈利遠遜市場預期的劣績仍逃不過鴻海投資者的視線,以致該股周一開市就被狂沽致跌停板。
單從業績表現的角度出發,盈利欠佳相信只是偶然一次的閃失,但從業績公布的時機可見,鴻海在資料披露方面確實欠缺透明度,股價長線而言存在折讓也就合情合理。
鴻海當前最逼切的問題顯而易見:在今年首季,集團淨利潤只有150億元新台幣,較市場預期的數字足足少了30%;毛利率按年則下跌半個百分點至只有4%。諷刺的是,鴻海業績欠佳相信只是暫時問題。期內毛利率之所以收窄,很大程度受到內地工人今年2月大幅加薪四分一所拖累。但鴻海客戶已經同意,下季起分擔部分加薪開支。
其他引起投資者關注的因素還有鴻海作為大股東的富士康(2038)。富士康上周五才發出盈利警告,非經營收入勢將收窄。話雖如此,富士康目前正努力扭轉乾坤,相信今年就會有成果。
蘋果也是一大變數;由於智能手機iPhone新版本預料於今年較後時推出,目前來自蘋果的訂單似乎有所放慢。
隨着新產品問世,供應鏈愈來愈繁忙,鴻海銷售可望穩步上揚。
單從經營表現而言,市場反應未免過敏;但從投資者關係的角度出發,如此跌勢未嘗沒有道理。須知道任何有意跟股東打好關係的企業,斷不會在毫無先兆之下挑在周六晚上公布業績。鴻海作為代工行業的「一哥」,非但沒有以身作則,反而立壞榜樣,實在可惜。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