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葡萄牙的情況非常糟糕,失業率升穿13%。希臘、愛爾蘭、西班牙的情況更糟,而歐洲整體來說似乎已重新陷入衰退。
為什麼歐洲會成為全球經濟中的病夫?所有人都知道答案。可惜的是,人們所知道的大部分都不是真相,而現時的經濟對話中充斥着關於歐洲困境的虛假故事。
當我們閱讀一篇關於歐洲的評論文章──或甚至是理應報道現實的新聞──都可看到兩種故事。我認為可分為共和黨式故事和德國式故事,而兩邊都與現實不符。
共和黨式故事──這也是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Mitt Romney)的競選主題之一──是說歐洲陷入困境的原因是向窮人和不幸的人提供太多幫助,結果現在那些福利國家在垂死掙扎。順便一提,這個故事一直受到右派青睞:在1991年,當瑞典因撤消管制而出現銀行危機時(聽起來熟悉吧?),Cato Institute發表了一個報告,得意洋洋的說這證明了福利國家模式的失敗。
福利惹禍論的反證
我有提到瑞典嗎?這是仍然非常慷慨的福利國家目前經濟表現異常出色,經濟增長比任何先進國家都要高。
但讓我們有系統地一步步來。把目前使用歐羅的十五個歐洲國家(不計馬爾他和塞浦路斯),以危機前花在社會福利上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例進行排名。希臘、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GIPSI)這五個受困國家看來是特別龐大的福利國家嗎?不,他們都不是,只有意大利是五大福利國家之一,即使如此,其社會福利仍比德國少。
因此,規模特大的福利國家不是麻煩的源頭。
接下來,我們看看德國式故事。那是完全關於財政上不負責任,看來很符合希臘,但也只是希臘。
意大利在危機爆發前已經出現財赤多年,但只是略高於德國(意大利的龐大債務來自很多數年前不負責任的政策)。葡萄牙的財赤要小得多,而西班牙和愛爾蘭其實是有盈餘的。
而且,沒有使用歐羅的國家似乎能夠面對龐大財赤和龐大債務而不出現危機。英國和美國能夠以大約2厘的利率作出長期信貸;而債務比歐洲任何國家(包括希臘)都要高的日本,借貸成本只有1厘。
換言之,把經濟討論希臘化──即認為我們再承擔龐大財赤一、兩年便會變成另一個希臘──是完全錯誤的。
歐羅產生虛假安全感
那歐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其實主要原因是出於貨幣。歐洲推出了一個統一貨幣,但卻沒有推出令這個貨幣順利運作的機制。歐洲基本上是重新塑造了金本位的缺陷,這些缺陷是導致大蕭條發生和持續的主因。
更具體的說,歐羅的推出令私人投資者產生了一種虛假的安全感。令大量資金流入歐洲周邊國家,而這種資金流是無法持久的。大量資金流入導致成本和物價上升,打擊了製造業的競爭力,而那些在1999年基本上達到貿易平衡的國家開始出現龐大貿赤。然後音樂停下來了。
如果周邊國家仍然擁有自己的貨幣,他們可以也將會透過貶值來迅速重拾競爭力。但他們不再擁有自己的貨幣,這意味他們進入了長期高失業和緩慢而痛苦的通縮。他們的債務危機是這個悲哀前景的副產品,因為經濟不景令預算出現赤字,而通縮會令債務惡化。
然而,了解歐洲麻煩的本質對歐洲人本身來說好處有限,尤其是受困國家根本沒有好選擇:他們只可承受通縮的痛苦,或是選擇離開歐羅區。但後者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除非一切努力都無效(希臘似乎已經接近這個地步)。如果德國可以取消緊縮政策,接受通脹上升,那將對事情有幫助,但他們不會。
但對其他人來說,歐洲問題解決有巨大意義,因為虛假的歐洲故事被用來推動一些殘忍、具破壞性,或兩者都有的政策。如果下次你再聽到有人以歐洲為例,主張在經濟不景下破壞安全網或削減開支,你只需要知道: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版權所有:《紐約時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