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 年 好 淡 因 素
繼上週調整本欄組合後,我決定再買入 12,000股港鐵公司 ( 66) ,以本週四 ( 26/1) 收市價計算。我認為港鐵物業投資面對的風險較低,而且是一間受惠基建的公司。
基礎建設對增長中的國家極為重要,皆因在都市化的進程中,交通、食物、能源、通訊、水利等需求與日俱增。以中國為例,未來二十年,約有三億人口從農村遷移到城市,他們放棄務農,以大城市為家,硬件配套不可或缺。中國政府在五年計劃中構思了一系列基建投資項目,國庫為此預留了「彈藥」。另一邊廂,過去數年,許多西方國家卻忽視基建,把資金浪費在其他地方。
港鐵、濰柴動力可跑出
投資者想把握這個機遇,買入基建類股票,切忌把生意跟盈利混為一談。一間公司看似賺錢,其實未必。中國鐵路企業投資於鐵路興建和管理的金額,動輒數以十億元計,你一定以為他們近水樓台,率先獲利,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這部分的毛利薄弱如威化餅,兼且成本波動難於控制。相反,真正能從中分一杯羮的是一眾設備供應商,如︰信號系統、火車、引擎及路軌等。可惜,他們十居其九都沒有在香港上市。
不過,你毋須望門興嘆,起碼港鐵齯怹摰蒺吨 O能夠脫穎而出。港鐵在鐵路興建及管理上擁有先進的知識,成功在中國、瑞典、英國投得項目,建立據點。至於濰柴動力,其貨車聞名全國,營業額終有一日會急增。兩者同屬典型可長遠發展的公司。
坦白說,我對水利企業所知無多,不便多評;但我睇好中國能源股,因為他們是中國的經濟命脈,給國家發展提供必要的原動力,絕非單純在外圍對賭石油及天然氣價格圖利。另一受惠基建投資的板塊是通訊股,中移動明顯是首選,但投資者卻因為其股價過去四年下跌些許,換馬中聯通,無視前者比後者便宜十倍的事實。
放水救市未必好
至於其他上市的基建類股票,閱讀過他們的年報後,我發現內容跟其領導層同樣沒趣。所以,目前我仍然忠於市場佔有率不斷擴大的龍頭企業。外國不乏這些例子,如:美國企業巨擘 Caterpillar、 General Electric及 John Deere都擁有一流的技術及品牌,又如:德國的 Siemens及 France。
最後,勿遺忘食品企業,數以百萬人由貧窮走向中產階層,市場潛力毋庸置疑。泰國的卜蜂食品及香港的卜蜂國際 (? 3) 囍 b新興國家的農產品市場扮演重要角色,當他們的擴充計劃開花結果,便能滿足三十億人口的需求。
講完股,最後談談大市。強勁的貨幣供應及借貸數據,加上高通脹,對中國並非一件值得慶祝的事。市場或者為之而亢奮,但這猶如香檳酒的氣泡曇花一現。股市要出現真正反彈,通脹、借貸以及貨幣供應都必須回落,而企業盈利因營業額上升、毛利改善及成本控制得宜而持續增長。中國的企業管治必須改善,要學懂如何規避風險、做計劃及提高透明度。這一日不會在明天出現,但總有一天會出現。事實上,中國政府已逐步在教育方面着手,大力投資,終有一日企業管治的意識會提高。未來從未試過如此美好! |
|