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273|回覆: 0

[其他] THE LEX COLUMN: 緬甸經改路漫漫 (120404)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4-8 18:07: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英國小說家吉卜林(Rudyard Kipling)曾寫道:「這就是緬甸,跟你所知道的任何地方截然不同。」事隔百多年的今天,這句話依然成立。

昂山素姬(Aung San Suu Kyi)以及其帶領的反對派全國民主聯盟在4月1日各級議會補選中大勝,標誌着政府朝着改革的路向邁出正面一步。不過,對於緬甸的所謂開放,躍躍欲試的投資者可別過分樂觀,輕舉妄動。

工資低廉但欠技術

毫無疑問,緬甸近來的種種發展確實有益有建設性。最新例子是周一正式推出的受管制滙率制度,讓緬元(Kyat)有限度浮動。緬元的官方與非官方滙率一直存在重大差距,新機制實施後可望稍為拉近兩者的距離。

另一正面發展是昂山素姬競選活動順利進行,沒有遇到官方阻撓,有助於鼓勵美國釋出善意,取消對緬甸的經濟制裁。取消制裁對經濟的刺激作用有先例可援,根據里昂證券的數據,美國在1994年取消對越南的貿易禁令,越南往後五年的經濟增長平均達8.3%,較禁令實施時的6.5%加快,製造業增長尤為突出。

所謂萬事起頭難,經濟發展也一樣,緬甸當然也不例外,問題是該國目前的經濟發展程度比大部分新興經濟體展開經改時低很多。儘管緬甸人口6200萬,較越南少30%,但經濟產值卻只及越南的五分二。

另一方面,由於教育開支不足,每年相關預算只及防衛的一半,緬甸勞動人口普遍屬低技術工人。儘管當地工資水平低企,只及越南的一半及中國的五分一,但礙於教育水平低而難以吸引外來直接投資。

根據透明國際(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的評分,緬甸公營界別貪污問題之嚴重全球排第三,只較北韓及索馬里稍好。當地基建設施落後簡陋,但公眾對大型建築工程的反對聲音卻愈來愈高吭。

最大風險在軍政府

但最大的風險卻可能來自緬甸軍方。軍政府向來不甘寂寞,無法容忍在政治舞台上靠邊站;上世紀九十年代緬甸改革開放,就在軍政府打壓下戛然而止,連帶對外貿易改革也無疾而終。軍政府對周日的選舉到底有什麼看法,相信要待最遲2015年前舉行的大選才會有較清晰的答案。

對投資者而言,緬甸在資源、銀行業及電訊業的發展潛力固然非常可觀:當地人口中只有4%擁有手機。但緬甸改革只是剛剛開始,面前還有既崎嶇又陌生的長路。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9-23 16:3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