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新力集團新任行政總裁平井一夫,人人似乎都有一番肺腑贈言。有相當閱歷的消費者哀嘆新力曾幾何時也如今日的蘋果一樣風光,推出舉世矚目的產品。新力員工同樣感到灰心喪氣,上任掌舵人斯特林格(Howard Stringer)花費5500億日圓進行重組,相當於其任內總純利的一半。新力本周預料將正式宣布進一步裁員1萬人。
各界普遍認為,假使新力要重拾光輝,唯一希望就是停止縮減規模,並着手為未來作出投資。但人們似乎搞錯了,即使在光輝歲月,新力的業績表現也不若其產品一樣令人讚嘆。任何一位吃盡苦頭的日股投資者都知道,過去數十年投資新力實在倒霉之極。
根據CapitallQ的數據,新力1992年的股本回報率為2.4%,此後至今的平均回報率更只有1.3%。吸納新力的唯一理由,是該股為日圓下跌的贏家;相比之下,其他日本電子產品製造商的表現更加不濟。
更重要的是,新力並沒有忽略業務投資,現行架構也未至於瘦無可瘦。新力去年的資本開支佔收入5%,與過去20年的5.5%平均數相若;至於銷售、一般及行政成本佔銷售額比例也大致跟歷史平均數看齊。新力上下目前也許士氣低落,員工紛紛另覓出路;更令人沮喪的是,他們要以其他公司創製的裝置發送求職信。不過,新力黯然失色卻並非財務問題所造成。
因此,平井一夫目前最重大的任務,一方面是想辦法提振員工士氣,另一方面則繼續重組公司架構。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至末期,新力以每日圓資產賺得超過1日圓收入;但到了今天,有關比例卻大減一半。平井決意削掉表現不濟的臃腫部門業務,實在明智。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