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次大戰後蘇聯曾是世界上和美國分庭抗禮的超級大國,但後來蘇聯解體後,各個加盟共和國相繼獨立,俄羅斯雖然繼承了前蘇聯的國際法人代表地位,但俄羅斯彷彿失去了昔日超級大國的鋒芒。
在蘇聯解體的初期,政治上俄羅斯雖然還是聯合國的永久常任理事國,可是已缺乏昔日蘇聯的霸氣,超級大國地位已是美國一國獨大。
經濟上,俄羅斯要走向市場經濟,急速把國營企業私有化,實行了所謂的「震盪療法」,可是其發展和改革的路程並非坦途,其中就產生了不少賤賣國有資產、貪污腐敗的情況,在1998年俄羅斯更曾經歷長期債務違約危機和盧布大貶值。
依賴能源出口
今天看來,這些已是明日黃花,因為儘管俄羅斯在體制上仍有不少問題,嚴重貪污問題仍揮之不去,但最少經濟上已擺脫了危機的泥淖,單單以生產總值計算,俄羅斯是世界第9大經濟體,若果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其經濟規模更位居全球第6,可見俄羅斯的經濟實力已在環球上舉足輕重。
在經濟結構上,俄羅斯的最主要出口是能源,受惠於高企的油價,俄羅斯收益大升,外滙儲備達5130億美元,現已貴為「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之一。
俄羅斯雖在能源價格上升中受益,能源出口佔其總出口的百分比太高;其他諸如金屬、林木和稀土等,也是俄羅斯的重要出口項目,在鋼和鋁的出口上,俄羅斯位列全球第三,換言之,俄羅斯對資源的出口很吃重,其產業結構並不完整。
平情而言,這也是其他金磚國家的通病,即經濟發展早期的蓬勃,是以資源投入來達致。由此可見,俄羅斯的發展若要健康,就必須要做到產業多元化。
說到俄羅斯的經濟潛力,我們就不能只見表面的數據而忽視政局。最近普京在一片懷疑選舉舞弊聲中上場,突顯了俄羅斯的政治體制上根本的問題。普京接了葉利欽治下的爛攤子,在12年前當選了總統,由於其出身和背景,普京給了俄羅斯國民一個強人的印象,這個強人的強硬管治手法也有其令人稱道之處。
在普京擔任總統的8年期間,他實施了連串的經濟改革措施,包括降低利得稅、理順和對國營企業的私營化改革等,成功帶領俄羅斯走出經濟谷底,在其8年總統任期內,俄羅斯經濟增長超逾五倍。
對國民來說,在經濟變革成功之外,更重要是普京助俄羅斯重拾國際大國的地位。
目前市場普遍對俄羅斯的經濟前景充滿信心,普京的強人形象和以往的成績,也令人期望他可以帶領俄羅斯再攀高峰。較近期人們注意到俄羅斯的內部消費市場,因為身為金磚國家,其消費潛力自然受到留意,普京又承諾將推動經濟及完善金融制度,深化國企私營化,這些都令市場對俄羅斯前景充滿憧憬。
普京除了在總統任內的管治期間使俄羅斯國力重上國際舞台,在2003年俄羅斯也被國際投資大行列入金磚四國之一,但正如上文所說,俄羅斯很依賴能源出口,天然氣出口量世界第一,每天平均原油出口世界第二,俄羅斯也是石油輸出國家組織以外最大原油出口國,當國際油價在2000年的每桶28美元,大幅上升至逾100美元,俄羅斯經濟上的重拾升軌,很大程度上是坐了高油價的順風車,俄羅斯在經濟發展上,其實是有隱憂。
人口結構不及其他金磚
數據上最令人有憂慮的是俄羅斯的人口結構。
俄羅斯人口共有1.38億餘萬,在金磚國家中位列第四,只比南非的人口多,但死亡率卻是全球第二位;無獨有偶,俄羅斯在死亡率上也只是僅比南非優勝,其中尤以男性死亡率令人關注,現在俄羅斯男性平均壽命60歲,女性則為73歲,在15至65歲的組群中,「陰盛陽衰」的情況很明顯,每名女性相對只有0.91名男性。
至於出生率,俄羅斯每名女性平均生育1.43名小孩,在世界倒數位列196位,是金磚國家中的最低。
低預期壽命和低出生率,將對未來俄羅斯的內部發展構成負面影響,因為無論在內消費或是持續發展上,俄羅斯的人口結構都配合不上未來發展的需要。
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

■普京上一趟擔任總統時帶動俄羅斯走出經濟谷底,再當總統能否再創佳績,備受市場關注。 (法新社圖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